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哪些報導獲得了第100屆普立茲新聞獎?

刊登於 2016-04-19

《紐約時報》憑着歐洲難民危機的照片,與《路透社》共享「突發新聞攝影獎」。攝 : Sergey Ponomarev/The New York Times/Columbia University via AP
《紐約時報》憑着歐洲難民危機的照片,與《路透社》共享「突發新聞攝影獎」。

第100屆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獲獎名單於4月18日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揭曉,美聯社(AP)關於東南亞海鮮食品出口業勞工受剝削的深度報導獲得公共服務獎(Public Service);路透社(Reuters)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則以歐洲難民危機的照片,共同獲得突發新聞攝影獎(Breaking News Photography);而突發新聞報導獎(Breaking News Reporting)則因為對美國聖貝納迪諾(San Bernardino)槍擊案的報導,被授予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普立茲獎是美國新聞界的最高榮譽,自1917年起由哥倫比亞大學根據報紙出版商約瑟夫・普立茲(Joseph Pulitzer)的遺產基金設立,目前由14項新聞類獎項和7項創作類獎項組成。

這一令人震驚的報導記錄了東南亞國家海鮮產業中嚴重虐待勞工的現象,這些國家的海鮮直接供應到大部分的美國超市和餐館。最終,記者的曝光解救了2000餘名被奴役的勞工,並推動了一系列改革。

普立茲新聞獎給出的美聯社獲獎理由

美聯社獲得公共服務獎殊榮的報導〈Seafood from Slaves〉歷時18個月調查,揭露了美國與歐洲等地進口的海鮮產品,是來自東南亞受到超時工作以及低薪剝削的勞工之手。這一系列報導最終解救了約2千名勞工,東南亞當地多人被逮捕,並推動了相應的改革。

路透社與紐約時報以歐洲移民危機報導共享突發新聞攝影獎。為路透社捕捉了一系列移民渡海危難的希臘攝影師 Yannis Behrakis 表示:「我們讓世界看見發生了什麼,世界的反應顯示了人道精神仍然存在。」

紐約時報還以阿富汗女性遭暴民謀殺的報導獲得國際報導獎(International Reporting),繼續成為在總數上贏得最多普立茲獎的新聞媒體。該獲獎報導指,去年3月有人誣告27歲的穆斯林女子 Farkhunda Malikzada 焚燒了《古蘭經》卡片,令後者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遭到暴民殺害,這起事件引發了阿富汗對女權的關注。

洛杉磯時報因為在第一時間對加州聖貝納迪諾大規模槍擊案展開全方位報導而獲得突發新聞報導獎。該報還收集了大量數據和圖片,對事件進行了連續幾個月的報導,包括連續3天的頭版特別報導、建立受害者資料庫、與多媒體重建警方行動歷程等。

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和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Sarasota Herald-Tribune)則因為對佛羅里達州立精神病院暴力問題的合作報導,獲得調查報導獎(Investigative Reporting),普立茲獎委員會稱讚這一系列報導是「媒體合作的典範」。坦帕灣時報還以當地學校2007年罔顧種族融合規劃對學童帶來的負面影響相關報導,獲得地方報導獎(Local Reporting)。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關於美國警察槍擊受害者的整理報導獲得國內報導獎(National Reporting)。該報導指出,美國全國的警察在2015年執勤時,共槍殺了990人,而其中非武裝黑人男性比白人男性遭槍殺機率高了7倍。

非盈利組織「為了公眾」(ProPublica)的 T. Christian Miller 和非盈利調查新聞機構「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roject)的 Ken Armstrong 獲得解釋性報導獎(Explanatory Reporting),該合作報導揭露了美國執法者在強姦案件調查中的長期失職行為,以及對受害者產生的創傷影響。

太陽報(Sun Newspapers)的 John Hackworth 獲得社論獎(Editorial Writing),他的一篇關於獄警襲擊囚犯致死的社論引起了社會各界對此事件的關注和討論,並導致了相關人員辭職或被解僱,還推進了一系列監獄系統的改革。

紐約客(The New Yorker)專欄作家 Kathryn Schulz 憑藉《如何在大災難來臨時保持安全》(The really big one)一文獲得特稿寫作獎(Feature Writing)。她在文中分析稱美國西北地區在未來數十年內可能發生大地震,西雅圖將被摧毀,並提出9條相對簡單且實用的應對地震的建議。這篇文章雖然讓西雅圖居民陷入恐慌,但同時讓他們增強了防災意識。

在創作獎方面,以美國開國元勛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為主角的百老匯音樂劇獲得戲劇獎,成為史上第9部贏得普立茲獎的音樂劇。評獎委員會稱這齣音樂劇讓漢密爾頓的生平故事「既現代又迷人」。

