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2016美國大選

拜登不競逐美國總統,希拉莉勝算大增

刊登於 2015-10-22

#2016美國大選#美國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陪同下,拜登在記者會上宣布不會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攝 : Carlos Barria/REUTERS
在美國總統奧巴馬陪同下,拜登在記者會上宣布不會參加2016年總統大選。

10月21日,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數個月的模糊表態後,終於正式宣布不會參選2016年美國總統。他在白宮玫瑰園發表演說指,由於長子博・拜登(Beau Biden)於今年5月逝世,以及籌備競選的時間不足,他決定放棄參選。

很不幸,我相信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準備一場有望勝出的提名競選。不過,我雖然不會參選,但還是會繼續發聲。

美國副總統拜登(Joe Biden)

拜登一直被視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最大的黨內潛在對手,多方分析及民調都指,他若參選會大幅稀釋希拉莉的支持度,令民主黨內呈現拜登-希拉莉-桑德斯「三足鼎立」的局面。鼓勵他參選的呼聲在希拉莉傳出「電郵門」醜聞後愈發熱烈。

拜登今年已72歲,曾於1988與2008年兩次參選美國總統,但都中途退出。10月21日,在民主黨首場電視辯論結束一週後,缺席辯論的拜登表示,自己已經「沒有機會」對已經投入角逐的4位民主黨人發起「可信的挑戰」。他還多次強調,長子的去世至今仍令他與家人十分哀傷;紐約時報曾指,拜登在長子去世後,在公開場合經常顯得情緒低落。

雖然拜登在白宮演說一開始就表明不會參選,但在隨後的13分鐘裏,他還是陳述了原本準備好的參選政綱。他多次不點名批評了希拉莉,包括她的鷹派外交風格、「共和黨敵人論」,以及在敘利亞問題上與現任總統奧巴馬「反目」。

希拉莉在拜登演說後,作出了禮節性回應,讚賞他「對美國的熱情、對家庭的奉獻」,並稱他為中產階級利益的忠實守護者。

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引述匿名信源指,一直到10月20日深夜,拜登依然為競選的可能性做最後努力,與多名智囊商討參選事宜。他曾在民主黨首場辯論結束後預言,希拉莉將會輸給共和黨人,但若由他當選,能「最大限度延續奧巴馬所做的工作」。此外,拜登在長子逝世後曾多次對媒體表示,長子生前希望他能夠參選。

民主黨資深顧問 Rodell Mollineau 分析,資金、競選團隊、參選路線可能是使拜登放棄參選的三大原因。紐約時報的匿名信源指,拜登的智囊在20日深夜明確告訴他,要在這麼短時間內籌集3千萬美元的初期競選基金幾乎不可能。此外,希拉莉在首場辯論中的良好表現,也令競選出資人對她重拾信心,難以動搖。

多項民調結果顯示,拜登不參選的最大獲益者無疑是希拉莉。華爾街日報與 NBC 的民調顯示,許多民主黨支持者都表示若拜登參選,希拉莉將變成他們的第二選擇。而在拜登確認退出後,希拉莉與黨內初選最大對手桑德斯的領先差距有望擴大到25%左右。CNN 分析,民主黨內部局勢將更清晰,下一步將可以更加放開手腳與共和黨競逐。

18 %
CNN民調顯示,拜登若參選,會大幅稀釋希拉莉的支持率。在10月初的一次民調中,希拉莉獲45%支持,拜登獲18%支持;而拜登宣布不參選後,希拉莉的支持率飆升到56%。

聲音

拜登副總統是一個很好的朋友,一個非常好的人。他努力要讓世界變得更好,那種樂觀和奉獻精神,一直以來都鼓舞着我。

美國總統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莉(Hillary Clinton)

我相信拜登為他與他的家庭做了正確的選擇。對我個人來說,我情願和希拉莉競爭,因為她的競選紀錄實在太糟糕了。

美國總統共和黨參選人川普(Donald Trump)

我相信我們必須結束分裂的黨派政治了,這正在撕裂我們的國家。這些黨爭卑鄙、小氣,而且已經持續了太久了。我不認為和共和黨商討是天真的,不過有些人就覺得是……為了美國,我們必須合作。

美國副總統拜登

拜登

小約瑟夫•羅賓內特•「喬」•拜登(Joseph Robinette "Joe" Biden, Jr.,1942年11月20日-),是美國民主黨籍政治家,現任美國副總統。他屬民主黨籍,是特拉華州的前任資深聯邦參議員。拜登連任六屆任期,是該州服務時間最長的參議員。他是美國第110屆國會的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且曾經擔任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主席。 拜登參加了1988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內初選,但最後失敗。他於2007年1月30日向聯邦選舉委員會備案,正式參加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2008年1月3日,在艾奧瓦州初選失利後退出。2008年8月23日,奧巴馬宣布,選擇喬•拜登為他在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的競選夥伴。一般認為奧巴馬有意借重拜登豐富的外交事務和國家安全經驗,補齊自己被外界批評不足的區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來源:金融時報BBC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Business InsiderCNN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