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習馬會

對台政策無進展 馬習會能解習的焦慮?

習近平上任以來在對台政策上毫無進展。回顧李登輝時代與江澤民的「辜汪會談」,胡錦濤時期的「連胡會」,習近平自然也希望在對台政策上做出自己的成績。

端傳媒記者 呂苡榕、蔣金 發自台北、新加坡

刊登於 2015-11-07

#習近平#習馬會#馬英九

2015年11月6日,新加坡總統府,中國主席習近平檢閱新加坡軍隊。習近平將於7日與台灣總統馬英九會面。攝:Mohd Fyrol/Pool Photo via AP
2015年11月6日,新加坡總統府,中國主席習近平檢閱新加坡軍隊。習近平將於7日與台灣總統馬英九會面。

選在台灣總統大選前六十多天,中國力促兩岸領導人馬英九與習近平會面的「馬習會」,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

馬習會三層意涵

對於中國主動拋出「馬習會」,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直言:「這張牌打得很不錯!」他分析中國此舉有三層意涵,分別是趕在政黨輪替前推進兩岸政策、影響台灣2016年初的選舉、及讓兩岸會面拉高到「領導人」的層次。

「首先,就是習近平要鞏固自己的政治實力。2017年就要舉行『十九大』了,如果到時他在兩岸問題上什麼都沒做,那不被罵死了?」徐斯儉說。

然而,面對明年可望當選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始終強調「維持現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習近平不可能選擇與她會面,因此要在兩岸議題上有進度,就得趁這段時間與馬英九談。隨着台灣大選越來越近,適當對談時間越來越少,中國對於「馬習會」的態度也就越積極。

當「馬習會」開啟「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先例後,未來民進黨上台,與中國的會面都能依循這個先例,而不至於找不到着力點。

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

此外,徐斯儉認為,中國多少也想透過「馬習會」干預台灣選舉。「當然總統選舉已經很難撼動了,不過立委選舉可就不一樣。」他強調,「馬習會」釋放出「國民黨在兩岸交流上仍有它的位置」此一訊息。

「畢竟這麼多人搶着去紫金山論壇,那中國又透過『馬習會』重新確認國民黨作為兩岸中介者的位置,能不影響嗎?」徐斯儉認為,這個投票意向上的變動,對於立委選舉將會起不小的作用,他強調「馬習會」等於是中國給國民黨的一份大禮。

最後,從長遠來看,「馬習會」首次定調為「兩岸領導人會面」,徐斯儉認為,這個身份上的突破,背後的意義在於「為中國與台灣在政黨輪替後的兩岸交流上留下空間」。他指出,當「馬習會」開啟「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先例後,未來民進黨上台,與中國的會面都能依循這個先例,而不至於找不到着力點。這一步,是中國對未來執政黨釋出的訊息。

馬習都需繳成績單

相較前幾任主席,習近平上任以來,肅貪除弊雷厲風行,卻在對台政策上毫無進展。回顧李登輝時代與江澤民的「辜汪會談」(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胡錦濤時期的「連胡會」(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習近平自然也希望在對台政策上有所推進。

淡江大學戰略所助理教授黃介正相信,「馬習會」促成陸方釋出相當的善意,而背後,「不要只看馬英九想要追求『歷史定位』,習近平也是,」回顧李登輝跟陳水扁擔任總統的時代,兩岸雙方最高領導人從來沒有這麼接近過。而他認為那是因為「大陸當時還沒有這麼有自信,」以及外部環境還未到位、也與領導人性格有關。

黃介正也定位「馬習會」,其實是與2013年10月23、24號的「周邊外交座談會」「一脈相承」的政策,用意在穩定周邊環境,合作包容,但最重要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兩岸關係發展,正影響着對岸「中國夢」的進程。

他也提醒,回應習近平的「解放思想」的舉措,台灣必須「實事求是」,明白兩岸關係發展並不是「一廂情願」,不要在「舊思想」裏打轉。

我們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建設性對話。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楚朵

