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中日政客互訪 為秋季領袖會面鋪路

刊登於 2015-10-16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攝 : Toshifumi Kitamura/Pool/REUTERS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

中日關係近期又現暖化迹象,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於12日抵達日本訪問,並於14日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會面;而日本執政聯盟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也於12日抵達北京,展開4天訪華行程,可能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此次是楊潔篪以主管外交國務委員的身份首次訪日。10月14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東京首相官邸會見楊潔篪,表示楊此行象徵「日中努力改善雙邊關係」,並指期待在秋季一系列國際會議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會面。

我要強調的是,中日是重要鄰國,既有共同利益的時候,也有分歧的時候,重要的是兩國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姿態,應該一邊善於控制分歧,一邊持續推進改善兩國關係的過程,雙方通過努力繼續改善關係才符合兩國國民的希望。

中共國務委員楊潔篪

安倍與楊潔篪在會面中談到日中東海安全問題,均同意為了避免軍事衝突,兩國國防部門應儘快啟動海上聯絡機制。

然而,雙方圍繞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的問題爭論激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接受中方申報,10月12日公布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日方曾以檔案可信度存疑為由提出抗議,並考慮暫停分擔 UNESCO 經費。

就南京大屠殺申遺,安倍在會面上表示遺憾,並指「不應該過度著眼不幸的歷史,而應該構築面向未來的日中關係」;但楊潔篪反駁指,二戰早經國際定論,「清楚承認歷史及邁向未來同樣重要」。

而正在北京訪問的山口那津男,在14日與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會談。山口對唐家璇解釋了安倍於今年8月發表的「戰後70周年談話」,指談話內容體現了日本成為和平國家的歷程;而唐家璇回應指,中日「存在複雜且尚未解決的歷史認知問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解決」。

外界有傳,山口會在15日與習近平會面,並向習近平轉交安倍的親筆信。

分析認為,楊潔篪訪日、山口訪華,均是為中日領導人在10月、11月幾個國際會議上會面作準備。最快於10月底,中日韓將於首爾重啟三國領導人會談,安倍可能與李克強作單獨會面。11月,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將於菲律賓舉行,而隨後20國集圑峰會(G20)則將在土耳其召開;據報導,安倍希望在兩個國際會議期間尋找機會,與習近平作雙邊會談。

10.8 %
2014年,分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經費的各國當中,日本提供了37.2億日圓,佔10.8%,僅次於美國的22%位居第二。然而,美國因抗議巴勒斯坦加入 UNESCO 而自2011年起暫停分擔經費。

聲音

日本作為和平國家的步伐完全不動搖。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中日友好協會

中日友好協會成立於1963年10月4日,宗旨是增進中國人民同日本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推動兩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發展,實現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的願望,維護亞洲和世界和平。中日友好協會成立後,在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以及日本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同日本各政黨、團體、地方政府以及各界人士建立了聯繫,進行了廣泛的友好交流,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開展人員交流,推動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努力。(資料來自百度百科)

來源:中央社BBC 中文網now新聞關鍵評論網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