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一位韓國OPPA,一個自主社區,一場節能韓流

5年前的今天,日本福島核災震撼了韓國,首爾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政策並獲得成功。有何秘訣?香港可否借鏡?

端傳媒記者 孫賢亮 發自首爾

刊登於 2016-03-11

一位韓國OPPA,一個自主社區,一場節能韓流。圖:Tsengly / 端傳媒
一位韓國OPPA,一個自主社區,一場節能韓流。

編按:今日是3·11日本福島核災發生的五週年。福島核災是有史以來第二場被列為「國際核事件分級表(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中第七級的「特大事故」,上一次「特大事故」是1986年發生在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台譯「車諾比」、陸譯「切爾諾貝利」)核災。

上週五(3月4日),環保團體綠色和平發出警告指,福島核災對鄰近森林的環境影響現在才開始浮現,樹木與昆蟲的DNA正經歷受損與突變,「龐大的輻射殘量」將成為未來幾年的污染源。

核災後患無窮,核電安全也倍受重視。韓國首都首爾現時有30%電力倚賴核能,這座城市2012年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One Less Nuclear Power Plant)」的政策,靠「節能」與「生產可再生能源」雙管齊下,兩年裏成功減少204萬油當量的能源消耗,相當於232.6億度(kWh)電力——等於一座核電廠一年的發電量。

首爾如何成功?對其他地區有甚麼啟示?應綠色和平邀請,端傳媒與其他香港媒體於2月22日一道前往韓國首爾,進行一週的密集行程。參觀首爾市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拜訪市政府、環保NGO與企業,也採訪首爾居民,對這場節能韓流有了一點體驗與認識。

47歲的沈載澈自己撰寫了觀星圖冊《伽利略先生的3+1節能秘訣》,在教人觀星時傳播節能理念。攝:孫賢亮/端傳媒
47歲的沈載澈自己撰寫了觀星圖冊《伽利略先生的3+1節能秘訣》,在教人觀星時傳播節能理念。

化學研究員沈載澈是一位47歲的韓國Oppa,在韓國企業Korea Houghton Corporation軋製事業本部擔任理事,與太太及15歲的女兒同住在位於首爾城北區石串洞(首爾特別市下設25區,「區」下一級行政單位為「洞」)的斗山公寓,素來熱心環保的沈載澈,正是該社區業主代表會的主席。

「我是天文愛好者,非常喜歡觀星,關注環保也是因為想天空更清、地球更好。」熱衷觀星的沈載澈,在露臺放了一架一人高的專業天文望遠鏡,並且出版了自己撰寫的觀星圖冊《伽利略先生的3+1節能秘訣》。「伽利略先生」便是用來形容熱愛天文的沈載澈自己,而「3+1」則是他為推廣節能想出的4條妙計。

沈載澈在他家中對端傳媒記者說:「『3』指的是三個一次性的減電竅門,第一是把電視亮度調暗,」沈載澈邊說邊拿出測量電耗的工具接上電視,調暗電視,「調的過程中會意識到變暗,但如果一打開就是這個亮度,並不會令人察覺。這樣電視減耗四成。」

另外兩招分別是在春秋季不用空調時拔掉插頭,以及將冰箱的設定溫度適度調高,前者一年可省30度電,而後者而降低冰箱用電達兩成。而剩下的那個「1」是每一天都要做的,「用完電腦以後,要記得關掉拖板的總閘,不然也會無故損耗電力」。

他強調這些妙計不過「舉手之勞」,因為他相信要令市民參與節能,首先要令他們不感到壓力,「別再為了省電而強迫家人!」這句話也印在了他那本《伽利略先生的3+1節能秘訣》的封面上。

非牟利組織「能源分享與和平」在韓國擁有16間太陽能發電站,盈利用於支援能源貧困階層。攝:孫賢亮/端傳媒
非牟利組織「能源分享與和平」在韓國擁有16間太陽能發電站,盈利用於支援能源貧困階層。

福島核災成關鍵轉折

今日的沈載澈似足電視機上教人節能的專家,但在5、6年前,化學專業出身的他是核電忠實支持者,以為有了核能便能滿足用電需求的同時不加劇全球暖化,「當時認為核電高效、廉價,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環保是有益的」。

根據綠色和平韓國辦事處的統計,韓國核電廠的建設成本為每度電1.34美分,遠遠低於法國(3.11)、德國(3.18),亦低於核電大國美國(2.65)與俄羅斯(2.28),甚至以建設成本低聞名的中國(1.49)亦貴過韓國。低建設成本,成為韓國中央政府力推核電政策的重要依據。

