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牧之:中國維護朝鮮,深陷泥沼

中國顯然已全面深陷對朝鮮的庇護,為此不惜將美韓應對措施與中國更多利益糾纏在一起,從而在尷尬和困境中,追求自認為的意識形態和地緣價值。

刊登於 2016-02-18

2016年2月16日,南韓首爾,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與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林聖男會面,是北韓上月初核試以來,到訪當地的最高級別中方官員。攝:Ed Jones/REUTERS
2016年2月16日,南韓首爾,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與南韓外交部第一次官林聖男會面,是北韓上月初核試以來,到訪當地的最高級別中方官員。

明明就是庇護朝鮮(北韓),但在意識形態主宰下,中國仍在強詞奪理:首先,中國要求半島無核化,可半島南部早已無核,是朝鮮屢次以虛晃一槍的「棄核」調戲世界,一面順利走向事實擁核,一面敲詐大國滿足其政治經濟條件;其二,中國要求談判解決,可每次都是朝鮮而不是其他各方拋棄中國的六方會談。

此外,中國還以「生亂」、「生戰」為由,否定任何談判以外的手段,甚至將其上升為威脅中國正當國家安全利益。這已不止是為朝鮮火中取栗,而是為虎作倀。

朝鮮的耳光打在誰臉上?

早在1月6日朝鮮核試驗後,中國就在安理會堅決反對,採取中斷對朝鮮出口石油等嚴厲制裁措施,從而至少在客觀上,向金正恩發出了極為有力的支持信號。滑天下之大稽的是,中國非常清楚自身利益深受朝鮮之害,此類支持幾近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朝鮮正是通過挾持大國得到庇護,肆無忌憚地於2月2日宣布將發射衞星。當天美國官員稱朝鮮此舉「是給反對對朝鮮實施更多制裁的國家一記耳光」,次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表態,卻將對朝庇護推向頂峰,並不惜為之進行了令人瞠目的辯解。

首先,在明知朝鮮發射衞星不過是與核試驗一脈相承的挑釁手段,中國一面只表達了寥勝於無的「希望朝方保持克制」的反對,一面以「半島無核化和和平穩定才是當務之急」的高調,回避以嚴厲制裁遏制朝鮮囂張氣焰的迫切性。

其次,中國回顧起半島無核化進程的「輝煌成就」,也就是「9·19」共同聲明和「2·13」共同文件。誠然,朝鮮在兩個文件中分別明確承諾「棄核」,及其具體步驟;但這些共識何以功虧一簣?六方會談何以陷入停頓?中國僅以「眾所周知的、並非中方的原因」含糊其辭帶過。中國指出「停頓的幾年中,在有關國家一味主張施壓和制裁的呼聲中,朝鮮一次次進行了核試驗」,並順勢結論道「(朝鮮的)耳光打在誰的臉上、誰心裏清楚」的結論;堪稱大義凜然。

我們有必要回到過去二十年朝鮮核問題的歷史,針對中國的根本主張,探究下列問題:

第一,如果說只能談判,那麼已有的談判是否有效,是誰造成的無效?

第二,如果說制裁就一定生亂、生戰,這是在說明國際社會在談判無效、戰爭代價又太大的情況下,只能卧聽中國一往情深的六方會談怨婦吟?還是其正好有利於朝鮮以戰爭挑釁,對抗國際社會正當壓力?

朝鮮屢次背信,六方會談無效

90年代初美國懷疑朝開發核武,朝指責美駐韓核武威脅其安全。1991年美撤走在韓戰術核武器,北南雙方簽署《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但朝在接受國際核查上發難,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1994年美朝達成《朝核問題框架協定》,以朝鮮凍結核項目,核設施接受監控為條件,換取美國組織為其建造輕水反應堆,並援助提供發電用重油。朝鮮雖有配合,仍有可疑核動作;輕水堆則進展緩慢。2001年小布什上台後對朝強硬,次年朝承認鈾濃縮計劃,明確開發核武意圖,美方停供重油,朝鮮則解除核凍結。

2003年中國促成首輪六方會談,朝鮮願以「棄核」換美國放棄敵對,美願以朝鮮的全面、可核查、不可逆轉的「棄核」為前提,正常化雙邊關係,包括滿足朝鮮安全、能源等要求。可是當年底朝鮮以輕水堆停建為由,向美國索取違約金,並扣押所有裝備、材料及技術資料,導致工程推遲兩年。其並於2005年以美國毀約為由恢復核開發。

