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反對黨贏總統大選,阿根廷將往右轉?

刊登於 2015-11-24

阿根廷總統大選中,中間偏右的反對黨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勝選。攝:Ivan Alvarado/REUTERS
阿根廷總統大選中,中間偏右的反對黨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勝選。

11月22日,阿根廷總統大選舉行第二輪投票,在大多數選票已被統計的情況下,中間偏右的反對黨候選人馬克里(Mauricio Macri)以53%的得票率勝選,擊敗了執政黨候選人施奧利(Daniel Scioli);施奧利已承認落敗,並致電祝賀馬克里當選。這意味着,長達12年的左翼執政將告一段落,馬克里可能會帶領阿根廷改走右翼經濟路線。

今天是有歷史意義的一天,一個改變的時代來臨了。

馬克里(Mauricio Macri)

今年56歲的馬克里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市長,58歲的施奧利則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雖然兩人同在阿根廷核心地區政壇任職,但無論個人經歷還是政治主張都大不相同。

施奧利是現任總統克莉絲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親自挑選的左翼執政聯盟候選人。阿根廷於2003年以來,由前總統基什內爾(Néstor Carlos Kirchner)及其妻子克莉絲蒂娜先後執政,夫婦均推行左翼經濟政策,倡導社會福利主義。

基什內爾任內奉行「貝隆主義」的資本管制和貿易限制,以政府干預經濟的方式帶領阿根廷走出2002年金融危機,但克莉絲蒂娜近年提振經濟失效,阿根廷去年GDP僅增長0.5%,使得阿根廷民眾開始懷疑執政聯盟的經濟政策。

在左翼經濟政策遭受懷疑的情況下,馬克里乘勢崛起。馬克里是阿根廷首富法蘭高·馬克里(Franco Macri)的兒子,與商界十分親近,右翼形象深入民心。

在競選過程中,他主張大力改革經濟,取消前兩任總統奉行的「貝隆主義」,承諾解除400多種生活必需品的價格管制,最終達到降低通貨膨脹率、平衡預算、吸引外資等目的。然而,也有評論指他未對經濟改革提出真正具體的實施步驟,預料他當選後,將面臨嚴峻的經濟挑戰。

此次選舉的第一輪投票中,施奧利獲得36.7%得票率,以微弱優勢壓過得票率為34.5%的馬克里。但阿根廷法律規定,總統候選人必須獲得45%以上(或至少40%且超出對手10%)的選票,才能夠當選總統,因此兩人進入此次的第二輪投票。

在第二輪投票中,馬克里獲勝。選舉結果獲得確認後,馬克里將於12月10日正式就職阿根廷總統。

12
馬克里的當選,意味着阿根廷結束了長達12年的「基什內爾時代」(包括基什內爾及其妻子克莉絲蒂娜任期),終結左翼政黨「勝利陣線」的統治。

聲音

阿根廷人已經對現在的政府感到厭煩了,煩透了這些腐敗。我們已經做好迎接新事物的準備了。

馬克里的支持者,66歲退休老師 Julia Juarez

外國投資者們看到了希望,馬克里的勝出意味着,阿根廷將與基什內爾時代的那些遺產,包括對抗債權人和錯誤的經濟監管,做出徹底的決裂。

美國新興市場分析師 Gary Kleiman

馬克里把社會福利開支視為損失而不是投資,他是個新自由主義者,後果……你懂的。

施奧利的支持者,阿根廷建築師 Leandro Gorosito

貝隆主義

貝隆主義或正義主義是阿根廷正義黨創始人、前總統胡安・貝隆提出的一種屬於「第三位置」的政治理念(主義),以國家復興和民族解放為主要內容,同時主張中央集權。貝隆在1946年上任後採取有利於工人階級的政策。他大規模擴大了加入工會的工人數量,幫助建立了勞工總同盟。貝隆認為:「無論是資本主義還是共產主義都是已經過時了的制度。資本主義通過資本剝削人,而共產主義是通過國家剝削人,兩者通過不同的制度同樣損害人。」他將此稱為介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間的「第三位置」,後被人稱為「貝隆主義」。他的第一屆政府的特點就是混合了社團主義和社會福利措施。2003年和2007年當選的「夫妻檔」總統基什內爾夫婦都在經濟和福利制度上奉行貝隆主義。(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BBC半島電視台美聯社風傳媒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