評論

令計劃案,蹊蹺的「洩密」風雲

叛逃、洩密,都更像是在施展政治鬥爭的「障眼法」。

丁丁

刊登於 2016-05-15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原部長令計劃。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原部長令計劃。

5月13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並指定天津市人民檢察院一分院,對令計劃案提起公訴,指控罪名是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和濫用職權罪。對這些罪名,分別有「鉅額」和「情節嚴重」的程度描述。

被告人令計劃利用其擔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鉅額財物;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情節嚴重;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對令計劃,依法應當以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濫用職權罪追究刑事責任。

《人民日報》

「洩露國家機密」的套路

令的命運可想而知。由於第二項罪名涉及「國家機密」,此案理所當然將不公開審理。眾所周知,與此牽連的令計劃之弟令完成已「攜密叛逃」,成為「中國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叛逃者」。然而早在2月12日,令完成就通過律師發表聲明,否認持有大量中國機密,更否認將機密交給華府的傳言。

如今又是三個月過去,令計劃已被公訴,而叛逃事件則漸趨銷聲匿跡。若我們稍加思索,就能發現:在這出不亞於「王立軍逃館」的政治大戲背後,「國家安全」正作為一種政治工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據報道,令計劃竊密發生於2012年7月被撤換後一個月內。2014年10月,令完成赴美,2015年5月在美「失蹤」。2015年8月3日,《紐約時報》披露了中國政府一直對美施壓的消息。兩天後,《環球時報》發文為中方造勢。時值習近平即將訪美,中方似乎對與美國達成交易頗有把握。而《環時》此文,一面靠「令完成可能成中國史上最具破壞力的叛逃者」博眼球;一面又借「中國前駐美國資深外交官」之口,反稱令完成「掌握大量情報,足以供美國與中國進行政治交易」之說「純屬臆測」,力避渲染情報戰氣氛。

可是,不管是中共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習訪美前夕赴美施壓(2015年9月),還是公安部代表團訪美呈交指控(2015年11月),均未能遣返令完成。隨即,2015年底,「令完成向美洩露核機密,涉最嚴重叛國罪」的驚天消息以《澳大利亞人報》援引香港兩家雜誌,再被內地媒體引用的方式「出口轉內銷」。這一消息來源,據稱是中方有意泄露的孟建柱內部談話。到2016年2月3日,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報》又據美國匿名消息來源「證實」令完成已向美方披露中國核心機密,稱其為「中國叛逃至美國的最有價值的人員」。

所有這一切戲碼,均屬於中共政治常見的套路:以海外放風助力國內政治鬥爭。官方公開、正式的回應卻只有一次:2016年1月15日,中紀委首次證實令完成一事「中方正在處理,也在和美國進行溝通」。而其後2016年初美國國務卿克里訪華,卻據說並未談及此案。

「洩密說」背後的蹊蹺

其實,此案中故意放出的「國家機密被洩」背後大有學問。據披露,令計劃竊取的2700份中共機密文件中,最具危害的包括:中國最高領導層的退休計劃與在中南海的住所位置、出入和通訊密碼;黨中央在危機時如何指揮國務院與中央軍委;黨中央及中央軍委動用核力量的程序,包括發射密碼。

乍一看,這些秘密命運攸關、驚心動魄。然而細思量,其最大共同點卻是一經更改(原有秘密)即告作廢。特別是密碼,一發現泄露必然更換,竊取者手中的情報即失去價值。即使沒發現泄露,文中所涉的幾種密碼平時也必須不定期更換,情報價值轉瞬即逝;即使是更具價值的加密方式泄露,也可以更換補救。

然而一般的輿論顯然不深究這些細節。《華盛頓自由燈塔報》文章還稱:中國當局發現,這些密件大多是在2012年9月令計劃調任統戰部長後複印的。卸任中辦主任要從已被習的心腹接管的中辦挑選、調取上千份高價值核心機密,並用複印這種危險的原始方式保存,實在匪夷所思。故而,媒體報道的洩密內情,其可信度不高。

