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現場:火燒沙特使館,德黑蘭48小時

示威的學生、擔憂經濟倒退的司機、在麥加喪偶的寡婦、仍想赴沙特朝覲的老人,沙伊斷交對伊朗人意味著什麼?

特約撰稿人 韓靜儀 發自伊朗德黑蘭

刊登於 2016-01-06

1月2日 星期六 16:30

「本台消息,沙特內政部發布公告,阿亞圖拉(什葉派最高級別的教士)尼米爾因策劃恐怖活動與煽動罪,已被政府處決。尼米爾是沙特什葉派穆斯林領袖人物,曾發起多次非暴力抗議活動,批評沙特政府對什葉派穆斯林的不平等待遇。我國外交部發言人安薩里強烈譴責沙特處決教士的醜惡行徑;大阿亞圖拉哈馬丹尼譴責沙特是所有伊斯蘭國家的恥辱,號召全世界穆斯林強烈回應這一非理智的行為……」

下午開始,伊朗電視台一台一直在循環播放這條消息,屏幕上尼米爾的肖像目光睿智,正在眺望遠方。

處死一名阿亞圖拉,這在什葉派穆斯林心目中絕對是不可饒恕的罪行。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時,尚未掌權的霍梅尼對巴列維王朝批評得再兇狠,國王也只能將他關押在獄或者流放出境,絕不敢加害於他。沙特這是在公然挑釁伊朗什葉派穆斯林的尊嚴嗎?

43歲的伊朗出租車司機努里看着新聞,眉頭緊鎖,總覺得還會有大事發生。

1月2日 星期六 22:30

消防員在灌救被伊朗示威者焚燒沙特駐伊大使館。攝 : REUTERS/TIMA/Mehdi Ghasemi/ISNA
消防員在灌救被伊朗示威者焚燒沙特駐伊大使館。

「火!快看!着火了!」

繼使館玻璃被石頭砸碎後,屋裏燃起的火焰使得人群再度爆發出一陣歡呼,「沙特去死」的口號也愈發整齊和響亮。黃色夜燈下。位於德黑蘭市北郊的沙特使館大樓顯得蒼白而憔悴。伴隨着熊熊濃煙和火光,又有幾名大膽的伊朗年輕人攀上高聳的護欄。

自從2015年3月也門戰爭爆發以來,沙特使館門前一直不乏伊朗示威者。同為什葉派的胡塞武裝在也門的勢力擴張令伊朗人歡欣鼓舞,人們認為沙特針對胡塞武裝發起的「果敢行動」空襲打擊,不僅意在瓦解什葉派同盟力量,最終目的更是為了制衡伊朗。伊朗人把戰爭導致的的無辜平民傷亡也一併被算在沙特頭上。

為了防止大規模遊行隊伍和極端示威者惡意破壞沙特使館,6月,伊朗外交部下令在使館周圍加築護欄和鐵絲網,然而鐵絲網上的破洞和沙特使館大樓牆面上坑坑窪窪的痕迹,顯露出伊朗人民勢不可擋的憤怒。

「嘿!尼米爾!嘿!伊朗!」

又一批伊朗青年成功翻越護欄,闖入使館,圍堵在外面的人們再次高呼起烈士尼米爾的名字,為這些勇於和沙特戰鬥的年輕英雄們助威。

19歲的賈法爾是德黑蘭沙立夫工業大學的學生,他高舉尼米爾的畫像,走在示威隊伍中央。他的頭上綁着一塊綠色布條,是剛從緊閉的使館大門前扯下的沙特國旗一角——國旗本身已經被絞成碎片,人群過後,片甲不留,眼疾手快的賈法爾有幸搶到一條。

不遠處有人點燃了事先準備好的以色列國旗和美國國旗,一群青年圍着地上點燃的火焰邊跳邊唱,「美國的走狗!吉翁政權(代指以色列)的幫兇!」

就在兩個月前,時逢「伊朗學生佔領美國大使館36周年紀念日」,政府組織的反美大遊行,也有類似場景。但是,當時人們只是沿着既定線路行進,喊着商量好的口號,比起示威更像是慶典,在賈法爾看來,遠不如這次的遊行帶勁!