兩岸突然拋出「馬習會」,賽局裏的另一個參賽者──美國,對此也給予正面評價。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杜魯道(Elizabeth Trudeau)被問及對「馬習會」的看法時,強調「我們鼓勵北京和台北當局在尊嚴和尊重的基礎上,持續建設性對話。」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也稱,對「馬習會」的發展感到驚喜。從美國的角度看,這是東北亞區域非常重要的發展,應大力讚許。

雖然馬英九強調美國並未在其間扮演任何角色,但一個月前接受媒體便大膽預測將會出現「馬習會」的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認為,蔡英文的兩岸論述讓美國抱持懷疑,因此美方會期待透過「馬習會」確認之後兩岸關係的框架。

陳一新分析,麥艾文就曾言明,兩岸一定要有一套政治框架。不只麥艾文,美國在台協會(AIT)前任理事主席卜睿哲也在「奧習會」時撰文提醒「蔡英文當選的危險性,並呼籲美方控制情勢發展。」卜睿哲甚至認為美國總統奧巴馬應該建議習近平,選後到就職的空窗期間,與蔡英文接觸。

2015年11月6日,台北總統府,馬英九就「馬習會」召開記者會。攝:Chiang Ying-ying/AP
2015年11月6日,台北總統府,馬英九就「馬習會」召開記者會。

設框架 降低台海變數

這些呼籲反映出美國的憂心,因為蔡英文在兩岸事務上所謂的「維持現狀」讓美國擔憂,「『維持現狀』是什麼意思?這可以有很多解釋啊,不講清楚不行。」陳一新說道。

以蔡英文6月訪美為例,當時她在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發表的演講中強調,「我已表達並多次重申對維持現狀的的立場。我堅信,這符合各方的最佳利益。」但隨後的問答中,蔡英文三度被問到如何解釋「維持現狀」的含義及對「九二共識」的看法時,卻選擇迴避。陳一新認為,這個名詞中內含的模糊成分,讓美方對蔡英文抱有懷疑。

由於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保持模糊牌,美方與中國因此擔心,沒有一個對於兩岸議題的框架,框限住雙方對於兩岸議題的態度,未來台海間恐將出現變數。「所以既然蔡英文不想把『維持現狀』的內容說清楚,那我們就來幫你說,我們說了,你就只能接受。」陳一新說,由中國與美國來幫民進黨定調未來的兩岸事務框架,同時有美國背後支持,民進黨當然只有接受一途。

不過要怎麼談、何時來談,眼見選舉時程步步逼近,能夠選擇的時機也越來越少。「畢竟12月以後就不適合再有什麼會談,那1月16日選完更不適合,如果是蔡英文當選,習近平根本不可能和她談。」陳一新說,如果要談,就只能趕在12月前,且是由馬英九出面,為兩岸關係做出定位,框限出未來執政黨可以運作的範圍。

「換柱」讓選情出現轉機,也讓「馬習會」能定下來,會面之後對於朱立倫訪美肯定又有加分效果。

淡江大學美洲研究所教授陳一新

不只是會面時機得要慎選,另外「馬習會」能不能成,還有另一項關鍵因素──「換柱」。

今年9月,總統府資政、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選情要有突破,就得出現新變數。陳一新分析,這個變數可能是「換柱」、「馬習會」和「(國民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訪美」,且三個變數間同時又環環相扣。

陳一新解釋,原本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擔任候選人時,選情基本上難以抬升,因此就算丟出「馬習會」,也只會有負面效果。「從時間點來看,馬英九說『夏張會』時談好了『馬習會』。10月14日『夏張會』,10月17日『換柱』,兩者之間可以說彼此有連動。一邊要談定『馬習會』,一邊又要確保換了候選人,選情有改變,這個會才有效益。」

陳一新說,「換柱」讓選情出現轉機,也讓「馬習會」能定下來,會面之後對於朱立倫訪美肯定又有加分效果。而能在變數這麼多的局勢中盤出這一招,陳一新猜測,肯定是高手操盤。這一局,同樣打亂了民進黨的選舉步調,「之前兩邊幾乎不會交鋒,之後恐怕得頻頻交火了。而局勢至此,真可以說,選舉才真正開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