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女性得主薩哈·哈帝病逝,終年65歲

刊登於 2016-04-01

2014年3月21日,建築師薩哈•哈帝在香港參加u001b一個鞋類品牌u001b活動u001b,該u001b品牌的香港分店由她設計。攝:Jessica Hromas/Getty Images for Stuart Weitzman
2014年3月21日,建築師薩哈•哈帝在香港參加一個鞋類品牌活動,該品牌的香港分店由她設計。

3月31日,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首位女性得主、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薩哈•哈帝(Zaha Hadid)在美國邁阿密突發心臟病去世,終年65歲。

薩哈•哈帝在國際建築界享有盛名,除普立茲克建築獎外,她還在今年2月成為首位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學會(RIBA)皇家金獎的女性建築師。她的代表作包括德國寶馬汽車公司中央大樓、英國倫敦奧運會游泳館、阿聯酋阿布扎比表演藝術中心、西班牙薩拉戈薩橋等;在華人世界留下的作品則有北京銀河 SOHO、廣州大劇院、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以及正在修建中的台灣淡江大橋等。

充滿想像力又高產的薩哈•哈帝,除了在全球各個角落留下建築作品外,還參與了許多其他門類的設計,包括家居、雕塑、餐具等室內設計與產品設計,其中不少作品被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德國法蘭克福建築博物館收藏。

身為一個女人,沒有哪位建築師在過去幾十年比她更有影響力。

薩哈•哈帝的建築師好友 Richard Rogers

曾被稱為「紙上談兵」的建築師

薩哈•哈帝於1950年10月31日出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8歲時進入黎巴嫩的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數學系就讀,22歲時又隨家人移居英國,並就讀於英國最古老的建築學校「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從此開啟了建築事業。

1977年,她在取得碩士學位後,進入著名的荷蘭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工作,並在母校建築聯盟學院擔任老師。在1980年代以前,薩哈•哈帝的工作以教學為主,曾先後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任教。

1979年,薩哈•哈帝終於在倫敦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開始闖蕩由男性主導的建築界。她屢屢在重要的國際建築競賽斬獲獎項,比如1983年的香港太平山 The Peak Club 與1986年的柏林 Kurfürstendamm 購物街設計作品,均讓她獲得一等優勝獎。

不過,薩哈•哈帝在其獲獎作品中展現出來的開創作風,由於過於大膽複雜、興建難度極高,並不被許多人接受和理解,她的許多作品只能淪為「紙上談兵」,無法付諸於實踐。甚至有主流建築師批評道,「她根本不考慮地板落差極大、牆壁傾斜、天花高吊,對其中生活工作的人有何不便……空間在她手中就像橡膠泥一樣,只是滿足她孩子一樣的玩興。」

她讓建築成為都市精力的虹吸管,讓我們看到了城市生命力的噴薄和流動,她將建築行業拉到了一個新高度。

普立茲克獎給薩哈•哈帝的頒獎詞

普立茲克建築獎首位女性得主

直到1993年,薩哈•哈帝才贏來她人生中第一座享譽國際的建築物——德國萊茵河畔的一座消防站,她通過營造建築物與地面若即若離的狀態,造成一種海市蜃樓的效果。隨後,她便真正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一個個留名建築史的作品層出不窮:1999年英國倫敦格林威治千年穹隆上的頭部環狀帶、2001年法國斯特拉斯堡的電車站和停車場、2003年美國辛辛那提的當代藝術中心(Rosenthal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蘇格蘭格u001b拉斯哥河濱博物館。攝:Jeff J Mitchell/GETTY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蘇格蘭格拉斯哥河濱博物館。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蛇形畫廊。攝:Oli Scarff/GETTY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的蛇形畫廊。
圖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由薩哈•哈帝設計的伯吉塞爾滑雪跳台。攝:Dominic Ebenbichler/REUTERS
圖為奧地利因斯布魯克,由薩哈•哈帝設計的伯吉塞爾滑雪跳台。
圖為蘇格蘭u001b格u001b拉斯哥柯科迪,維多利亞醫院的療養中心,該中心由薩哈•哈帝設計。攝:Jeff J Mitchell/GETTY
圖為蘇格蘭格拉斯哥柯科迪,維多利亞醫院的療養中心,該中心由薩哈•哈帝設計。
2015年4月16日,意大利米蘭,薩哈•哈帝設計的鞋子由立體打印方式製造,於米蘭時裝周期間展出。攝:Stefano Rellandini/REUTERS
2015年4月16日,意大利米蘭,薩哈•哈帝設計的鞋子由立體打印方式製造,於米蘭時裝周期間展出。
圖為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泳池,由薩哈•哈帝設計。攝:Toby Melville/REUTERS
圖為2012年英國倫敦奧運泳池,由薩哈•哈帝設計。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攝:Max Rossi/REUTERS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羅馬國立當代藝術博物館。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南韓東大門設計廣場。攝:Thomas Peter/REUTERS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南韓東大門設計廣場。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北京u001b銀河 SOHO。攝:Jason Lee/REUTERS
圖為薩哈•哈帝設計的北京銀河 SOHO。
阿塞拜疆,一名男子路過薩哈•哈帝設計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攝:Stoyan Nenov/REUTERS
阿塞拜疆,一名男子路過薩哈•哈帝設計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2004年,她獲得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成為當時該獎項最年輕的獲得者,以及首位女性獲得者。評委會發布的頒獎詞寫道:「為了確立自己真正獨特的建築特色和設計風格,她採用了充滿動態的設計形式和策略。客戶、記者和建築師同行都被她的設計所深深吸引。她的每一個新作品都比此前的作品更加大膽無畏,而她的創造力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薩哈•哈帝通過將內外空間奇特地相互融合的設計,以及不懈的努力,在女性只佔10%的建築行業裏站穩腳跟。她在得獎之後依然佳作頻出,例如德國萊比錫的寶馬汽車中央大樓、西班牙薩拉戈薩大橋、中國廣州大劇院、羅馬國立當代藝術館等等,她的名字甚至成為城市地標的保障。