在沙特使館前,賈法爾真真正正感受到作為伊朗人的尊嚴與激情,這是他從小耳濡目染又夢寐以求的情景,他甚至能感覺到尼米爾對沙特政府的反抗精神與自己同在。

突然傳來的刺耳警鈴聲壓過現場的喧囂。警車探出一隻擴音喇叭,「請立刻疏散!立刻疏散!」尾隨其後的是一隊全副武裝的特警,最後是兩輛消防車,高壓水槍已裝載就緒,慘白的探照燈晃得賈法爾睜不開眼睛。

示威群眾在特警驅離下頃刻分崩離析,只有少部分還徘徊在現場不願離去。賈法爾一邊隨着人流疏散,一邊回頭看向被警車團團圍住的沙特使館,幾名闖入使館的年輕人正被警察扭送出來。

「英雄!」賈法爾朝着他們遠遠地豎起大拇指。

1月3日 星期日 09:00

一名伊朗婦人手持被處的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海報示威。攝 : Vahid Salemi/AP
一名伊朗婦人手持被處的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海報示威。

「德黑蘭中級法院發布消息,昨晚發生在沙特使館的侵入縱火事件,已有40名涉案人員被捕。外交部發言人告誡民眾,應保持足夠的克制和冷靜。以下為您帶來詳細資訊……」

出租車司機努里關了車內的電台,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原本國際輿論應該放在沙特處決什葉派領袖這件事上,現在沙特使館這一把火,反而燒到伊朗身上了!」

沙特處決什葉派領袖一事,對伊朗等什葉派國家來說,理應是極好的由頭。沙特是中東遜尼派大國,伊朗為什葉派大國,遜尼與什葉的教派之爭歷來是兩國衝突的根源。伊朗本應緊咬這一點不放,譴責沙特挑撥教派矛盾、侵犯人權,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持,事實上美國和歐盟已經先後對沙特的做法表示不滿。然而昨晚這把火,卻讓伊朗從有理變成理虧。

努里隱隱覺得衝擊沙特使館這件事沒那麼簡單:或許是因為2月伊朗議會、專家委員會大選將近,改革派有可能取得多數席位,所以保守派坐不住了,想藉此製造緊張的外部壓力,激發群眾的革命熱情,從而重新贏得優勢;或許這乾脆是沙特自己搗鬼?想造成自己才是受害者的假象……努里搖了搖頭,試圖把這些無端猜測甩離腦海。對普通民眾來說,在國內外政治勢力複雜交錯的伊朗,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努里這種工薪階層更關注兩國關係對於經濟的影響。從2004年因核問題遭受國際制裁至今,伊朗的經濟狀況一直陷入困境。努里的夫人失業在家,全靠他一人拉出租的收入聊以糊口。2015年7月,伊核協議全面達成,伊朗經濟眼看就要撥回正軌,卻又因為沙伊斷交蒙上陰影。伊朗和沙特都依賴油氣出口,經貿往來不多,甚至除朝覲航班外,兩國不通直飛航班。但在制裁鬆動的關鍵時間點上,兩個海灣地區大國之間的摩擦,必然導致外界對伊朗的國際環境和投資安全產生疑慮。

「無論怎樣,希望政府保持隱忍,別像年輕人圖一時衝動;希望事態不要再繼續惡化,伊朗正處在制裁將要解除的節骨眼上,現在要開足馬力全方位發展經濟,可千萬別節外生枝……」看着堵得水泄不通的高速路,努里焦躁地按了按喇叭。

1月3日 星期日 14:00

火燒沙特使館事件發生後,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於3日上午發表電視演講,譴責沙特「即將面臨神聖的復仇」,這是來自伊朗高層對沙特處死尼米爾一事最強有力的抨擊。

「面對沙特挑釁,伊朗決不答應!神聖復仇,終將降臨!」

高喊取自最高領袖演講內容的新口號,賈法爾又一次來到沙特使館門前抗議示威。

與昨晚鬆散混亂的場面不同,許多伊朗特警駐紮在沙特使館院內,示威者很難再闖進去了。見遊行隊伍漸漸走近,一隊警察出來維持秩序,「這裏是外交場所,不得喧嘩!趕快離開!」幾經推搡,示威群眾還是屈服了,只是將沙特使館門前的街道名牌換成了壯烈犧牲的教士之名,更名為「尼米爾大街」,算是本次行動的勝利。

「別再來示威了,這條街下了戒嚴令,明天來一個抓一個!巴勒斯坦廣場是政府唯一指定的示威活動會場!」特警隊長朝着人群嚴厲地宣布。

在賈法爾身邊,外國記者被沒收相機和錄音設備,就連陪同的伊朗攝影師也被警察怒斥一頓。賈法爾只能悻悻離去。回程途徑巴勒斯坦廣場,在那裏參與抗議活動的多數是中老年人,他們有氣無力地舉着牌子,還有幾個身穿黑袍的教士義正辭嚴發表演說,痛斥沙特處死什葉派阿亞圖拉的罪行,譴責沙特對伊朗全無理智的斷交。他們說沙特的行為已激起人神共憤,必將受到真主的懲戒。

