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香港五大食水水塘被驗出含有害物質

刊登於 2015-12-02

綠色和平懷疑東江水可能是香港食水水塘中全氟化合物來源之一。圖為中國廣東省東江。攝:China Photos/Getty
綠色和平懷疑東江水可能是香港食水水塘中全氟化合物來源之一。圖為中國廣東省東江。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於12月1日公布,在早前抽驗的5個香港食用水水塘及台灣翠峰湖的水樣中,均驗出含有全氟化合物(PFCs)。而由於香港3個儲有東江水的水塘(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和大欖涌水塘)全氟化合物含量明顯高於另兩個只收集雨水的水塘(石壁水塘和城門水塘),綠色和平懷疑東江水可能是全氟化合物來源之一。

綠色和平指出,全氟化合物是高危害性人造化學物,某些全氟化合物更可能影響人的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甚至致癌。

我們在香港的水塘中發現 PFCs,足以證明這種有害物質亦普遍存在於本地食水系統中。但政府對新型化學物的威脅往往後知後覺,不但未有就 PFCs 設定標準,亦沒有按照預防性原則,監察和限制有毒有害化學物的使用。難道政府要等到食水安全危機再爆發才醒覺嗎?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

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在香港5個儲水量最高的食用水水塘共抽取了10個淡水樣本,全部驗出含有全氟化合物,其中船灣淡水湖濃度最高,為每升8至15納克,其餘則依次為大欖涌水塘(約7.6納克)、萬宜水庫(約2.1納克)、城門水塘(約1.2納克)及石壁水塘(約1.1納克)。

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在香港5個儲水量最高的食用水水塘共抽取了10個淡水樣本,全部驗出含有全氟化合物。收集點包括大埔的船灣淡水湖、沙田的城門水塘、屯門的大欖涌水塘、西貢的萬宜水庫以及大嶼山的石壁水塘。
綠色和平於今年7月在香港5個儲水量最高的食用水水塘共抽取了10個淡水樣本,全部驗出含有全氟化合物。收集點包括大埔的船灣淡水湖、沙田的城門水塘、屯門的大欖涌水塘、西貢的萬宜水庫以及大嶼山的石壁水塘。

綠色和平指出,所有樣本採集點附近均沒有直接的農業、工業和家居污染。而在香港儲有東江水的水庫樣本濃度明顯更高,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指,根據過往數據,香港西邊海域全氟化合物濃度比東邊高,而西邊海域較接近工業區密集的珠江,因此可能是東江水將全氟化合物帶來香港。

但香港水務署水務署總水務化驗師郭有定則認為,全氟化合物較難分解,會儲存在泥土之中,因此樣本驗出全氟化合物未必和東江水有關。他表示,水務署每年也會抽驗水塘內全氟化合物含量,化驗結果與綠色和平的相近,最高約為每升6納克。但他強調相關含量非常低,暫未有數據顯示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除香港外,綠色和平也抽驗了台灣和韓國的淡水全氟化合物含量。台灣被抽驗的有塔克金溪、清水溪、大石磐溪、翠峰湖、南仁湖,其中翠峰湖被驗出含全氟化合物,濃度約為每升6納克;韓國也有5個地點的水被抽驗,其中黃池(Hwangji Pond)被驗出含全氟化合物,濃度約為每升2.9納克。

綠色和平表示,全氟化合物多被用於生產防水衣及其他戶外裝備,目前大多數品牌已確認它的危害,但仍不肯全面淘汰。此外,政府對於全氟化合物的規管也不夠全面,多國政府目前只規管 PFOA 和 PFOS 2種全氟化合物。該組織呼籲,各國政府和生產商應全面限制所有全氟化合物,消費者也應向相關品牌表達無毒產品的訴求,以免成為破壞環境的「幫兇」。

50
綠色和平表示,PFCs在環境中難以分解,最多可停留50年。

聲音

PFCs無法被濾水器濾走,目前沒有分解方法,一旦被生產及使用,就會揮發在空氣中傳播,亦會在水源及生物中積存。人類皮膚接觸含有PFCs的物料,並不會吸收到PFCs;但PFCs會經呼吸、食水及食物進入人體累積,部分可能影響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甚至致癌。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

世衞2011年的《飲用水水質準則》並沒就PFCs訂定任何準則值……據2014年監察結果,本港原水(包括東江水及水塘水)和經處理食水中的PFCs均低於2納克每升,符合美國環保局及英國飲用水監督機構的標準要並遠低於其限值。

香港水務署

(東江水)不只是一個可以用錢算帳的問題,因為大家都千方百計保護一江清水向港流,東深供水見證了祖國人民與香港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於2015年3月時說

香港只需有三至四座化淡廠,加上改善現有的水塘及集水區,相信食水已大致可自足自給,毋須再用高價輸入劣質淡水,更毋需再受人威脅!

網友San De Amento

東深供水工程

全稱東江──深圳供水工程,跨越中國廣東省東莞市和深圳市境內,水源取自東江,是香港供水的大型調水工程,因而又稱「東江水」。在香港開埠初期,香港一直倚賴山澗水及雨水作為主要水源。水務署成立後亦建成了多個水塘及水庫(不計私人水塘)。但隨着人口壓力及多次旱災出現,香港政府自1920年代已構思從廣東省購入淡水以提供穩定供水量,至1960年代落實,一直沿用至今。近年,東江水的污染及供水過剩情況一直極受粵港兩方關注。(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綠色和平網站香港電台明報蘋果日報南早中文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