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

在中國創業,有的人瘋狂了,有的人涅槃,更多的人死了(下)

伴隨中國全民創業熱情高漲和資本瘋狂追逐而來的,是對個體創業者而言愈發兇險的生存環境,創業公司的死亡與重生,每一天都在上演。

端傳媒記者 周華蕾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16-01-14

上部提要:發軔於2014年 這場席捲中國上下的創業潮中,創業者李孔明是踏浪而來的千萬分之一。幾個月間,他從一名成功融資120萬美金、月流水幾十萬美金的青年CEO急轉直下,變成一名地獄中的抑鬱症患者。在這片巨鱷橫行、競爭險惡無序、生存彌艱的「互聯網+」原始叢林裏,他第N+1次站了起來,重新尋找他的創業突破口。

中國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品商場。攝:Giulia Marchi/端傳媒
中國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品商場。

4.決戰O2O: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

李孔明曾認為這是一片尚未被「餓了麼」、「美團」等O2O外賣巨頭吞噬的藍海,有消息稱,2015年,中國早餐市場規模達4188億。

O2O,這種online-to-offline的模式被認為是一種中國創造。曾有美國匹茲堡大學的教授來中國交流,聽說有一種「什麼時候肚子餓,打開手機叫餐,不到1小時就送到,價格還很便宜」的叫餐軟件,感到不可思議。而這樣便利的上門服務,已經成為北京和上海人的生活日常,打開手機下單,你便可以享受:上門洗車上門送藥上門美甲上門按摩……這項產業蓬勃的基礎是,中國極低的物流成本、人力成本。

企業們通過砸錢大量補貼來跑馬圈地,培養用戶習慣,儘可能多地獲得用戶形成閉環,再「為所欲為」。

一份來自創業邦的調查顯示,2015年,有61.14%的創業者最看好O2O電商領域。O2O的盈利模式在於「羊毛出在狗身上」:企業們通過砸錢大量補貼來跑馬圈地,培養用戶習慣,儘可能多地獲得用戶形成閉環,再「為所欲為」。由於中國人口基數眾多,即便一個主打上門美甲服務的app也能輕鬆估值到三億美元、喊出如apple般「再一次改變世界」的口號。

高收益背後也有高風險,這是廝殺最慘重的互聯網行業。2015年中,當李孔明正早起在北京的地鐵口蹲點計算O2O早餐的可行性時,在上海近鐵城市廣場新裝修的辦公室裏,外賣O2O行業的勝出者、餓了麼公司COO康嘉對端傳媒記者表示,他對趕集網CEO楊浩湧一句話感同身受,「他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

「一定要有狼性,一定要有很強的執行力,」1985年出生的康嘉說。2014年,餓了麼迎來創業高峰,公司從200多人火速擴展到5000多人,獲得超過10億美元的鉅額融資,「就跟武俠小說裏虛竹一樣,莫名其妙很短時間內身體被注入很強的內力,成了一個武林高手」。睡辦公室、每天睡眠不足6小時、加班是康嘉的生活日常。他感覺回到了革命年代,需要以中國最好的創業團隊——共產黨「敵退我進,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針來決勝對手。

據《時代週報》稱,這場外賣O2O江湖的價格補貼大戰,讓美團和餓了麼半年燒掉幾十個億。在地推(地面推廣)前線,美團和餓了麼員工屢次發生肢體衝突。

這場市場搶奪戰至今未見分曉。

位於北京東北四環的望京SOHO,因創業公司高密度雲集,得名「O2O宇宙中心」。午飯時分,人流嘩啦啦地從200米高的摩天樓裏解放出來,各種地推掃碼團隊湧上來,讓世界著名設計師Zaha Hadi的建築傑作頓時兵荒馬亂。謝毅家在望京SOHO門前的阜安西路,又稱「掃碼一條街」。在資本寒冬導致O2O企業變成重災區以前,這裏一度是共產主義社會的雛形——送水果,送玉米油,送孩子的毛絨玩具,霧霾天還送口罩——只需你掏出手機輕輕一掃,下載app。謝毅每天一出門,各色地推便追上他尋找「痛點」:先生需要上門按摩嗎,先生需要造型設計嗎,先生需要廚師給您上門燒飯嗎?