1月4日 星期一 08:00

什葉派支持者在沙特阿拉伯駐印度大使館前示威。攝 : Adnan Abidi/REUTERS
什葉派支持者在沙特阿拉伯駐印度大使館前示威。

讀完伊朗本地報紙《同城報》「沙特宣布與伊朗斷交」的頭條新聞,古麗茲沒有絲毫驚詫和不滿。在她看來,伊朗早就該主動與沙特斷絕來往。

去年9月24日,古麗茲的丈夫哈桑前往麥加朝覲,這本應該是穆斯林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但哈桑卻再也沒能回到她的身邊。當日,麥加的米納射石儀式發生混亂,導致嚴重的人踩人事故發生,造成傷亡達數千人,僅伊朗朝覲者就有465人喪生,哈桑不幸就在其中。整個10月,古麗茲每天都在德黑蘭機場等待,期盼奇蹟發生,沒想到最終等來的是丈夫的屍體。自那時起,她對沙特就充滿怨恨。

「就在9月11日,麥加剛發生過起重機臂墜落砸死朝覲者上百人的慘劇,短短兩週,就又發生這樣的……」古麗茲掩面抽泣。儘管伊朗政府曾多次呼籲沙特查清事故起因和真相以絕後患,並指責沙特政府漠視法律、道德乃至基本人權的責任意識。然而,沙特政府卻一直百般遮掩,未經審判就斬首了28名事故責任人,並直到去年12月才允許國際調查組入境查找事故原因,對死難者家屬的償付要求仍置之不理。

「現場管理極度混亂,追查責任十分草率,絲毫沒有伊斯蘭國家應有的氣度!」

這是古麗茲對沙特抹之不去的印象。

丈夫遭遇不幸,贍養雙方老人、撫恤幼女的責任全部落在了年輕的古麗茲肩上,在「殉難烈士組織」幫助下,她找到幼兒園教師的職務。至於那筆懸而不決的賠償撫恤金,經過這次沙伊斷交,恐怕更是遙遙無期。

「看看沙特對我們的指控!『支持恐怖主義』?誰都知道伊斯蘭國是遜尼派極端分子,伊朗和什葉派人民才是反抗恐怖主義的主力,伊斯蘭國背後的金主根本不用我指出是誰!『漠視人權』?伊朗絕不會處決一個德高望重的伊斯蘭教士!『干涉他國內政』?是誰在空襲也門,造成成千上萬的無辜民眾家破人亡!跟這樣的國家,早斷交了才好!」古麗茲將報紙扔向一旁。

1月4日 星期一 11:00

兩名伊朗男子在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海報前自拍。攝 : Vahid Salemi/AP
兩名伊朗男子在什葉派教士尼姆爾海報前自拍。

「沙特和伊朗斷交了,今年的麥加朝聖還去不去得成啊?」

57歲的法蒂瑪焦急地向鄰居們打聽着詳情。國際關係的風雲詭譎對於大多數伊朗人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相對於誰燒了誰的使館,誰與誰斷交這些大事,穆斯林最關心的還是能否繼續去沙特朝覲。

沙特坐擁伊斯蘭教兩大聖城——麥加、麥地那,在全世界任何一個穆斯林的心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去沙特朝覲是每一個穆斯林畢生的夢想。每年朝覲期間,伊朗去沙特的朝聖人數都在數萬不止。

儘管目前沙特並未禁止伊朗人前往麥加朝聖,但雙方斷交意味着沙特使館將撤離伊朗,而朝覲必須持有的沙特入境簽證卻不知能在何處辦理——也許會像美國一樣,也由其他使館代理簽證。此番斷交,沙特還切斷了兩國之間所有的航線往來,難道每年的朝覲航班也被取消了?只能藉由中轉他國入境沙特了嗎?再說,既然沙特政府已經禁止沙特公民前往伊朗,伊朗政府會不會禁止民眾前往沙特?法蒂瑪感到深深的憂慮,她原本計劃今年去朝聖,但若因為斷交而無法成行,她擔心會受到真主的怪罪與責罰。

對於普通的穆斯林群眾來說,教派分歧帶來的影響遠遠不如政府眼中那般嚴重。許多伊朗人甚至認為,無論是什葉派、還是遜尼派,大家都首先是穆斯林。而沙特的宗教組織也表現出了同為穆斯林應有的情懷,歡迎什葉派教徒來聖地朝覲。因此,朝覲可謂是伊沙兩國人民日常交往中最為重要一環。

「排除政治因素,沙特人也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穆斯林而已。」

談到對沙特人的看法,法蒂瑪的丈夫,前年去沙特朝聖過的什葉派穆斯林如是說道。

「實在不行還有伊拉克的卡爾巴拉或者伊朗的馬什哈德(均為什葉派聖地),這兩個地方也可以去朝覲……」法蒂瑪這樣寬慰自己。但去麥加朝聖畢竟是所有穆斯林一生的心願,若真因為兩國斷交而無法前往,等到兩國關係好轉,會不會是三年五載之後?那時的自己還能一嘗所願嗎……

然而,目前仍未有任何可靠消息說明能否繼續朝聖,一切仍需等待伊朗朝覲事務局發布的《2016年朝覲注意事項》。

「我願遵循真主的一切指引。」剛剛朝向麥加完成了中午的禮拜,法蒂瑪還在焦急地等待着。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