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沒有play的playgroup,父母都在掙扎:去還是不去?

風行香港的早教playgroup打着各種旗號,但大多和玩樂沒什麼關係,孩子去還是不去?每個父母都逃不過這個問題。

端傳媒記者 陳倩兒 實習記者 林穎嫻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15-12-15

家長與幼兒參加Graceful Hands舉辦的playgroup班。攝 : 王嘉豪/端傳媒
家長與幼兒參加Graceful Hands舉辦的playgroup班。

過去兩週,香港兩家為幼兒提供playgroup課程的教育機構先後倒閉,前一家擁有5家分店的Bambini欠下投資人和家長合約200萬港元,後一家My Gym World規模較小,也讓20多位家長受害。

14天內兩間Playgroup倒閉,業內人士卻一點也不驚訝。過去10年一直從事playgroup導師培訓的馬惠屏對端傳媒記者說,隨着過去兩年香港父母對0-3歲的幼兒教育需求大增,目前香港Playgroup的數量已經到達「氾濫地步」。

「無論你住哪裏,總有一間Playgroup在你左右。」馬惠屏用這便利店7-Eleven的廣告口號來形容,在700多萬人口的香港,playgroup一類的早教中心隨處可見,變得像便利店、私家診所一樣伴隨人們生活左右。

即使父母想瀟灑一點,身邊的朋友也會不斷告訴你瀟灑不起

就在My Gym World 倒閉之前大約一週,28歲的張小敏剛剛為她兩歲的兒子報名參加了這家公司開的playgroup。在此之前,她兒子已經參加過兩個 playgroup,一個學英文,一個學紀律,而主打用英文教寶寶做Gym(健身)的新課程讓這位媽媽覺得對孩子會有幫助。

「我兒子天生比較怕陌生人,我怕一團飯(呆呆的)一樣的他搞不定將來幼稚園面試,現在找幼稚園比自己見工還要難。」談起讓孩子參加playgroup的初衷,張小敏說。

在香港、紐約、北京等競爭激烈的地區,孩子受教育的起點不斷提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升學的壓力層層倒推,現在甚至壓在還未上幼稚園的牙牙學語的孩子身上。一切都要提早準備,中文名為「遊戲小組」的playgroup正正瞄準了這個香港幼兒市場。

這些playgroup打着各種旗號,有的主攻語言能力,有的着重情緒管理和紀律,有的鍛鍊孩子的體能,但都推崇同一個信念 —— 讓你的孩子盡早贏在起跑線。一家名為Jolly Kingdom的公司為6個月至3歲孩子推出的課程介紹中寫到:「...... 課程讓父母及早佔優勢,在孩子還是嬰兒時,灌輸英語知識...... 讓小朋友在3歲前學會500+英語單字和1000+英語片語短句。」

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進入一場不可逃避的競賽。

彭鴻昌

對這條隱形的起跑線,6歲孩子的父親彭鴻昌深有體會:「一旦你有了孩子,你就進入一場不可逃避的競賽。」42歲的彭鴻昌是註冊社工,他身邊有孩子的朋友,見面時都會互相推薦Playgroup:「即使有猶豫,也會很快打消了,你看到別人的孩子去了playgroup,好像挺好啊,自己也去試試。」

況且,升學壓力的確殘酷。彭鴻昌曾為兒子報讀九龍塘的一所幼兒園,最終發現3000名孩子報名,但該年學位只有90個,最近他為兒子報讀小學,競爭激烈程度也差不多。

「所以即使你想瀟灑一點,身邊的朋友也會不斷告訴你,你瀟灑不起。」彭鴻昌這樣形容現代父母的難處。

為了要讓兩三歲的孩子更早更好地準備幼稚園面試,許多家長都讓孩子參加所謂的「Playgroup」,有些Playgroup甚至專門介紹入讀某某名校幼稚園的面試技巧,讓孩子反覆練習標準回答,訓練孩子在面試時要輕輕的把一張椅子拉開和推回原來位置的「合格」動作。

課程的專門性當然是賣點,但有時候這些playgroup是否受歡迎和課程內容沒有必然聯繫。在Babykingdom的親子論壇上,許多家長說,最難報名的是Victoria教育集團的playgroup,有家長甚至一拿到孩子的出生證明就跑去報名,因為許多父母相信,孩子讀了該集團開辦的playgroup會更容易升上同一集團開辦的幼稚園和著名的私立貴族學校Victoria Shanghai Academy。

0-3歲Playgroup課程到底學什麼東西?圖:端傳媒設計部
0-3歲Playgroup課程到底學什麼東西?

