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黎廣德:台山矛盾為中國核電安全拉響警號

台山核電站距離香港國際機場只有100公里,擁有兩台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7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採用尚未有成功經驗的法國第三代核電技術,但法國已出現問題……

刊登於 2016-02-01

興建中的台山核電廠。台山核電合營有限公司網頁圖片
興建中的台山核電廠。

今年1月27日中國國務院首次發表《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公開承認目前「面對核能事業發展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核應急在技術、裝備、人才、能力、標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根據中新社報導,在北京出席白皮書發布會的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主任許達哲表示:「台山核電建設,EPR機組的建設略有推遲,這是屬實的,為什麼推遲,把核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只要有問題,就一定要把它搞清楚再進行後續的工作。」根據《南華早報》報導,許表示台山核電廠「暫停建設」,但不會放棄建設。

台山核電站距離香港國際機場只有100公里,擁有兩台全球最大單機容量175萬千瓦的核電機組,採用尚未有成功經驗的法國第三代核電技術。國家官員如此斬釘截鐵地表示以安全為先「暫停建設」,對於一直擔憂的港澳市民來說似乎是難得的喜訊。

就在同一天,負責投資興建台山核電站的中廣核集團通過新華社廣州分社發出新聞稿:「截至2015年底,台山核電站一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安全、質量和進度控制良好,全年重要里程碑按計劃如期完成,目前1號機組已經成為全球首台開始冷態功能試驗的三代核電技術EPR機組並全面進入系統聯調階段,2號機組處於安裝高峰期。在外界看來,這標誌着中國自主建設三代核電技術能力穩居世界前列。」

中廣核的新聞通告完全沒有提及「暫停建設」甚至推遲建設的字眼,是否表明這家中央企業根本不把國務院官員放在眼內,對於北京監管部門所謂「安全考慮」嚏之以鼻?

註:未包括規劃和籌建中的核電機組。圖:端傳媒設計部
註:未包括規劃和籌建中的核電機組。

安全監管 黑箱作業

中國核安全監管一向黑箱作業,資訊極不透明,今次監管部門與企業之間訊息矛盾,是前所未見的警號:究竟核安全誰有最終決定權?誰可確保商業利益不會凌駕人命安全?影響所及不僅是台山核電站,而是全國正在運行的27台和正在建設的25台核電機組(數字截至2015年10月),其中近半在香港方圓幾百公里之內。

為何台山核電站安全問題浮面?這得歸功於法國核安全局而非中國核安全局。

事緣去年4月,法國核安全局通報,正在法國興建、與台山同樣採用EPR技術的弗拉芒維爾核反應堆的壓力容器頂蓋和底部的鋼材,由於碳元素含量過高,沖擊韌性遠低於安全標準。該壓力容器重達410噸,高12.7米,直徑5.7米,是用來承載核燃料的圓柱型鋼結構,需抵受極端溫度(攝氏351度)、壓力(175bar)和核輻射,是防止核燃料外洩的關鍵設備。由於EPR反應堆裝載的核燃料輻射量屬全球最高,例如台山廠每台內含幅射物質總量是福島第一號機組的三倍,所以一旦容器破裂,後果不堪設想。

出事的壓力容器頂蓋和底部均在法國鍛造,它用同一套程序鍛造供貨給台山兩台機組,所以法國出事等於中國出事。經過進一步測試,法國核安全局主席 Pierre-Franck Chevet表示:「這是影響核電站關鍵部件的嚴重異常情況,除非有令我滿意的解決方案,我可能會終止項目。」他去年中親身訪華,將安全問題向中國國家核安全局官員通報,但事後雙方均沒有向公眾交待討論結果。

法國技術 自身難保

直至上月27日的北京記者會上,香港有線電視台記者提出了尖銳問題:「去年中廣核一個通告中說了台山核電廠推遲使用了兩組EPR第3代核壓力容器。在2014年的時候,國家核安全局年報說台山廠兩組機組工程建設推進基本順利,安全與質量管理狀態良好,但是出現了壓力容器不合規格的問題,是誰驗收的?是不是我們國家把關驗收的能力不過關,國家核安全局在當中是不是也有責任?現在台山的核電廠是繼續建還是停建?」

身兼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局長和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的許達哲,沒有正面回答國家核安全局是否失職,但他有關台山核電廠的一番說話代表國家部委發放出與中廣核矛盾的訊息,為全國拉響警號。

事實上,EPR技術的安全風險持續惡化,去年6月法國偵查網站Mediapart披露了一份由核安全研究院IRSN呈交法國核安全局的文件,顯示正在弗拉芒維爾核電站安裝的一系列閥門出現故障,可能會出現一如1979年美國三里島核洩漏的意外。去年9月法國電力公司EDF宣布改組管理架構,核電站完工日期由原定2012年再推遲至2018年底,投資成本由33億增至105億歐元。

由此可見,如果中廣核真心尊重法國核安全局提出的警示,台山不能排除更換反應堆壓力容器,甚至終止項目的可能性,但現今宣稱「全面進入系統聯調階段」,顯然與北京官員的謹慎取態背道而馳。

正當負責提供EPR技術的法國公司自身難保之際,如果中廣核集團倚仗核工業的龐大勢力一意孤行,漠視國務院的安全考慮,是否暴露出中國核電監管的漏洞?

國際專家 揭發隱患

最吊詭的是國家核安全局對中廣核的新聞通報至今一言不發,這種亂象恰好印證了六年前國際專家的憂慮

2010年7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派遣了由22名國際核能專家組成的考察團到中國,執行一項名為「綜合規管檢查」的任務,評價中國核安全監管的績效。這是至今為止唯一的公開報告,足可窺見中國核安全的種種隱憂。

專家報告內容長達130頁,雖然用上十分客氣的外交辭令,但當中詳列出39項改善建議,並且亳不諱言:中國政府須盡快制定全面監管核安全的政策及法規,監管機構與核工業的關係過度密切,很多監管人員從企業借調,人手不夠,資源不足等等。但偏偏中國就在此時開展全球野心最大的核電計劃,全球65台在建核電站逾四成在中國。建設速度越快,安全規管分攤開來的資源越薄弱,台山的矛盾可能是冰山一角。

梁振英政府推行中港融合不遺餘力,但對融合的後遺症──地區核電安全風險採取駝鳥政策,不敢提上粵港合作的討論議程。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是每一個政府的基本責任,當北京官員顯得軟弱無力的時候,特區政府對於在港上市的中廣核集團所興建的台山核電站,難道真的束手無策,任由它變成珠江三角洲幾千萬人的心腹大患?

(黎廣德,公共專業聯盟創會主席及現任政策召集人)

歐洲壓水反應爐(EPR)

歐洲壓水反應爐(EPR)是一種第三代壓水反應爐(PWR)設計。它主要由法德兩國公司設計和開發。壓水反應爐核電站優點是運營效率高、使用壽命長,但不時出現故障的消息。現時有四個EPR機組正在建設中,其中在芬蘭和法國的前兩個機組,都面臨着工期延誤(至少到2018年)。(資料來自網絡)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