「韓國核電那麼便宜的確切原因仍然未知,政策支持令監管成本低、反應爐集中安置,或許是其中兩個原因」,韓國綠色和平資深氣候及能源項目主任李在炫解釋道。

現今全球共有442座運作中的核反應爐,分布在全球30個國家中,其中韓國佔了25座。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將是未來興建核電廠的主力,但OECD成員國(34個成員國中32個為世界銀行釐定的高收入經濟體)整體將逐步減用核能,而韓國中央政府仍將發展核電作為解決能源缺口的方向,不僅3座在建,另有11座已在規劃之中。

反應爐越集中,風險越大。而且Kori核電站30公里範圍內,居住了340萬居民,萬一發生核災後果不堪設想。

韓國綠色和平資深氣候及能源項目主任 李在炫

一座核電站可能擁有多過一座反應爐,全球反應爐超過6個的核電站達11座,而韓國現時運作中的4個核電站都屬於這個類別。為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供電、擁有8個反應爐的Kori核電站以8260兆瓦的運能冠絕全球,還有兩個反應爐已經規劃好要加建於此。

江北阿里水濾水廠上安裝的太陽能板,由企業安裝、運營,政府出租場地10年。攝:孫賢亮/端傳媒
江北阿里水濾水廠上安裝的太陽能板,由企業安裝、運營,政府出租場地10年。

「反應爐越集中,風險越大。而且Kori核電站30公里範圍內,居住了340萬居民,萬一發生核災後果不堪設想。」李在炫對此感到憂心忡忡。

對於沈載澈而言,核電安全問題一直未成顧慮,直至日本3·11福島核災之後,他像當頭捱了一棍,突然改變了。「日本是我們的鄰國,發生核災對我們衝擊很大。」2011年這場核災難,對沈本人乃至整個首爾市而言是關鍵的轉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外海發生9級地震,其引起的海嘯淹沒了擁有6個反應爐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冷卻設備,造成三個反應爐爐心熔毀,大量核物質外洩,輻射10公里範圍內的 45,000 名居民被緊急疏散。這是自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台譯「車諾比」、陸譯「切爾諾貝利」)核災後全球第二次核電「特大事故」,核輻射肆虐後的福島如同一座鬼城。

日本核災半年後的9月,韓國包括首爾的各城市內陸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停電,約有162萬戶家庭得不到電力供應,原因是發電系統負荷過重。用電需求不斷增長,是首爾乃至整個韓國都面臨的問題。對此,韓國政府的策略是興建更多核電站,而作為韓國首都的城市首爾,則反中央政策而行,試圖用另一種方法——「節能」來避開核電所帶來的潛在危機。

同年10月26日,人權律師、獨立候選人朴元淳在首爾市長補選中擊敗韓國執政黨大國家黨籍候選人羅卿瑗,成為首爾市長。上任半年,在2012年4月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計劃(以下簡稱「減核計劃」)。朴元淳在市長辦公室中,告訴端傳媒記者,「『減核計劃』並非要關閉一座核電站,而是靠節能與發展可再生能源,來應對增長的能源需求,少建一座核電站。」

2014年6月,首爾市宣布「比原計劃提前六個月實現了節省200萬TOE的目標」。200萬TOE(油當量)相當於232.6億度電力供應,7成電力售予香港的大亞灣核電廠,每年輸出電力約為150億度,換句話說,朴元淳的首爾計劃成功了,確實地「減少了一座核電站」。

「太陽能咖啡車」靠太陽能為咖啡機供電,踩兩下單車便能為棉花糖機發電。攝:孫賢亮/端傳媒
「太陽能咖啡車」靠太陽能為咖啡機供電,踩兩下單車便能為棉花糖機發電。

公民社會最先發力

這次成功,並非只由首爾市政府推動,背後少不了公民社會的積極參與。位於首爾南部銅雀區的盛大谷,最早開始能源轉型,「減少一間核電廠」口號亦由此地發祥。

這是一個有6萬居民的社區,雖然座落在國際都市中,但保有小鎮風貌,道路蜿蜒曲折,沿街是二三層的小樓。很多商戶都在店門貼上了「能源優良商店」貼紙,意味著該店節能的出色表現。社區裏有一輛四處停靠的「太陽能咖啡車」,車身漆成亮眼的鮮黃色,還裝有大塊太陽能板為咖啡機供電,棉花糖機則靠隨車的單車發電,連路邊小吃也盡顯節能風貌。

在一家大約150呎的「能源超市」中,貨櫃上琳琅滿目都是節能產品,從LED燈到手機太陽能充電板,應有盡有。超市裏的供暖用了最傳統的爐火,燃燒的是由廢木製成的環保材料木煤(請參考早前報道:《每日埋葬600噸木卡板 香港淪為木材墳墓》)。在這裏,記者遇到推動這個小區成為「節能模範」的金少英。