2005年夏天,六方會談首次達成有實質內容的「9·19共同聲明」(朝美雙邊分別承諾「棄核」和無意攻擊或入侵朝鮮,朝鮮則有和平利用核能權利),但年底朝利用澳門洗錢和偽造美鈔事發,朝以美金融制裁為由拒返六方會談,隨後試射導彈,拒受安理會決議約束,並不顧警告於2006年10月首次核試。

2006年底,中國促成停頓十三個月的六方會談重啟,次年初達成「2·13共同文件」,朝願以關閉核設施和接受監督換取各方援助。在履行共同文件過程中,雖然朝鮮在核計劃申報上有所反覆,總算還是在得到援助後,開始核設施「去功能化」。美國把朝鮮從「支恐」名單移除、部分解除貿易制裁,各方還同意在六方框架內,建立半島無核化驗證監督機制。

不料2009年初,朝鮮又開出「放棄核遏制力」的條件,要求美國消除對朝核威脅,並不再對南韓提供核保護傘;其以李明博政府繼續敵視朝鮮為由,宣布與之「全面對抗」。當年美韓軍演開始後,朝鮮又迅速發射衞星,並以美敵視政策未變為由退出六方會談、重啟核開發與第二次核試。

2009年10月,經中國總理斡旋,朝又將朝美雙邊會談作為六方會談前提,後又以取消制裁為重啟六方會談前提,以討論締結和平協定為討論半島無核化的前提。美堅持以重啟六方和履行「棄核」承諾,為討論和平協定前提,並拒絕承認朝鮮為核武國家,追加制裁。

經中國安撫,2011年初朝鮮同意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但隨後實際展開的主要是朝美高級別對話,中國只爭取到第三次會談在北京舉行。可這期間達成朝鮮暫停核/導彈試驗和鈾濃縮,允許核查,以換取美國食品援助的協議,又因2012年4月朝發射衞星告吹。美國延長制裁,朝鮮再發射衞星,2013年2月又與安理會決議針鋒相對地第三次核試。

不必向後梳理了,因為此後朝鮮從未搭理過六方會談。這就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稱,朝核危機談判解決一事無成,「眾所周知的、並非中方的原因」。

中國一再孤息

不過在1月26日《人民日報》微信公號「俠客島」的一篇文章中,中國有關學者卻將1994年美朝核框架協定失敗歸咎於小布什對朝強硬,把2005年棄核進程中斷,歸咎於美國因澳門銀行事件對朝制裁。似乎朝鮮「棄核」從來冰心玉壺,美國要是多幾分遷就,早就鑄劍為犁。新華社的英文評論,更將半島局勢的惡化和朝鮮在核問題上的一意孤行,全部歸於美國的敵意、詆譭、制裁、孤立和激怒,隻字不提朝鮮內外政策。可是既然如此,中國應當與朝鮮重新軍事結盟,共同抗美才對,為何朝鮮不領這個情呢?

與中國掩耳盜鈴不同,朝鮮雖然每次都是調戲世界,在政治和法律意義上卻是一本正經地「玩兒命」——2009年宣布「與美開始全面對抗」,稱韓「履行安理會制裁決議就意味着戰爭」,甚至要求安理會就侵犯朝自主權「賠禮道歉」,否則就將核試和試射洲際導彈;2012年宣布要為保護國家自主權展開「全面對決戰」,包括視韓國加入防擴散行動為「宣戰」,宣布《朝鮮停戰協定》「完全無效」,不保證韓國近朝島嶼法律地位和美韓船隻安全。

中國當然可以打圓場說「(朝鮮)在說氣話,別當真」。可是安理會每次的決議一譴責朝鮮,迎來的都是置若罔聞和順勢毀約,而且有了諸如「敵視政策」這類「帽子」,朝鮮的出爾反爾立刻「合理合法」,一刻也沒耽誤的核武研製和試驗也「理直氣壯」,中國的外交自然也就前功盡棄了。

倒是被中國指責為「一味施壓」的美國,在朝鮮積極爭取美朝直接對話的情況下,也反覆呼籲朝鮮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同時,中國羞於承認的是:每次朝鮮接受六方會談、達成共識,或作出承諾前,幾乎都有中國送上政治安撫和經濟厚禮。