有一個段子:「最近大城市生活水平上升很多,因為全世界的VC投幾百億美元,基本都補貼給北上廣人民。」

實地調研後,李孔明果斷放棄了這畔燒錢的「藍海」,「所有成本加起來,每單30、40都cover不住,會死得很慘」。

中國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品商場。攝:Giulia Marchi/端傳媒
中國北京中關村的電子產品商場。

5.股災之後,「手縮緊了」

2015年,身處暴風眼的投資者們,正在感受創投市場的瘋狂。

資本市場的參與者越來越多——《中國雙創生態研究報告》描述道,「創業投資逐漸呈現資本前移,天使輪及Pre-A輪投資項目比例增多」,「人人都想做天使」。FT中文網一篇評論文稱,「很多做後期的PE,也把觸角伸到前面的天使輪,進一步加劇天使輪競爭。」

互聯網公司估值越來越貴——同一種創業類型,中國公司的估值往往比美國高出2到3倍。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成立五年,在全球投資超過1400家創新企業,但2015年,它在中國大陸只投了一個項目。「中國的創業公司實在是太貴了,」這家孵化器的大中華區合夥人馬睿對一家科技媒體表示。

成本越來越高——在大熱的P2P(peer to peer 個人對個人)互聯網金融領域,競爭導致拉一個用戶的成本達到400元乃至上千元不等。而湧現的創業公司和高額融資也帶來人才市場的爭奪,這個行業的跳槽越來越頻繁,「恨不得三個月跳一次」,人力成本被抬得越來越高,一個大專畢業的程序員可以要價50萬年薪。

「2015年上半年太瘋狂,優秀的項目數量不多,搶來搶去水漲船高。很多資本便退而求其次,一般般的項目也能融到錢,」北京大學校友創業聯合會組織北大校友眾籌的一八九八咖啡館運營長蔡潤維告訴端傳媒記者,「大家的投資手法相當激進,項目又太貴,有時半年把一年的錢投完了」。

而早在2014年9月,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夥人張穎就向經緯系的CEO們發出了這一場寒冬的預警:

「在過去9個月中,如果稍微留心一點,你們應該也可以感受到創投圈正在變得無比的瘋狂……而今天,我想和你們聊聊硬幣的另一面:市場從『貪婪』轉向『恐懼』的關鍵節點只在彈指之間。」

不要怪冬天太冷,怪你衣服穿得不夠。

對於謝毅而言,寒冬的氣息來得直接了當,分水嶺就在六七月的股災——那個月以後,他正籌備中的創業公司發不出工資了。他當機立斷,重新在一家即將C輪的IT公司謀到了高管的職位。C輪中,這家公司的估值被腰斬。

「一盆冷水澆下來,大家意識到身邊的環境動盪,形勢不好了,手縮緊了,」蔡潤維表示。股災期間,2015年7月3日,證監會宣布暫緩企業IPO。「去年有三四十家互聯網公司上市,大家投資信心很足,今年突然被叫停了。中國大部分互聯網創業企業都不能實現盈利,投資人是通過上市來套現退出的,錢回不來,就比較謹慎。」

此外,還有一些實業企業因為股災,「錢縮水得厲害,承諾的投資拿不出來,也沒有膽量去參與投資。」

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2015年,互聯網企業的併購越發頻繁:2月14日,曾勢不兩立的叫車O2O公司滴滴和快的宣布戰略合併;10月8日,O2O服務平台美團和大眾點評宣布合併;10月28日,兩大在線旅遊品牌「攜程」與「去哪兒」宣布合併……

