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油污染黑的台灣北海岸,現在怎麼樣了?

漏油事故的根治之道仍是預防勝於治療,像航道改善,不只保障船公司的財產安全,更保護海洋環境的安全。

油污染黑的台灣北海岸,現在怎麼樣了?
德翔台北輪於石門擱淺、發生漏油污染,工作人員在清理油污。

台灣籍「德翔台北輪」3月10日於台灣北部石門海域擱淺,24日船身斷裂發生嚴重漏油污染後,為利後續求償作業,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委託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教授鄭學淵團隊進行生態調查。事發1個多月,究竟水面下和灘岸上,整個北海岸的生態環境起了什麼變化,仍須社會大眾持續追蹤關注。

德翔台北輪出事第一天,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化學、生態毒理學的鄭學淵教授旋即展開調查工作。這項生態調查計畫為期半年,由鄭擔任召集人,在安全條件許可下,團隊第一時間便開始進行採樣,包括水質、底泥、仔稚魚、浮游生物等項目,並蒐集生物樣本分析體內礦物性油脂,綜合就污染範圍、影響層面等等累積科學數據,近期將彙整期初報告。

在調查分工部分,鄭負責水質污染檢測,前半個月平均1~2天測一次,密集於岸際採樣,每隔500~1000公尺一個測點,同時依漏油量及重油外洩時間調整次數;後半個月平均3~5天測一次,超過一個月後維持一周至少測一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