2002年才搬到盛大谷的金少英,今年47歲,現為村委會的副代表,也是首爾「減核計劃」執行委員會的一員。09年起,她為這個社區首先爭取建立兒童圖書館,2011年才剛建成,就傳來福島核災的消息,她轉身當起了「能源運動家」。

先不想國家和城市,我是從自己、家庭和社區想起。

首爾盛大谷「能源運動家」金少英

「日本是鄰居,韓國的前院。福島發生那麼大的核事故,會對韓國有什麼影響呢?」帶著疑問,金少英開始找資料給自己補課,意識到節能等於發電,這與其後首爾市政府的推出的「減核計劃」不謀而合。

「先不想國家和城市,我是從自己、家庭和社區想起。要令居民覺醒,自願自發地參與進來,宣傳和教育就變得非常重要。」她便以兒童圖書館為圓心進行社區營建,雖然其後推廣的無外乎日常節電、換LED燈、裝太陽能板等措施,但待社區居民慢慢聚攏過來,眾人拾柴所產生的能量就不容小覷。

「我們一方面節能,另一方面也自己創造可再生能源,現在社區裏的小學已經不會收到電費賬單,因為自己發電已經夠用!」金少英對此頗感驕傲。她所說的小學亦是她和同伴一起爭取設立,在校舍鋪上太陽能板,就能滿足教室內的照明需求。

除此以外,社區還有更多嘗試,包括改建節能房屋、開辦能源產品超市,以及自創供暖技術,務求擺脫對耗電量高的大品牌設備依賴,「我們嘗試不同方式來進行實驗,找尋我們可以掌握的技術,災害來了才可以自己掌控。這樣做還改變了經濟生產模式,創造了新的工作,從高增長變為可分享的合作社」。

金少英與她夥伴的努力,剛巧撞上了朴元淳當選的契機,而盛大谷的成功,也成為了首爾「能源自主社區(Energy Independent Village)」的雛形。

47歲的金少英和夥伴一齊推動社區能源運動,成為首爾能源自主社區的雛形。攝:孫賢亮/端傳媒
47歲的金少英和夥伴一齊推動社區能源運動,成為首爾能源自主社區的雛形。

環保政策富創意

截止至2015年,首爾「能源自主社區」共有35個,僅2015年一年就增加了21個。獲得該稱號的社區不僅可以在社區門口安上「能源自主」的標誌,只要通過審核,還可以獲得每年 1,000 萬韓圜(折合港幣約6.4萬)的資助以推廣環保,最多三年。

沈載澈也沒有缺席,他所在的社區同樣擁有「能源自主」稱號,而他更用獲得的資助舉辦觀星營,在欣賞漫天繁星的同時推廣環保理念,如他自創的「3+1」節能秘訣,還有宣傳「環保積分計劃(Eco-mileage Program)」。

首爾政府推出的「環保積分計劃」類似香港人熟知的信用卡積分或飛行里數,不同的是,累積積分靠的是節省,而非消費。每六個月進行一次統計,若用電比上期減少5%-10%,則可獲得1萬積分,若超過15%,就有5萬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節能產品,也可以直接在購物時使用。

「我2012年9月開始參與,至今已經賺到了15萬韓圜,我家都用來在超市購物了」,沈載澈所在的斗山公寓社區共有 2,000 戶居民,2012年才末約 200 戶參加,現在已達 1,500 戶,至今累積省電 100 萬度。雖然到後期,用電已經很低,要獲得積分越來越難,沈載澈說:「積分不是目的,節能已經成為了習慣」。

2013年,該計劃獲得了聯合國頒出的公共行政獎。截止2015年底,1,000萬首爾市民中已經有172萬加入,在2014年7月至2015年年底這一年半中,就省下了近44億度電。「環保積分計劃」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方便參與,以積分作為利誘吸引市民參與是關鍵。

企業有利可圖,成環保助力

節能之外,政府的另一方向是「發展可持續能源」,大力推動太陽能發電,雙管齊下,向減少一座核電站的目標進發。

地鐵9號線開花車廠上安裝的太陽能板,由市民共同投資,享受回報。攝:孫賢亮/端傳媒
地鐵9號線開花車廠上安裝的太陽能板,由市民共同投資,享受回報。

首爾市政府去年推出「太陽能發電市民基金(Solar Power Generation Citizens’ Fund)」,以圖吸納市民投資在政府設施加建大型太陽能發電裝置。首期基金的82.5億韓圜(折合港幣約5,363萬)於2015年8月開售,5天內售罄,這筆錢將在包括地鐵9號線開花車廠在內的四處政府場地上安裝大面積的太陽能板,而成功認購的1,044名市民在未來3年內平均每年保證可以獲得4.18%的回報。

不僅如此,市政府更提出了「太陽能城(Solar City)」的願景。截止至2015年底,首爾的太陽能發電能力已經達到105兆瓦,足以為 36,000 戶供電,其中公營機構與學校的太陽能板佔據了半壁江山。

