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納斯達克也開始用比特幣區塊鏈技術了

刊登於 2016-01-01

納斯達克(Nasdaq)首次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私人證券交易。

比特幣的熱潮雖然暫告段落,其背後的「區塊鏈」(Blockchain)技術卻成為廣受追捧的熱點。12月31日,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納斯達克宣布,其區塊鏈技術平台Linq首次完成並記錄一筆私人證券交易。這筆交易由區塊鏈技術的開發商 Chain.com 向一位私人投資者發行股票時使用。納斯達克在今年5月宣布將開發區塊鏈技術平台 Linq,並未透露這筆交易的規模。

今年7月納斯達克的首席執行官 Bob Greifeld 曾表示,計劃讓納斯達克成為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大交易所。不過,第一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所卻是 Symbiont,這間初創企業的投資者包括紐交所前主席 Duncan Niederauer,今年8月這裏出現了金融史上第一例使用區塊鏈技術交易的投資。

這筆交易標誌着全球金融行業的巨大進步,代表了一個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意義重大的時刻,對結算流程和過時的行政系統的影響深遠。

納斯達克的首席執行官Bob Greifeld

區塊鏈技術相當於比特幣網絡參與者們集體維護的一個總賬本。每一個區塊網絡的參與者都是一個節點(node),每個節點均保存一套完整的賬簿(ledger),記錄所有的歷史賬户信息。任何一個節點發起一個交易,都需要將交易信息傳遞到區塊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確保所有節點上的賬簿都能準確地更新並驗證這筆交易。由於交易方無需通過「授權中間人」即能完成交易,區塊鏈技術令交易成本大幅降低,資產交易的清算速度顯著加速,從目前美國標準的3天和歐洲標準的2天減少為10分鐘;此外,公開的分類賬技術也大幅提高了系統的透明度。

高盛分析師 Robert D. Boroujerdi 認為,區塊鏈技術可以徹底改變傳統的支付體系,可用於包括發行證券、智能合同等大量事物中。「這種去中心化基於密碼學的解決方案去除了中間人,具有重新定義交易和多行業後勤辦公的潛力。」不過,由於目前比特幣區塊鏈被限制在每秒進行7筆交易,比特幣的交易吞吐量與 VisaNet 支持的每秒4萬7000筆交易相比缺乏優勢。

多間金融機構都表現出對區塊鏈技術的興趣。區塊鏈初創公司 R3CEV 自今年9月份成立以來,吸引了全球各地42家銀行加入,其中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萊銀行、BMO 銀行金融集團和野村證券等金融巨頭。而倫敦證券交易所和法國興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也聯合成立了區塊鏈聯盟,用於開發區塊鏈技術在清算和結算水平上的應用。瑞銀和德意志銀行則在聯合開發區塊鏈股權交易平台。

3000 萬美元
納斯達克比其他平台對上市公司資質的要求更加嚴格:納斯達克私有市場中的公司必須在過去兩年內至少募得3000萬美元,或市值至少5000萬美元。這些公司還必須能夠盈利,年淨收入要達到75萬美元以上。

區塊鏈(Blockchain)

區塊鏈(Blockchain)是一個甚至數據庫操作者也無法篡改數據的分布式數據庫(Distributed Database),最廣為人知的運用是在比特幣中。這一概念在中本聰的白皮書中首次提出,中本聰持有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每一個數據塊中包含了一次比特幣網絡交易的信息,用於驗證其信息的有效性(防偽)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區塊鏈在網絡上是公開的,比特幣錢包的功能依賴於與區塊鏈的確認,一次有效檢驗稱為一次確認。通常一次交易要獲得數個確認才能進行。比特幣的眾多競爭幣也使用同樣的設計,只是在工作量證明上和算法上略有不同。(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NASDAQ華爾街日報Coindesk金融時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