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誰選立法會?

區諾軒:立法會還有多少「玩票」本錢?

過分積極參選,或許可圓個別志士就義之夢,換來的更可能是民主陣營選舉覆沒。

刊登於 2016-04-20

#立法會#香港

區諾軒:2008年仍在自由黨的田北辰般,很多建制社團活動中梁美芬享盡簇擁,田北辰卻處處遭冷落,「北大人」還是把自己人與否的當選分得很清的。攝:盧翊銘/端傳媒
區諾軒:2008年仍在自由黨的田北辰般,很多建制社團活動中梁美芬享盡簇擁,田北辰卻處處遭冷落,「北大人」還是把自己人與否的當選分得很清的。

近日非建制派陣營相繼湧現不同新政團,劍指今年九月立法會選舉。細讀各政團的參選宣言,不外乎認為雨傘運動過後,應該為政壇帶來新改變。部分民主派政黨更加進取,本來只有個別地區擁有議席,又想染指其他選區,擴充版圖。

然而,立法會的遊戲規則不是鬥參選人數,而是考驗配票得宜,讓政治勢力按比例當選。筆者認為,這種過分積極參選的發展,或許可圓個別志士就義之夢,換來的更可能是民主陣營選舉覆沒。

劣勢既成,誰也不願退讓,因為對這個世代不少人來說,光是道出箇中利害,也足以被憤怒地指摘:「大局為重就是打壓素人」、「協調了選票就投給你?選民會自由選擇!」本文無意要求誰退讓什麼,純粹以數字說明在民主派爭勝為前提下,立法會還有多少空間參選:

附表列出2012年立法會選舉各區最後一席票數及民主派總得票,嘗試把總得票除以最後一席所需票數,推斷在最樂觀的情形,民主派可以有多少名單當選(即附表的「最大容許當選人數」)。當然,以2012年數字推斷2016年選情,有很多局限,我們不妨把它當作好些指標:

第一、既然是「最樂觀」,現實上民主派沒可能每張名單都低票當選,僅僅夠票獲取議席的。如果民主派的參選名單是超過這個數字的話,也就代表有多於一張名單將分票不均,像「爭凳仔」(音樂椅)一樣,有人落選;

第二,部分選區如新界東、區議會(二),現任泛民議員數目已經相當接近最大容許當選人數,新政黨要爭一席位,便代表要把其中一名現任拉下馬來。換言之,要民主派在立法會勝選,還要把這數目減一至二,才較穩妥地確保候選人當選,與現任民主派議員數目相比,空間實在不多。

玉石俱焚式參選

若我們再對照現時各區有意參選立法會的名單,情況可謂失控。香港島減少1席變6席,但還有9張民主派名單出選;新界西亦已有11張民主派名單有意出選。而且,所有選區不單超過了最大容許當選人數,像九龍東更多於數字一倍之多。現階段有意參選的大多非玩票性質,位位也有一定叫座力,如此,除了以「攬炒」(玉石俱焚)形容,實在想像不到還有什麼可能發生。

一些政黨意圖多派新人到未開發選區試票,或意在虛晃一招,但會否因分散選舉機器而減低現任議員勝算,只有他們才知道。筆者亦同情地理解,很多新興政治勢力,參選就是路線之戰,革走傳統民主力量是實際的潛藏目標,哪有協調可言?

然而今天諷刺的是,他們似乎忽視比例代表制的特質在於相近的政治光譜互相競爭,在高呼自決獨立的同時,有沒有想過,可能只是搶主張類近的政團選票。當主張進步的政治勢力互相搶票時,他們本應指向的對象──泛民,反而仍坐擁傳統的政治市場,處於較為安穩的政治形勢。

何況現實是,民主陣營根本沒有妥善分配選票的能力,妥善分配選票從來靠選民的聰明智慧。附表可見,除了新界東和區議會(二),基本上都由建制派囊括末席,這和他們統一戰線下合組的選舉機器,不無關係。正如九龍東的建制派,可以白天為工聯會拉票,晚上得知謝偉俊勢危,便可一換助選衣服,易幟助選。建制派也會清晰劃分各政團的「責任區」,統計親中社團動員能力,細緻地劃分選票分布,這點反對陣營是決計沒可能發生的。

建制派的自我協調,甚至早於選舉前就已開始。2012年工聯會一度有意派出周聯僑參選九龍西,最後「以自己方式」退選,成全了梁美芬。這不代表建制派能完全協調選舉,像自由黨一樣會不受控制參選。然而,當「北大人」統一下指令,選舉機器便可放棄支持不聽話的候選人。像2008年立法會選舉的宣傳期間,很多建制社團活動中,梁美芬享盡簇擁,仍在自由黨的田北辰卻處處遭冷落,「北大人」還是把自己人與否分得很清楚的。

大家參政初衷到底是什麼?

戴耀廷教授推動的「雷動計劃」,正是有見「攬炒」之弊,幾經修正,不過是為了挽救亂局。可惜的是,計劃面世以來,各方不是睥睨批判,便是偶帶訕笑,沒有協調的誠意可言。

尤有甚者,更是口說支持,身體卻到處派員參選,好像多報一區便多一分談判籌碼。當一面宣布自己參選對民主運動多有利、拿到什麼票源,一面又對將面臨的「攬炒」視而不見,我有時感到困惑,究竟大家的參政初衷,是為民主,還是為黨派利益?

既然政治空間有限,決定參選與否之先,還請細心思量:當所有反對陣營政團蜂湧而出,選舉眉飛色舞,卻終歸使議會失卻監察力量,受苦的不是民主派,而是所有香港市民。到時也請不要怪責有些建制派繼續大放厥詞,我們本來有條件,阻止好些徘徊末席的建制派進入議會放肆。正是我們沒有珍惜,未來四年的業,卻從這刻開始。

至於認為合作比粗口難聽的,則不在討論之列,大可不理此文,繼續「解放香港」。

(區諾軒,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客席講師、民主黨南區區議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