政府積極拓展,亦邀請環保團體參與建設,如非牟利組織「能源分享與和平」就在韓國擁有16座太陽能發電站,總裝機量達到4,976千瓦。他們將所發的電力賣給政府持股過半的韓國電力公司(簡稱韓電),盈利用於支援能源貧困階層——能源支出超過收入10%的家戶。

另外,私人企業的參與亦保證了計劃長久有效的持續動力。在江北阿里水濾水廠,裝有面積達到 96,000 平方米的太陽能板,相當於十三個標準足球場,便是企業參與的典型例子。該處的安裝與運營由韓國大型財團、世界500強企業之一的韓華集團擔綱,政府出租場地10年,預計回本需要7年,剩下的3年便可賺取純利。對政府而言,不僅獲得了可再生能源發電,10年的租金也是一筆可觀的額外收入。

改裝了隔熱鍍膜玻璃後的韓國家庭,即使在冬季不開暖氣,室內仍保持溫暖。攝:孫賢亮/端傳媒
改裝了隔熱鍍膜玻璃後的韓國家庭,即使在冬季不開暖氣,室內仍保持溫暖。

改裝首爾住戶窗戶是另一個政府邀請企業參與節能的例子。韓國四季分明,冬夏季節的室內外溫差極大,其中僅自窗戶散失的熱能達到3成。為此,首爾市政府透過補助換窗計劃(使用隔熱的鍍膜玻璃)來降低用在冷暖氣上的能耗,韓國企業LG便是其中一位服務提供商。為了成為政府的合作夥伴,LG開出了8折的優惠價予參與的市民。「利潤雖然薄弱,但這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宣傳契機,更好的形象會提高我們的市場佔有率」,LG窗戶產業組的總經理朴永泰在緊鄰市政廳的LG大廈中,告訴端傳媒。

同時,首爾市政府對建築物設下更嚴謹的節能標準,為隔熱性能強的鍍膜玻璃創造了龐大的機會,僅僅舊居換窗的市場就達2千億韓圜(約13億港幣)。在商言商,是企業的生存之道,而良好的政策可以令成本高、利潤低的環保理念與商人逐利並行不悖。

與中央逆行?在權限內做好自己

在2014年6月,上述「減核計劃」第一期提前達到目標的同時,朴元淳在首爾市長大選中成功獲得連任,便趁熱打鐵宣布「減核計劃」進入第二期,訂定了直到2020年的目標:省下400萬TOE——相當於兩座核電廠的發電量;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11年減少1000萬公噸或21%。

首爾市長朴元淳與中央政策背道而馳,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政策,獲得空前成功。攝:孫賢亮/端傳媒
首爾市長朴元淳與中央政策背道而馳,推出「減少一座核電站」政策,獲得空前成功。

「如果我們與中央政府合作,政策完全一致的話,會有更好的效果,可惜我們看法不同。那首爾就要在地方政府的權限範圍內做好自己,節能、生產可再生能源以降低對核能倚賴,這對中央政府也是好事。」首爾市長朴元淳告訴端傳媒。

2012年,大力推動興建核電站的韓國中央政府結束了已實行十幾年的FIT(Feed-In Tariffs,上網電價)制度,以RPS(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取而代之,這意味著分散的小型能源生產商無法保證自己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可以賣到可觀的價格。全國性的非牟利團體「能源分享與和平」理事朴成文告訴端傳媒:「2011年前,FIT確實幫到太陽能發電,但之後就越來越難做了」。

也在2012年,開始實行「減核計劃」的首爾推出了「首爾型FIT」,即太陽能發電補貼制度,現時共有139個太陽能生產者因此受惠,也幫助首爾提高了能源自給率。這便是朴元淳所指的「在權限範圍內做好自己」。

如果我們與中央政府合作,政策完全一致的話,會有更好的效果,可惜我們看法不同。那首爾就要在地方政府的權限範圍內做好自己。

韓國首都首爾市長 朴元淳

首爾空前成功的「減核政策」成為了一股襲捲全國的「韓」潮,去年11月首爾、京畿道、忠清南道和濟州島四地的首長發表共同宣言,要一同開創新的能源供應時代。「希望通過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進一步推廣首爾市的成功經驗與模式,我們期待能創造更大的效果」,朴元淳補充道。

這股醞釀自首爾的「韓」潮還衝出國境,今年年初剛當選台灣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於去年3月11日宣布,台灣應師法首爾,立即啟動「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最終目標是要走向非核家園。

而23%的電力購買自廣東省大亞灣核電站的香港,在減排承諾上仍跟隨內地使用的發展中國家標準——碳強度。這股反核、節能、發展可再生能源的「韓」流,又會否吹到香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