即使令計劃在中辦主任任上,早就準備複製一批機密以備自保,也恐怕不會只有現在爆出的這類機密。我們能猜得到:美國最需要的情報,顯然是中共的權力爭奪、經濟軍事實力、內外政策,特別是對美戰略的真實意圖等等。這些在中辦的機密檔案中都不難找到。

可以說,令計劃能獲取的更具威力的信息,還不是國家機密,而是高層的個人政治醜聞甚至罪證。而最終披露的這些與核大戰、危機應對程序和特務行動相關的信息,雖不能說對美國無用,但從戰略和情報專業角度看,其實遠非上品。渲染這類「洩密」,倒像是依照公眾從諜戰劇中得來的對「國家機密」的印象量身打造。

報道還稱孟建柱痛斥「這一泄密事件已造成嚴重影響」。可是,中共高層退休計劃迄今仍在激烈內鬥之中,而無定案,最高層危機指揮機制也正因「國安委」和「軍改」等傷筋動骨的體制震盪而處在變動之中。美國更需要的,顯然是這一過程的實時動態。而這方面的一次性情報,只會迅速貶值。

由此推斷,令計劃「挾密自保」的動機頗為可疑。如果令完成只掌握傳聞中的信息,因為這些機密會過時貶值,靠他在美隨時泄密,很難構成長期威懾,迫使中央不敢或只敢象徵性處理令計劃。而且,既然令計劃已無法逃脱,自然就構成人質,不管是泄密還是「泄醜」,都可能遭到中共高層的反制或報復。再則,即使要換取中央放令計劃逃美,也要向其證明機密將被可信銷燬,不會提供給美方──而這幾乎沒有可操作性。

「賣國」作為政治鬥爭炒作

事實上,在泄密一事被炒作之前,令計劃已被開除黨籍公職,等待審判。此時令完成將情報悉數獻美,保本人安全說得通,保護其兄長已然來不及。若令完成手中的籌碼尚有此威力,孟赴美的主題就應是「以令計劃的人身安全換情報安全」,而非引渡令完成。另一個佐證是,若真是中美情報戰,中共也並非沒有別的籌碼可與美方交易,而如此規格仍引渡不成,或許美國並不將此事視為情報戰。

同此前的薄熙來、周永康等高層大案一樣,通過法律上的一應流程,從一堆大同小異的高官劣跡或污點中定出罪名,都不算難。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必須得到「國妖」們認罪伏法的場面,以示「除妖者」代表着充分的正義和權威。這自然需要受審者本人的配合,讓他在全國人民面前被釘上恥辱柱,「永世不得翻身」。

在大陸多數普通公眾認知中,腐敗和弄權已逐步成為見慣不驚的中共高層劣跡。但借常年神秘而可怕的「國家安全」教育之功,「賣國」還是一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惡大罪。而在中共高層政治爭鬥甚至日常運行中,幾乎一切都是「國家機密」,是否「非法獲取」更視成王敗寇而論。於是,令家兄弟或許有竊密行為和叛國陰謀,但更大的可能是:此事被政治鬥爭之需嚴重誇大和炒作。

儘管「令計劃洩密」的信息渠道並不紮實,炒作也不專業,但這一渲染,無不有助於中共在黨內和社會上形成「令計劃十惡不赦」的輿論。在未能將令完成歸案,特別是令完成是否已將情報送給華府尚無公開證實的情況下,中共仍能開審令計劃,並且把「洩密」包括在內。這裡的「洩密」就更像是在施展政治鬥爭的「障眼法」了。

以上這一切,讓人多少聯想到:近來中共借「社團改革」,將共青團直屬的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停招本科,並有意削弱團中央。而原本以改革起家的共青團系統,最近借中共整體嚴重「左轉」之時變本加厲推行極左話語,卻也仍然成為「被改革」的對象,這更可見到當前中共政局的有趣。

(丁丁,中国政治学者)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