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2016年可能成為「虛擬現實」元年

刊登於 2016-01-16

美國舉行的一場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視聽展覽。攝: Charley Gallay/GETTY
美國舉行的一場應用虛擬現實技術的視聽展覽。

1月11日,華人文化集團宣布投資影視特效公司 Base FX,共同成立「倍視傳媒」,運用虛擬現實(VR)的技術,開發製作頂級視效大片。Base FX 曾參與《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等大片的特效製作,並三度獲得艾美獎。目前,中國市場票房最高的10部電影有7部由視覺特效技術驅動,其中《變形金剛4》、《侏羅紀世界》和《捉妖記》均由 Base FX 捉刀。

新成立的「倍視傳媒」將主要運用 VR 的技術,目前計劃中的項目包括中國首部自主開發的災難視覺大片和基於中國歷史和人物的系列魔幻影片。據悉,該系列影片將通過好萊塢電影公司,向全球發行。

我們入股 Base FX 並與之共同創立倍視傳媒進行中國本土原創視覺特效大片的開發製作,不僅是看好視覺特效電影在中國和全球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是相信隨着技術的持續創新,視覺特效對電影題材、表現手法、商業模式等各個環節都將繼續發揮突破性的創新推動作用。

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

事實上,VR 技術已經成為影視、傳媒、遊戲等多個領域的新熱點。

在剛剛過去的2016年美國電子消費展(CES)上,VR 技術無疑是焦點話題之一。1月6日,Facebook 旗下的 VR 設備公司 Oculus 在 CES 宣布,將啟動訂 Oculus Rift 消費版的預售,售價599美元,用戶預計在今年3至4月收到產品。這一消息為2016年這一「VR元年」拉開了序幕。

除了風頭正盛的 Oculus,HTC 也正式發布了 Vive VR 第二代開發者套件 Vive Pre,新版改善了視覺顯示、手柄控制器及造型設計,同時新增了前置攝像頭,消費者版本的 Vive 預計會在今年4月份上市。儘管索尼並未在 CES 發布新品,但此前索尼多次表示,虛擬現實設備 PlayStation VR 將於今年上半年開始銷售。

VR 技術不止可以戴在頭上,還能投射到眼睛、轉換到遊戲、應用到跑步機。GLYPH 公司推出的視網膜虛擬現實頭戴顯示器,可以將圖像直接投影到用戶的眼睛。而生產全方位跑步機的 Virtuix Omni 公司,可將現實世界中用戶的運動數據輸入虛擬現實中。只要在跑步機上穿上特製的鞋,傳感器就會追蹤用戶的跑步速度,將之轉化到遊戲中。跑步機品牌 Infinadeck 則反其道而行之,設備會識別玩家在 VR 遊戲中的運動,由跑步機做出相應調整。

傳媒行業也在試水 VR 技術。2015年9月,美國廣播公司 ABC 與虛擬現實影視公司 Jaunt 合作,推出“ABC News VR”新聞項目,第一部虛擬現實新聞片關於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而在2015年10月,財新傳媒、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和聯合國千年計劃辦公室計劃合作推出中國首部 VR 紀錄片《山村裏的孩子》。財新傳媒還將與樂視合作生產VR新聞內容。《紐約時報》則在10月宣布,透過谷歌的頭盔設備“Cardboard”推出 VR 新聞客戶端“NYT VR”,並於11月推出 VR 新聞片《The Displaced(流離失所)》。

計劃與財新傳媒合作VR新聞的樂視,野心顯然遠不止於此。樂視不僅在去年12月推出了手機式 VR 頭盔 LeVR COOL1,還計劃涉足 VR 技術的內容生產和雲端。樂視稱其業務將覆蓋電影、演唱會、教育、旅遊、極限運動、新聞紀實、遊戲等領域,打造 VR 內容庫。這些內容包括100場以上的VR Live演唱會、每週一位的明星大咖秀和數百個明星 VR 頻道、針對極限運動愛好者的精品內容等。

不過,VR 技術再熱鬧,仍存在成本、配套性能、容量等諸多限制。EEDAR 分析師 Patrick Walker 表示:「VR 將獲得重大的成功和強勁的消費口碑,但是在2016年,價格及其他障礙因素將限制其被大眾市場大規模接受。」

77
2016年美國電子消費展(CES)的遊戲和虛擬現實展位比2015年增長了77%。

聲音

屏幕的時代就要結束了,屏幕將要隱去,VR 的時代將要來臨,我們將重新回到物體本身,以虛擬的方式。

虛擬現實技術愛好者、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嚴鋒

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 VR 技術,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的三度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用戶關於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及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度空間內的事物。用戶進行位置移動時,電腦可以立即進行復雜的運算,將精確的三維世界視頻傳回,產生臨場感。該技術集成了計算機圖形、計算機仿真、人工智能、感應、顯示及網絡並行處理等技術的最新發展成果,是一種由計算機技術輔助生成的高技術模擬系統。(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財新網騰訊科技i黑馬DigitalTrend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