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屆香港區議會選舉將於11月進行,10月2日起接受報名。9月29日,各泛民主派政團宣布初步參選名單,人數總體較上一屆減少三成。
其中,民主黨派出95人參選,較上屆減少30人,但已是本屆泛民中參選人數最多的政團,民主黨自稱本屆採取「精兵制」。建制派中,民建聯派出170人參選,經民聯公布首批15人參選名單,稍晚會公布第二批。
早前,負責泛民區選協調的組織「民主動力」曾指,泛民在14個小選區上與佔領後湧現的「傘兵」撞區,可能分薄票源。不過經過進一步協調後,與「傘兵」撞區數目已經大減,其中民主黨的撞區數目就由10個區減少到5個區,而剩下未能協調的均來自傘後組織「青年新政」。民主黨今年派出的95人中,有25人是首次參選,另外40人為現任區議員,將爭取連任。
(工黨)已經與泛民協調好,應該並無與『傘兵』撞區,至於不在協調機制、又並非傘兵的獨立參選人,則難以配合。
泛民政團中,工黨則表示暫時未與「傘兵」撞區,但另外有2至3名獨立參選人未能協調。工黨今年的競選口號為「紮根社區、革新議會」,擬派出12人參選。民協則派出25人參選,其中13人角逐連任,最少與2名「傘兵」撞區。
建制政團中,民建聯仍在人數上佔據一貫優勢,經民聯則提出「帶動經濟、改善民生」的競選口號。
此外,這一屆區議會選舉將首次取消68名委任區議員(委任區議員由港府委任。港府自1998年起恢復委任議員議席,但2013年通過的區議會條例草案規定,2015年起所有委任議席將取消)。這68人中有申報政治聯繫的全部都來自建制派,其中民建聯就佔到10人。取消委任席位後,68人中至少有11人表示考慮轉戰直選。
民主黨就計劃利用此契機,在泛民實力最強的葵青區取得過半數議席。目前葵青區有29個直選議席,泛民佔到13席。
有分析認為,建制派目前在全港區議會佔大多數席位,泛民參選人數又現劣勢,估計在多數選區都很難實現「翻盤」。
聲音
佔領和政改運動的影響仍是未知之數, 無人敢講無影響,所以民建聯將抱有強烈危機感和最壞打算面對區選。
我不想再說是你(指撞區的組織)鎅(分薄)我,還是我鎅(分薄)你票,起碼互相抵銷一定是事實,浪費了一些可以聚焦的票。
現在政治分野明顯,撐你的會更撐你,憎你的會更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