而其他創業公司的死亡訊息接踵而來,O2O成了重災區。死因: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晰、資金鍊斷裂。2015年底,曾爆發增長的3000多家P2P平台已有1300多家跑路或倒閉。

「大概春節前還會死一批,」謝毅憑經驗論斷。

但就端傳媒記者了解,儘管目前投資人的錢包捂得更緊了,他們的普遍態度是,創業是創業,資本寒冬是資本寒冬,這是兩回事。

「現在一般的項目融不到錢,優質的項目還是哄搶,」蔡潤維說,「不要怪冬天太冷,怪你衣服穿得不夠。」

6.死亡與重生:從大眾創業走向精英創業

這個冬天快要到來的時候,李孔明找到了又一次創業的突破口——經過大量市場調研和數據分析,他打算針對海外年輕女性,鎖定發展中國家裏電商發展迅速的國家,做出口優質「中國製造」的跨境電商,第一站是俄羅斯。

10月27日,李孔明的新項目Bglamor上線。

「雖然還沒有非常好的成績,但整體數據一直往上走,」李孔明說,「上一次的創業經歷能給這次非常多的借鑑,心理素質、用人標準、對風險的把控更清晰了,很多坑不用去踩。」

然後他又提起程維。這個上午,他剛讀完一篇程維的封面報導。程維也是一個從O2O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帶着滴滴打車走到今天,口袋裏有將近40億美元現金,卻還一直活在死亡的恐懼之中,至今瘋狂加班,「一樣的,我們需要有非常強的危機感。之前我拿到錢覺得很成功了,其實拿錢只是第一步,還沒開始走呢,」李孔明對端傳媒記者說。

他計劃年後再去找投資:「做最壞的打算,盡最大的努力就好了。」

「創業和投資都像是賭博,一旦一個人有過幾次失敗經歷,從概率學的角度來講,下一次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蔡潤維表示。

眼下,在門檻較低、靠拼資源的O2O領域局勢日趨明朗,基本被BAT三家巨頭壟斷。互聯網金融、科技創新型企業是資本方青睞的下一個投資方向。

他把那些懷着夢想共同搏命的40多個小夥伴一個一個辭退,直到辦公室裏只空蕩蕩剩下三個合夥人。

一些人認為,泡沫正在破裂,如今的大眾創業正在向精英創業回歸。「古往今來都是精英創業,大眾創業只是多了一些炮灰而已。不是說草根創業不能成功,只能說,成功率實在太低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受訪者表示。

寒冬裏,每一家失敗的創業公司也許會重蹈2015年5月時李孔明走過的路:他把那些懷着夢想共同搏命的40多個小夥伴一個一個辭退,直到辦公室裏只空蕩蕩剩下三個合夥人。他失眠,抑鬱,每天抽兩盒煙。他和外界切斷聯繫,他害怕別人問候:最近怎麼樣?

「你很希望突然有一個idea冒出來力挽狂瀾,但你腦子想破了,也出不來。和新聞裏說的不一樣,像陳歐,他失敗了可以馬上搖身一變,轉型成功,」李孔明說的陳歐是聚美優品創始人,80後陳歐曾以四年兩個月刷新了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的最短時間,為他們共同的投資人徐小平帶來了1022倍的經濟回報,「但這些都是太小概率的事件,大部分人會死在這個階段。」

2015年12月8號,中關村的創業大街上很少行人。北京市海淀區政府正準備將這條220米的街道直接延長至7.2公里,打造為更龐大的創業創新的資源集散地。這時中午,3W咖啡店裏,牆上創業大佬們的16寸照片比店裏的消費者還多。創業者們稀稀拉拉。一桌三個男人圍坐,配着總理同款咖啡,嚼着9塊一個的肉夾饃在談企業架構。又一桌坐着一個乾瘦的男人,他站起來,西裝大了一號。他提提褲子,一遍又一遍用食指把腰間的皮帶扣擦的鋥亮些,再鋥亮些。

谷底尚未到來。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