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零售業現17年來最大跌幅,恐有裁員潮

刊登於 2016-04-02

香港零售業數據依舊不樂觀,預期會比去年更差u001b。攝:盧翊銘/端傳媒
香港零售業數據依舊不樂觀,預期會比去年更差。

香港政府統計處於3月31日發布香港零售業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70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20.6%,遠遜於市場預期,且是1999年1月以來單月最大跌幅;扣除價格變動後,2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也比去年同期大跌19.5%。

政府發言人表示,香港零售業銷售在2016年進一步轉弱,即使將首兩個月的銷售數字合併計算,以撇除農曆新年假期於不同月份出現的影響,零售業銷售仍錄得雙位數的按年跌幅(首兩個月銷貨價值按年下跌13.6%,銷貨數量按年下跌12.3%)。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表示,香港零售額跌勢擴大,預期今年會比去年更差;若零售額出現雙位數跌幅的情況持續數月,不排除將出現公司結業及裁員潮。他還表示,3至4月是零售淡季,零售商可能會大幅減少兼職人手並擱置加薪計劃。

香港旅遊業的整體下跌也在繼續。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今年首兩個月整體訪港旅客按年下跌約13%,其中內地旅客下跌18%,海外旅客則增加7%。旅遊發展局將用近1億港元重塑香港旅遊形象及加強宣傳,希望刺激旅客訪港及消費。

零售業銷售的前景短期內料仍受制於疲弱的訪港旅遊業表現及不明朗的經濟前景。政府會繼續密切留意零售業銷售的表現及其對整體經濟和就業市場的影響。

香港政府發言人

從今年首兩個月銷貨價值來看,多個商品類別都出現下跌,其中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按年下跌24.2%,服裝下跌11.4%,藥物及化粧品下跌7.7%,雜項耐用消費品下跌31.9%,百貨公司貨品下跌12.3%。

政府發言人表示,零售業之所以出現下跌,除受訪港旅遊業持續放緩顯著拖累外,也可能和資產市場整固削弱市民消費意欲有關。

澳新銀行高級經濟師楊宇霆認為,今年香港零售要靠新推出的電子產品帶動,估計下半年因基數效應,銷售額跌幅會較小,但未見利好因素,預期全年零售會下跌10%。

香港品牌總商會日前委託香港理工大學進行的研究顯示,香港零售業面臨租金貴、過分依賴內地市場、遊客消費模式轉變(由購買奢侈品轉為日常生活用品)等問題,令業界步入「寒冬」。

商會認為,即使擴大內地自由行,也只能短期舒緩零售業壓力,未能解決業界面臨的本質問題,例如缺乏本土品牌。

商會創會會長趙振國建議,政府應為本土品牌規劃固定展銷中心,做好對外推廣,吸引外國遊客。此外,政府還應成立專門關注零售業發展的部門,加強對零售業的培訓資助,吸引年輕人投身零售業。

12
香港零售業銷售數字已連跌12個月。

聲音

現時並未出現大規模結業及裁員,若持續數月銷售額下跌,零售商對經濟前景灰心,會審視店舖數目,關店的成數會較高,屆時可能出現結業及裁員潮。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鄭偉雄

環球經濟和內地經濟下滑,加上過去一年,本港少部分人對內地旅客不禮貌行為,足以令他們對香港卻步,長遠對香港多個行業有很大影響,現時影響已陸續浮現。

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劉展灝

港元過去跌幅較其它貨幣小,例如日圓匯價下跌30%,港元相較其他貨幣變得昂貴,不利旅遊業。

嘉華國際主席呂志和

香港經濟

屬於高度依賴國際貿易的自由市場經濟系統。香港是國際商業、貿易及金融樞杻,服務業主導程度極高,佔 GDP 的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金融服務業、貿易及物流業、專業及工商業支援服務業、旅遊業是香港經濟的四大傳統產業,此四行業的總增加價值在2013年佔本地生產總值的57.8%。此外,曾蔭權任特首時曾提出推動發展六大產業,包括文化及創意產業、醫療產業、教育產業、創新科技產業、檢測及認證產業,以及環保產業。2013年,這六項產業的增加值佔 GDP 的9.1%。(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信報政府統計處香港電台文匯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