比如,2011年 3月朝鮮無條件重返六方會談,與2010年10月周永康訪朝不無關係;甚至2012年朝鮮在美國糧食援助尚未到手時就毀約,恐怕也不是「不按牌理」,或許中國援助已經到手,而繼續遵守承諾就要真的「棄核」,這反而是與虎謀皮。

制裁無效,中國是首因

談判當然是解決國際危機的有效辦法之一,理當優先嘗試。朝鮮核危機若能以六方會談解決,即使有中國趁機提升地區事務主導地位的私利,也無可厚非。然而談判無效就要承認,可中國外交迄今的頑疾,就是從不承認任何政策失敗。無效背後有原因就要敢於反省,但意識形態恰恰是中國外交的難言之隱。

上述「俠客島」文章稱朝鮮最新核試,是軍事、制裁手段的失敗,而不是中國提出的對話與和平談判的失敗。該文顯然意刻意將「制裁」與「談判」對立起來,從而擺脱難堪,推脱責任。

制裁就是談判無效的產物。對與人類公理、共同價值和正當秩序對抗的國家,以呼籲和討好乞求其參加談判是何等荒唐。制裁往往正是意在迫使該國接受談判,或放棄無理主張,而談判的停滯,往往與該國政府的頑冥不化有關。正是由於中國的網開一面,安理會歷次涉朝制裁均不夠徹底且效果欠佳;長期無效後,反被中國指責成「一味制裁」。

在拒絕嚴厲制裁朝鮮而招致美國批評後,中國甚至反而嘲笑美韓,自身對朝鮮辦法不多,只好藉中國出氣。必須明確指出:這些制裁由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授權。

中國享受着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帶來的巨大政治紅利,卻偏愛體現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觀和領導世界的潛質,對安理會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強制手段釜底抽薪,以此與一批以破壞國際秩序為樂事的政權交好以自重,這絕不是負責任大國的行為。

在上述「俠客島」的文章中,中國有關專家也清楚朝鮮核試對中國的不利、半島穩定對中國的意義、中國對無核化和防止核武擴散的國際責任,以及對朝施壓的必要;該文甚至否定了「保護某個政權」和「設置緩衝區」的觀點。然而一到約束朝鮮的具體措施,作者又對中國「不過度」的「某種措施」閃爍其辭,反而指責美國無意解決問題,不顧朝鮮「對和平的呼籲」等合理成分,一味以軍事壓力應對。

誠然,最嚴厲的制裁即便能摧毀朝鮮現有政權,也必然以朝鮮人民苦難加重為代價;軍事打擊更是如此。對此,安理會甚至美國都明顯有遲疑和迴避。問題是即使制裁造成政權更迭(其實還遠沒那麼容易),也是這個在國內犯下嚴重反人類罪行、在國際上肆意挑釁整個國際社會秩序的政權咎由自取,根本無法用「一國內政不應被任意干預,政權不應隨意被顛覆」的理由抗辯,更何況什麼「搞亂、搞死、搞垮」之類的文學化語言。

反對對這樣一個政權實行任何嚴厲制裁,也根本不是五大國之一在保護某個聯合國會員國的主權,而是濫用大國權力和主權原則。

關於「薩德」部署的荒唐話

這次朝鮮核武和導彈試驗,一個直接後果,是促使美韓正式討論在韓部署「薩德」高空反導系統。儘管韓國反覆解釋此舉只針對朝鮮,中國的反應卻強烈到認定此舉「明顯損害中方戰略安全利益」,從而將其直接納入解決半島核危機的三條底線。

中國的直接理由之一,是該系統雷達探測範圍可達4000公里,將監視到解放軍在台灣海峽和南海上更多行動細節。某軍控研究員直指,這意味着所有陸空軍演、戰機頻次和數量,以及軍用機場的位置都會暴露,甚至嚴重影響東海防空識別區。

這些顯然是無知無畏的信口雌黃。用於反導彈的雷達當然也能測到飛機,但反導彈已經是高度緊張繁忙的任務,針對朝鮮還需要指向北方。沒有哪支軍隊會蠢到用這種雷達,事無鉅細地兼顧側面的東海和背後南海(還不算台灣島的遮擋)的軍情,蒐集機場位置這種谷歌地圖上就有的情報,或者參加防空識別區這類一般警戒任務。