去不去Playgroup差別很大,我孩子去了,就可能比你的孩子聰明

40多歲的馬惠屏目前就是在Playgroup界的當紅導師。每週她馬不停蹄穿梭於全港4間機構去做做前線的Playgroup導師,教授的內容包括跟孩子玩唱遊,訓練大小肌肉,情緒控制等等,有時也會開設面試班。

「現在的家長最喜歡(課程裏)什麼都有的,什麼都先塞給孩子。」馬惠屏說,她接觸的許多家長都相信:「去不去Playgroup差別很大,我孩子去了,就可能叻(聰明)過你的。」

最初她是一名幼稚園老師,任職多年,17年前辭職單幹,自己去不同機構進修幼兒教育資格。她很自豪地透露,目前月薪高達10萬元。而根據香港教育局2014年的統計,目前香港幼稚園老師的平均月薪為$18800港元。

很多媽媽報名只會看包裝,看場地是否大,看老師樣子是不是ABC(美國出生的華人,一口美國口音的英文),不會去了解什麼人在辦這些班,有什麼資歷。

playgroup導師馬惠屏

馬惠屏熟稔這個行業的規則,大膽爆出其中的潛規則,但也並不諱言,playgroup現在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她又指出,許多父母並不了解,Playgroup這個行業目前亂象環生,不少創辦人和老師都缺乏幼兒教育背景。

「很多媽媽報名只會看包裝,看場地是否大,看老師樣子是不是ABC(美國出生的華人,一口美國口音的英文),不會去了解什麼人在辦這些班,有什麼資歷。其實可以說,這個行業很黑暗。」馬惠屏說。

馬惠屏自己和香港青年協會持續進修中心開辦《幼兒Playgroup導師培訓基礎課程》,傳授她多年儲備的技巧。來參加這個培訓課程的,有想轉行做幼兒導師的人,有準備創業開Playgroup公司的——有人專門從內地來港學創業,也有滿腔熱情來學習幼兒教育的新手媽媽。

甚至,有的媽媽剛懷孕就來上課學習,也有的媽媽接觸早教之後,自己和朋友合資創業,開一家自己的playgroup。

教育最幼小孩子的Playgroup:誰在開?誰在教?

Playgroup班教師與幼兒玩耍。攝 : 王嘉豪/端傳媒
Playgroup班教師與幼兒玩耍。

在香港,要創辦一家playgroup公司的手續並不繁複。儘管這些公司可能打着早教的名義,但目前香港教育局並不將之納入正統教育的範疇。

根據教育局的定義,Playgroup屬於師生遊戲互動性質,教育成份低,不屬教育局管轄,毋需受《教育條例》規管。此外,這類課程多數都要求家長陪同,又能夠巧妙避開《幼兒服務條例》內有關「收留兒童場所」的限制,毋需向社會福利署註冊經營。因此,這些幼兒教育公司只要按照一般的公司一樣登記註冊就可以開班。

過去兩年,馬惠屏目睹了playgroup數量的暴增,創辦人有明星藝人,有打算「賺快錢」的商人,也有剛剛接觸早教的媽媽;但在租金和人力成本都相對高昂的香港,要經營playgroup亦非易事,許多公司經營一年左右就結業,或者名字不變,但經營者不停易手。

馬惠屏舉出很多「壞」公司例子:有的公司主打英語或普通話教學,「明明老師會講廣東話,在家長面前還要裝作不會說,只講英語或者普通話」;有的中心根本沒有人會教幼兒,課堂開始之前還在想怎麼教,「今天教認形狀或者教單詞」;還有的培訓中心根本不懂幼兒教育,每次上堂就將球拋給學生,「來,你示範一下如果是你會怎樣教」。

前線聲稱為「Playgroup老師」的工作人員素質也參差不齊。對於幼稚園,教育局明確規定任職老師必須取得教育局認可的學位或文憑(TBC),但對針對更幼小孩子的playgroup機構,並無相關規定。早前倒閉的Bambini和My Gym World,他們聘請的老師最大的特點是——「外籍人士」,但相關學歷欠奉。

而香港浸會大學持續教育學院的幼兒及基礎教育總監李南玉也表示,目前playgroup並不屬於「正常教育體系」:「沒什麼監管,自然質素參差,就像遊戲機中心一樣,有生意就開了,沒生意就倒閉了。」

她又指出,playgroup既然屬於私人運營,每家公司自己選擇聘請什麼老師,質量只能靠家長自己去辨識。不過李南玉也承認,辨識並不容易:有的家長發現playgroup網站上列出的老師資歷其實是假的,也有的家長看着老師金髮碧眼,以為對方英語純正,結果發現老師其實是歐洲人。

為了在競爭激烈的私人市場裏生存下來,playgroup公司各打各牌。Graceful Hands算是市場中長期站立的贏家之一,它的強項是「英語」。這家公司目前在香港設有5家中心,playgroup收費一般為250/小時,該公司已經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開了分校,並計畫2016年在北京、上海和深圳設立分校。除了playgroup課程外,該中心還為幼稚園和小學的孩子提供各式各樣的校外課程。