目前,她的建築師事務所還有十幾項計劃正在進行,包括台灣的淡江大橋、北京的望京 SOHO、以及近日身陷剝削外勞爭議中的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足球賽主場館

也曾經受挫折與批評

在薩哈•哈帝40餘年的建築生涯中,她的設計遍布全球,但也曾經歷挫折。1994年,她在英國威爾士卡迪夫歌劇院設計方案徵集中競標成功,但是卻遭到卡迪夫地方政府的反對,因為他們不願讓一個口音濃重、深色皮膚的女移民來主持歌劇院建設。

薩哈•哈帝曾表示,卡迪夫歌劇院是她職業生涯裏的最大挫折,她認為那次競標是「極其黑暗」的。她的建築師好友 Richard Rogers 回憶稱,卡迪夫政府「用了非常不光彩的方式拒絕了她」,「但她一直在戰鬥,分毫必爭,失去她是我們的損失」。

2015年,她通過國際競標勝出的日本東京奧運會場館設計方案因為日本民眾的反對而被「槍斃」,她的設計被日本民眾認為過於藝術化、與周圍環境不搭,並被指預算太高、可操作性低。

同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本土建築師隈研吾成為場館新方案的設計者。但薩哈•哈帝隨後透過事務所發表聲明表示,隈研吾的設計方案不論是場館、座位的配置等,都和她的方案「極為相似」,相似度之高讓她「感到驚訝」,她表示「我們的提案因費用問題遭否決,卻全都被新案採用,我們才是擁有知識財產權的人」。

而她設計的位於北京東二環朝陽門橋西南角的銀河 SOHO 落成,儘管入圍了 RIBA 建築金獎,但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北京舊城保護範圍內,其過於現代和前衞的流線設計也曾引起爭議和批評,被指破壞北京古城風貌。

2
在普立茲克建築獎歷史上,女性獲獎者僅有薩哈•哈帝和日本的妹島世和2人。

聲音

剛收到驚人的噩耗,我的好朋友,建築家 Zaha Hadid 因心臟病突發,今早在邁阿密去世。上週在紐約見到她,沒想到就是我們最後的一面。

SOHO 中國 CEO 張欣

這個時代最不尋常的一位天才……她是一個非凡的女性榜樣。她無所畏懼,是勇敢和激進的開拓者。儘管有時她的作品會被人誤解,但她配得上她的聲望。我會想念她的。

英國女建築師 Amanda Levete

她在建築領域為女性打開了很多扇門,她在爭取性別歧視問題上的反抗精神,她的自由與無懼已經成為她的代名詞,就像她的建築作品所呈現的一樣。

法國女建築師 Odile Decq

今天我們失去了一位偉大的建築師和同行,她的精神會繼續活躍在她的作品和事務所中,我們的心也會和她在一起。

美國建築大師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 Libeskind

我的恩師,薩哈的一生就是抗爭的一生,為了獨立、平等和尊重而抗爭,為了進步和改變而抗爭。她對這個世界充滿熱愛,又充滿批判和懷疑。她總是抱有堅決、鮮明的立場。她帶給這個世界太多希望和美麗,讓世人驚豔,讓建築被更多人關注與銘記。15 年前,作為她的學生,她的力量和視野給我開啟了一扇門,如今依然給予包括我在內的無數人啟發和激勵。

薩哈•哈帝弟子、MAD 建築事務所創始人馬巖松

普立茲克建築獎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是一年一度由凱悦基金會頒發,以表彰「在世建築師,其建築作品展現了其天賦、遠見與奉獻等特質的交融,並透過建築藝術,立下對人道與建築環境延續且意義重大的貢獻」,於1979年由傑•普立茲克和妻子辛蒂設立,由普立茲克家族資助;普立茲克建築獎被公認是全球最主要的建築獎項之一,有「建築界的諾貝爾獎」的美譽。普立茲克獎授獎「無關國籍、種族、宗教或思想」;受獎者可獲得獎金十萬美元、獎狀,以及自1987年起增頒的銅質獎章一枚。獎章背面的拉丁文銘刻—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中文:堅固、適用、美觀)—源自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1987年前,受獎者可獲得限量亨利•摩爾雕像與獎金。自2009年起,瑪莎•索恩獲得部分往年得獎者、學者、評論家與其他「在建築領域具專業知識與興趣」人士的提名,擔任此職。領有執照的建築師亦可在每年11月1日之前提出個人申請。評審委員會由五至九位「專家……公認在其建築、經濟、教育、出版與文化等個人領域具專業者」組成,負責商討、裁定並在隔年春季向公眾宣布獲獎人選。(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CNN界面新聞好奇心日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