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銀行風控不足,中國票據風險案接連曝光

刊登於 2016-01-31

中信銀行蘭州分行也在本週曝出涉及近10億人民幣的票據套現事件。攝:DA QING / IMAGINECHINA
中信銀行蘭州分行也在本週曝出涉及近10億人民幣的票據套現事件。

繼上週中國農業銀行的票據風險案震驚市場後,中信銀行蘭州分行也在本週曝出涉及近10億人民幣的票據套現事件。據財新網引述消息人士稱,涉事的杭州票據中介與中信銀行蘭州分行有長期合作關係,本已約定好利率和出票規模,也聯繫好了開票企業。

儘管事件在近期曝光,但套現行為主要發生在2015年5月到7月間。當時,中信銀行蘭州分行一名員工通過偽造銀行存款單等文件,以虛假的質押擔保方式獲取了銀行承兑匯票。隨後嫌疑人多次利用相關承兑匯票貼現,涉及風險資金額高達9.69億元人民幣。媒體報導稱,貼現資金被用到股市投資中,後因去年第四季度中國股市下跌才暴露出來。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相應資金和相關資產也已被凍結。

我行還在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資金追查工作,最大限度保證資金安全。

中信銀行媒介負責人

就在上週,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也爆出類似案例。1月22日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北京分行的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金額39.15億元。據悉,2名銀行員工將保險櫃中未到期的銀行承兑匯票提前貼現,保險櫃中的票據則被換成報紙。有銀行風控部門的人士表示,票據回購業務涉及計財部門、櫃台部門、信貸部門等至少四個部門,只有串聯才可以違規操作,涉案者恐怕不只2人,「這是典型的內外勾結的操作風險」。

2015年股災爆發前,不少資金借道票據融資進入股市,股災後票據套現進行的場外配資多出現大筆虧損。有分析指,這類現象在江浙一帶非常普遍,目前暴露出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隨着股市波動、實體經濟下行,此類票據風險案或許會不斷曝光。

2015年12月中國銀監會曾下發《關於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稱相關金融機構辦理票據業務時存在「不審慎行為」,要求銀行審查票據融資業務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與風險。

銀監會的通知加上接連出現的票據套現案,令各大機構十分緊張。據財新網的報導,中國五大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的票據業務均因內部排查停頓,這也給市場的流動性帶來一定影響,銀行間資金隨之變得緊張。

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55%的銀行承兑匯票並未貼現。這意味着大量票據遊離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以外,也因而催生了票據加快流轉的中介。業內人士表示,這就相當於一個場外的債券市場。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票據在發達經濟體中是重要的融資工具,但國內市場並不承認票據的融資屬性。加上票據市場經過多道人工交付驗收環節、票據電子化佔比較低,每個人工環節都可能產生道德風險。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發展電子票據可以有效解決透明度和道德風險問題。但電子票據靈活性不如紙質票據,容易受到監管而且貼現利率較高,因此接受程度仍然較低。

70 億人民幣
根據財新網報導,消息人士透露農業銀行北京分行2015年違規進行票據回購的規模累計達到70億人民幣。

票據貼現

票據貼現是持票人在需要資金時,將其收到的未到期承兑匯票,經過背書轉讓給銀行,先向銀行貼付利息,銀行以票面餘額扣除貼現利息後的票款付給收款人,匯票到期時,銀行憑票向承兑人收取現款。就客戶而言,貼現即貼息取現。一般地講,用於貼現的商業匯票主要包括商業承兑匯票和銀行承兑匯票兩種。(資料來自MBA智庫百科)

來源:財新網南華早報界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