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春節前生產放緩和需求低迷的雙重因素作用下,中國貿易新年開局不利。2月15日,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1月的進出口數據。2016年1月中國進出口總額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9.8%。按美元計算,1月出口同比下降11.2%,為去年3月以來最低;進口同比下降18.8%,連續第15個月下滑;貿易順差則達到破紀錄的632.9億美元,超過12月601億美元的記錄。
渣打銀行經濟學家丁爽稱,1月的數據表現無疑比市場預期更為疲軟,貿易仍未出現改善。此前華爾街日報調查的13位經濟學家對進出口數據的預計中值是出口下降2.4%,進口下降4.6%。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表示,全球都存在需求疲軟,這也反映在中國的數據裏。「中國的出口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並沒有下滑太多,這也意味着儘管貿易數據相比前幾年疲軟,這更多是全球需求的問題而非競爭力問題。」
有經濟學家提醒,由於春節假期會擾亂全國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月和2月的經濟數據須謹慎看待。也有分析認為,中國工廠往往在1月份囤積商品以滿足春節後訂單,但今年這些公司的採購量下降並帶來進口大幅下降,也表明未來貿易將進一步放緩。除了需求不濟,大宗商品價格特別是油價的持續下降,也造成了進口總額的滑落。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周浩表示,中國的進口數據符合供給側改革,但也意味着國內投資將保持疲軟。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認為,中國1月貿易順差再破紀錄,有利於抵消前段時間的中國資本外流,也可減輕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此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接受財新傳媒採訪時也曾表示,部分企業利用貿易將資金轉移到海外是暫時的,中國政府無需貶值以刺激出口,人民幣沒有長期貶值基礎。
從具體市場表現來看,中國對歐洲、美國、日本及東盟市場的進出口額均出現下降。1月的中歐貿易額和中美貿易額分別為2903.3億元和2698.9億元,同比均下降9.9%;中國和東盟貿易總值達2342.5億元,同比下降10.8%;中日的貿易總值為1315.4億元,下降6%。
儘管中國出口數據表現糟糕,但內地對香港的出口卻逆勢激增108%,再度引發虛假貿易的猜測。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1月大陸對香港出口同比下降2.6%,但進口卻同比大增108.1%,這意味着存在透過出口進行金融套利的行為。華泰證券研究員張晶認為,該數據如此反常增長難以和其他數據印證,很大程度上是內地實體為獲取美元而進行的虛假貿易。由於人民幣的貶值預期與不斷加強的資本管制,對外貿易已成為資本外流的重要渠道。
聲音
中國的貿易數據這麼差是在(去年)8月份,(當時公布數據)3天後政府宣布貨幣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