郭翠萍是它的創辦人,原本從事與培訓相關的工作。她接受端傳媒訪問時介紹說,他們招聘的全部老師都必須是大學畢業的 “native english speaker” (母語是英語的人),並需持有「教授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的證書」。「如果是中學才去外國的人我們不會請的,他們說的英語有口音,和native speaker是不一樣的。」郭翠萍強調。至於幼兒教育的資格,郭翠萍說這並不是他們聘請老師的必要條件,「入職之後我們會自己給老師培訓,」郭翠華沒有再詳述該中心的幼兒教育培訓包括甚麼。

馬惠屏則說,自己今天的成績,全靠她本人的「教育底(教育經驗及背景)」。不過她也不得不承認,在2006年她第一次被一家私人機構邀請去給3歲之前的幼兒上課時,她手足無措,不知道怎麼教「那麼小的BB」——在那之前,她只教過幼稚園3-6歲的小孩。

「都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我後來自己不斷想新的教育工具,新的兒歌,不斷去港大、中大的進修中心去進修。」馬惠屏說,一向喜歡做健身的她也去私人機構考到了「幼兒體適能教練文憑」。她說,現在她算是香港幼兒教育的資深導師,澳門和廣東佛山都有機構請她去授課。

讓小朋友自在地玩,什麼多元智能都可以自然發生

家長與幼兒進行在班上進行小遊戲攝 : 王嘉豪/端傳媒
家長與幼兒進行在班上進行小遊戲

香港政府目前並沒有統計民間有多少機構在營運playgroup項目。在提供香港教育信息的網站「開學了」上面搜索「學前教育中心」,會在全港找到663家,其中光是灣仔區就有79家。這些「學前教育中心」絕大多數提供playgroup課程。

在Bambini 以及 My Gym World相繼倒閉之後,香港消委會公布數據稱,至今年11月,共收到36宗關於playgroup的投訴,其中絕大多數與結業問題有關;而去年同期只有5宗投訴。

有人預計,將會有更多playgroup等早教中心出現倒閉潮,但作為業內人的馬惠屏則不同意,在她看來,這個行業短期內都不會出現低潮。「不過是一雞死,一雞鳴。現在香港每年有近5萬多嬰兒出生,只要香港一天有人生孩子,早教熱情就不會消退。」馬惠屏說。她的計算還未包括新移民來港的孩子數量。

那些課程會告訴你,好的影響以後會看到的,但你是否能看到,就取決你是否相信。

playgroup彭鴻昌

現在,彭鴻昌的兒子已經快上小學了。這個父親回想兒子幾年前在playgroup的經歷,感覺那些課程有點像「保健品」,又或「安慰劑」。「小朋友的發展是很長遠的,不一定你在他18個月的時候做了什麼,以後就會怎麼樣。但那些課程會告訴你,好的影響以後會看到的,但你是否能看到,就取決你是否相信。」彭鴻昌說。

然而,身處目前競爭激烈的世界,許多父母還是覺得,「信」比「不信」好。彭鴻昌一直在想像,兒子長大後要面對的世界將會比自己現在面對的競爭激烈。「現在人才是全世界流動的,我們的小孩長大以後,不僅僅要跟香港小孩競爭,還要和外國的,還有北望神州,從內地殺下來的小孩。」說起競爭的激烈,他激動得用「殺」字來形容。

從事幼兒教育研究超過20年的李南玉認同,孩子0-3歲正處於快速成長期時,早期教育確實關鍵,不過問題在於,要為孩子提供怎樣的早期教育。「從學理上來說,屋企是最好的早期教育環境。」李南玉說,playgroup不一定要花錢買服務,讓孩子去「上堂」,幾個家長帶孩子聚在一起玩,就是一個自然的playgroup。

倡導兒童權利的NGO Playright (智樂) 任職高級機構傳訊主任李寶蓮也有相似的觀察。她曾經聽到一個要去上playgroup的小朋友問媽媽:「是不是上完堂,就可以去玩啦?」

玩就是玩,沒有任何目的,孩子就應該為了玩而玩。

Playright (智樂) 任職高級機構傳訊主任李寶蓮

顯然,許多playgroup對小孩來說沒有“play”(玩樂)的成分。李寶蓮指出,現在許多私人機構的playgroup只不過打着遊戲的旗號,其實和遊戲玩樂一點沒有關係。「其實遊戲小組就應該是去玩遊戲的,玩就是玩,沒有任何目的,孩子就應該為了玩而玩。」

這家NGO也有舉辦playgroup,讓一群孩子和父母一起玩吹泡泡,玩泥沙,拋水果,一切純粹就是遊戲,無須達成任何目標。李寶蓮觀察,其實玩着玩着,孩子自然就成長了:觸摸不同的玩具刺激了感官,跑起來追空中的泡泡鍛鍊了大肌肉,自己邀請其它小朋友玩增長了社交能力 ......

「其實我們讓小朋友自在地玩,什麼多元智能都可以自然發生的。」李寶蓮說,而這一切,在哪裏都可以發生。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張小敏為化名。)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