最佳小説獎則由越南裔美國學者 Viet Thanh Nguyen 憑藉首部小説作品《同情者》(The Sympathizer)拿下,這部小説從一名間諜的角度描述了越戰及其影響。

附:2016年普立茲獎完整獲獎名單

新聞類

  • 公共服務獎: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 突發報導獎:《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團隊
  • 調查報導獎:《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Leonora LaPeter Anton、Anthony Cormier;《薩拉索塔先驅論壇報》(Sarasota Herald-Tribune)Michael Braga
  • 解釋性報導獎:ProPublica 的 T. Christian Miller;The Marshall Project 的 Ken Armstrong
  • 地方報導獎:《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的 Michael LaForgia, Cara Fitzpatrick 和 Lisa Gartner
  • 國內報導獎:《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團隊
  • 國際報導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Alissa J. Rubin
  • 特稿寫作獎:《紐約客》(The New Yorker) Kathryn Schulz
  • 評論獎:《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Farah Stockman
  • 批評獎:《紐約客》(The New Yorker) Emily Nussbaum
  • 社論寫作獎:《太陽報》(Sun Newspapers) John Hackworth
  • 評論性漫畫獎: 薩克拉門託蜜蜂報(The Sacramento Bee)Jack Ohman
  • 突發新聞攝影獎:《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Mauricio Lima, Sergey Ponomarev, Tyler Hicks和Daniel Etter;路透社(Reuters)攝影團隊
  • 專題攝影獎:《波士頓環球報》(The Boston Globe) Jessica Rinaldi

創作類(文學、戲劇、音樂)

  • 小説獎: The Sympathizer, 作者:Viet Thanh Nguyen (Grove Press)
  • 戲劇獎:《漢密爾頓》(Hamilton), 作者:Lin-Manuel Miranda
  • 歷史獎: Custer's Trials: A Life on the Frontier of a New America, 作者: T.J. Stiles (Alfred A. Knopf)
  • 傳記文學獎: Barbarian Days: A Surfing Life, 作者:William Finnegan (Penguin Press)
  • 詩歌獎: Ozone Journal, 作者:Peter Balakia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非小説獎: Black Flags: The Rise of ISIS, 作者:Joby Warrick (Doubleday)
  • 音樂獎: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作者:Henry Threadgill (Pi Recordings)
119
在獲得2016年度突發新聞攝影獎和國際報導獎後,紐約時報總計共獲得119個普立茲獎。

聲音

我們向世界展示正在發生的和受到關注的事,這表明博愛仍在。我們使這些不幸的人們的聲音得以聽到;現在獲得普立茲獎,我們感到我們的工作始終受到專業的認可。

路透攝影記者 Yannis Behrakis

我們的門檻很高,記者只能通過提高作品質量來達到普立茲新聞獎的標準。今年是普立茲新聞獎舉辦的第100個年頭。為慶祝這100年來的卓越新聞報導和藝術作品,普立茲獎委員會在全國組織和舉辦了各種紀念活動,人們可以由此更加了解和重視普立茲獎。我們也會繼續支持調查性新聞報導和各類國際報導。

評委會主席邁克・普萊德(Mike Pride)

我們的共和國與其報業共興衰。能幹的、無私的、關心公共利益的報界是能夠維護公共美德的,訓練有素的報業人員有權利、也有勇氣做到這一點。而沒有公共美德,民治政府便是一場騙局、一種嘲弄。如果報界寡廉鮮恥、惟利是圖、蠱惑人心、貪污腐化,那勢必使人民也變得像它一樣卑劣。

銘刻在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大廳的話

普立茲獎

Pulitzer Prize,亦稱普立茲新聞獎,是於1917年根據美國報業巨頭、匈牙利裔美國人約瑟夫•普立茲的遺願設立的獎項。七、八十年代已經發展成為美國新聞界的一項最高榮譽獎,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使普立茲獎被視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普立茲獎在每年的春季,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普立茲獎評選委員會的十四名會員評定,5月由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正式頒發。普立茲獎由最初的「為公眾服務優異獎」一項新聞獎發展至現在的十四項新聞界獎和七項創作界獎。新聞界的獲獎者可以是任何國籍,但是獲獎條目必須在美國周報(或日報)中發表的;創作界獲得者必須是美國公民,唯一例外是歷史獎:只要是關於美國歷史的書都可獲獎,作者不必是美國人。1981年,《華盛頓郵報》的年輕記者珍妮特•庫克(Janet Cooke)以一篇《未來的世界》(Jimmy's World,1980年9月28日發表)的特稿獲得普立茲獎。其中講述一個8歲的黑人孩子吉米因母親男友吸毒而致使吉米吸毒的故事。但後來調查結果顯示,這是一篇杜撰新聞,隨後庫克的獎勵被取消,《華盛頓郵報》向公眾道歉並開除庫克。(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路透社界面新聞CNN紐約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