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李健勤:信任到疏離──人心逆轉的啟示

究竟香港人心底裏在想什麼?戀殖?反中國?港獨?要有一個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絕不能只着眼於現在,必須追朔過去至今所出現的變化。

刊登於 2015-10-04

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攝:林亦非/端傳媒
香港灣仔金紫荊廣場。

佔中運動一週年,社會由嚴重撕裂,到人大8.31框架下的政改方案被立法會否決,社會可說是沉寂了一段短時間。近期陳佐洱去殖民化的言論,顯示大陸對香港問題的最大關注已不是政改問題,而是人心問題,憂慮港獨成勢。假如大陸未能認清香港狀況,對港政策繼續強硬,只會帶來反效果,甚至成就了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究竟香港人心底裏在想什麼?戀殖?反中國?港獨?要有一個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絕不能只着眼於現在,必須追朔過去至今所出現的變化。

圖一
圖一

根據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調查顯示,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比率(圖一),自1992年的20%,逐步上升至2007年接近60%,同期的不信任比率由超過一半逐步下降至不足兩成。然而,2007年過後出現逆轉,市民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比率不斷下降,不信任比率則逐年上升,反超越了信任比率。

圖二
圖二

有關市民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方面(圖二),調查顯示有信心的比率由1994年約四成上升至1997年約七成,之後數年雖然稍為輕微下跌,但2003年後再度回升,2007年有信心的比率更超過七成,同期沒信心的比率呈相反之勢,2007年沒信心的比率跌至不足兩成。然而,其後情況出現逆轉,有信心的比率逐步下跌至近年的四成,沒信心的比率則升至五成,反超越有信心的比率。

圖三
圖三

有關市民的身份認同感方面(圖三),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或香港的中國人的比率,自回歸後最低約三成,上升至2006年超過五成,超越了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的比率,但2008年開始呈現下跌的趨勢,近年的比率約為三成多。反之,認為自己是香港人或中國的香港人的比率,自回歸後逐步下降,但到了2008年開始逆轉,逐步上升至近年超過六成。

指港人本質反殖反中是誤判

上述結果顯示,香港在回歸首10年,雖然經歷亞洲金融風暴、SARS襲港以至反對23條立法的七一大遊行,但如此巨大的政治與經濟動盪亦無阻香港人對北京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對一國兩制的信心以及身份認同感的加強,若說香港人的本質是戀殖與反中國,明顯是對香港的誤判,指香港人要尋求獨立更是大錯特錯。

那麼,是什麼原因令香港在回歸10年過後出現人心逆轉?若然連SARS與50萬人上街也沒有讓人心逆轉,箇中原因肯定不是單一事件所致,而是社會出現了一些長期的根本性變化。

2003年的七一大遊行,令大陸開始思考調整對港政策,一國兩制的實施由回歸首10年的積極不干預,逐漸變成全面介入。2008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訪港時向特區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主席和終審法院大法官等提出,團隊要精誠合作,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個機構,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這個「三權合作」的觀念,顯然與香港行之有效的三權分立制度相違背,令香港人擔心政治大於法治。其後,時任中聯辦研究部主任曹二寶提出香港需要有兩支管治團隊的概念,一支是香港特區建制隊伍,另一支是中央、內地從事香港工作的幹部隊伍,更是叫香港人憂慮《基本法》第22條訂明「中央人民政府所屬各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不得干預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還是否有效,既有的權利和生活方式會否受損。

硬要全面操控 只會逼港人至牆角

自此,中央政府透過中聯辦及其他內地幹部隊伍積極介入香港本地事務,從經濟、民生、傳媒以至選舉也極力干預和操控,去年國務院發表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無疑是要收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人大8.31的決定,扼殺香港人的普選訴求,更是令民間積存已久的不滿,藉佔中運動爆發出來。

只要理解整個脈絡,便不難發現,香港人並不是戀殖,而是眷戀殖民時代留下的核心價值;香港人並不是反中國,而是反對核心價值受到侵害;香港人更不是要獨立,而是要捍衛一國兩制下香港既有的獨特性。若然大陸看不清香港的實況,硬要全面操控,企圖以各種手段將香港同化為與內地一樣的城市,只會把香港人逼至牆角,即使不以行動反抗,也會在內心搭建一道冷漠和疏離的牆,把自己與大陸分隔。

延伸閱讀:

革新保港 民主自治 永續自治 —— 香港前途宣言

《香港革新論》網站

(李健勤,民協中常委)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