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民進黨黨主席、也是該黨所提名總統候選人的蔡英文,曾公開對外表示,明年1月中當選台灣總統後,將不會縮減陸客來台觀光人數。但10月初,台、港媒體均報導,中國政府將於台灣總統與立法委員大選前1個月,大砍陸客來台觀光人數95%。而且有別於以往主要通知各航空公司,此次是直接通知各省市旅遊局,可見中國態度的認真。
從縮減幅度與通知對象來看,明顯是在向蔡英文傳遞一個訊息:中國政府才是老大,陸客能否來台與其人數,還輪不到蔡英文話事,中國說了才算。
媒體分析原因,認為中國有2種考量:一是空出機位給會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的台商回台投票。二是避免太多陸客於選舉最熱烈期間來台,充分見識台灣的民主自由,回國後對共產黨產生不良印象。
或許均不無可能,但筆者認為主要是刻意給幾乎已篤定當選總統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難堪與示警,以利於民進黨第二次執政期間,中國仍能主導未來兩岸的民間經貿交流,甚至藉此逼迫蔡英文接續馬英九繼續嘗試政治談判。
一般而言,將觀光做為重點產業的國家,都會想盡力招徠越多越好的外國遊客,以賺取更多觀光消費財。但就如同Elizabeth Becker於《Overbooked》(台灣譯為《旅行者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一書(八旗文化2015年1月出版)所寫,觀光業像是一把雙面刃,它看似能輕鬆獲利,讓一個落後國家脫離貧窮,但它也會污染環境,影響自然生態,甚至逐漸破壞當地本土文化。而觀光獲利,則可能都會落到航空公司、連鎖飯店與貪腐的地方菁英口袋裏。
這些獲利者通常擁有高度影響政府政策制定與預算編列的能力,讓預算過度分配於配合觀光的公共設施興建,加上開發商不斷破壞原住民、野生動物的原生棲息地,以興建景觀壯麗的度假飯店或別墅,結果導致當地人難以在已成觀光勝地的自己村莊或城鎮過活,窮人生活因而更加困頓。而且,除極少數像不丹的國家外,觀光產業幾乎用這些外觀與經營模式看起來同質性高的度假村、夜店與娛樂景點取代了多樣性世界,當地日常生活底蘊被衝擊,原住民傳統文化消失,僅剩表演戲碼,而最嚴重的,則是一直時有所聞的兒童被迫遭受性觀光。
過去來台觀光的主力來自消費力高的歐美日,人數與增加幅度一直平穩。民進黨2000年執政後,曾喊出一個觀光客倍增計劃,但因訴求對象放在歐美日等地,所以並未達陣。國民黨馬英九再度贏回政權後,所有經濟產業政策,均改向中國快速靠攏,等同伸長脖子,任人掐住咽喉,死活全在他人一念之間。以馬政府逐年增加開放每日陸客來台人數的政策為例,乍看之下,似乎擁有自主權,但從此次中國政府突然片面限縮人數的政策命令,可知中國才是最後決定權的真正擁有者。
如不考慮國內環境與公共設施承載力,理論上來台外國觀光客多多益善。但不同於歐美日等國目前並無併吞台灣野心,中國無時無刻不想統一台灣,加上兩岸長期軍事對立關係,應否毫無節制開放陸客來台人數與對象,不僅是經濟議題,更是一項棘手的政治、軍事問題。
由於陸客偏好的景點過於集中在台北故宮、總統府、中正紀念堂、101大樓;阿里山、日月潭;花東太魯閣、水往上流、地理中心碑等地與周邊商場,使其附近交通、自然環境與生活品質大幅下降。而中國旅遊業者從航空公司機票、飯店、伴手禮與免稅商店等,均由其指定或跨第三地來台投資設立,以賺取絕大多數觀光利潤的一條龍式經營手法,讓台灣旅遊業者僅能賺取微薄的代辦手續費與遊覽車出車費,卻有着常被倒帳進而倒閉的高風險。
以上問題,相信蔡英文主席的幕僚不會不知,為何在民間已怨聲載道之際,蔡英文主席會喊出其當選總統不會縮減陸客來台人數,而非重新進行整體效益評估?這或許是她的競選政見之一,但時機與內容,均令人費解,如今挨了中國政府一記悶棍,蔡主席更應該對外公開說明此政見形成的理由與回應中國的宣示。
此前適逢中國的十一長假,台灣媒體曾報導南韓首爾抱怨陸客太多,失序吵雜舉措影響南韓人民生活。其實,這種場景,於台港二地應早已見怪不怪,近10餘年來,歐美地區類似反應也屢見不鮮。但持平而論,台灣3、40年前甫開放出國觀光時,那種大聲喧嘩、隨地吐痰的情形,不也曾惹人討厭嗎?而事實上經濟最開放的上海人出國旅遊,普遍已經會注意各地風俗禮節,較少引起當地人反感。
所以,中國與台灣之間觀光政策的問題核心,恐怕仍不脫前述Elizabeth Becker於《Overbooked》一書所指出的正面效益被壟斷,而對在地文化、原住民傳統生活與自然生態、生活環境不堪負荷等的負面影響,則未曾受到應有重視。中國政府將大砍陸客來台觀光人數95%,正是對蔡英文主席不當的陸客觀光政策當頭棒喝,蔡英文應趁此台階,重新檢討調整自己的觀光產業政策。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