這些專家故意迴避的是,「薩德」的雷達的確也能測到中國從東北射向韓、日,以及俄羅斯遠東發射出來的彈道導彈。可是對這些導彈,即使不在韓國部署「薩德」,美國也已經在東北亞很多地點甚至海面部署相應的雷達。

關鍵在於,不管防禦哪國的導彈,防禦都是任何主權國家固有的權利;不管雷達能探測多遠,部署它都是當今國際社會合理合法的行為。中國、俄羅斯也都有強大的雷達朝向韓、日、美,每日獲取着大量信息。剛剛用「安全需要」為朝鮮核爆炸辯護,轉身就不許韓國用雷達防禦核導彈,這是何其蠻橫和愚蠢。

至於中國極力將俄羅斯拉進來,以破壞戰略穩定和中美俄安全架構、誘發軍備競賽,甚至以「半島成為俄美對抗前沿」為由來反對在韓部署「薩德」,並得到俄國幫腔,也是強詞奪理。不管是加入軍備競賽,還是爭取談判達到「你不攔,我就控制核軍備」的平衡,甚或感到不安,都是你的權利。但既然中俄並未停止發展核導彈,美國及盟國為什麼不能發展攔截能力?中國有權取得軍事優勢,還有權不許別人通過自身的發展,抵消這種優勢嗎?將此事與朝鮮核問題捆綁,既是出於軍備領域的乏力,更是出於將問題複雜化以庇護朝鮮的需要。

中國某退役軍官甚至威脅:在衝突時,中俄會被迫以彈道導彈(甚至核武)攻擊韓國的「薩德」,屆時(東亞)將成為美國的屠宰場。如果屆時韓國是敵國且戰爭已過了核門檻,當然可以這樣;但如果只因韓國部署了美國一種(非核)反導系統,就可能在不是交戰國、未達核戰爭的條件下,遭到中俄的核打擊,這顯然已經嚴重違反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不對無核國家使用核武器」的基本政策。這屬於對友好國家正常的國防建設,赤裸裸以核戰爭相威脅,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至於該名退役軍官想像中國把有限的核彈頭,首先消耗於摧毀美國反導能力,更只能說明其對中美核態勢一竅不通。

其實這位前軍官擔憂「薩德」強化美日韓軍事同盟,不無道理,只是更有趣的是,此時中國這些著名專家們無一提及中國媒體上隨處可見,甚至是他們自己曾經主張的一些高論,諸如:俄某核導彈無任何系統可以攔截;美國反導體系對中國某導彈束手無策;日韓矛盾深刻,美國「小北約」意圖竹籃打水。

另一位中國軍事分析師稱:韓部署「薩德」意在逼中國加強對朝制裁。可惜美韓並未以此為交換條件。倒是美國以單方面軍事打擊「搞死、搞垮」朝鮮的可能性雖小,但從效果上恐有奇效。因為中國為朝鮮幾乎所有的辯護,都是以朝鮮是一個嚮往和平的合法政權為前提。如果直接將朝鮮當作流氓一頓痛揍,中國諸如「不利於各方妥善應對當前局勢,不利於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一類的說辭,反而無處可說了。

結語:中國深陷護朝泥沼,危及國家利益

其實大多數人所忽略的是,此次核危機,朝鮮走的不過是老套路,其成功完全得益於大國在如何對待朝鮮一事上的分歧。中美雙方在根本利益和思維方式上的巨大分歧,已然是問題的焦點。

因而,關於朝鮮核危機的走向,中國顯然已全面深陷對朝鮮的庇護,為此不惜將美韓應對措施與中國更多利益糾纏在一起,從而在尷尬和困境中,追求自認為的意識形態和地緣價值。

而朝中社1月8日題為「正義的氫彈是朝鮮的驕傲」的社論自稱:「在弱肉強食的規律主宰的當今國際政治秩序中,每個國家要想維護自己的主權和尊嚴,就必須擁有核武器」,顯然是在複製中國憑藉核武器取得大國地位的模式。

可惜,同當年中國蔑視蘇聯一樣,擁核的朝鮮嚮往的大國地位,當然也包括對中國的蔑視。而因極左(毛主義)氾濫而日益短視的中國政府,貌似借朝鮮撼動美國主導的戰後格局,但除了中朝之間在意識形態上,和中俄之間那點政治利益,已然分不清黨派利益、政治路線利益,和國家利益。

(牧之,國際軍事評論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