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閻小駿:我為什麼要寫《香港治與亂》?

在香港政治問題的討論中,本地不同派別人士基本上都擁有各不相同的政治觀點、論述方式和預期讀者群,相沿成習;但他們共通的一點則是對於北京治港政策的隔膜。

刊登於 2015-09-26

熟悉香港本地政治討論話語的人士,一定早已經發現自說自話乃是香港政治的一個獨特景觀。在香港政治問題的討論中,本地不同派別人士基本上都擁有各不相同的政治觀點、論述方式和預期讀者群,相沿成習;但他們共通的一點則是對於北京治港政策的隔膜。

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

作者:閻小駿
出版社: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08/31

香港政治說到底是在中國政治大框架下運行的一個子系統。國家級政治的變遷,對香港政治的影響不但是深刻的,而且是決定性的。北京對香港的政策,則基本上確定了香港政治在不同時期的主旋律,也不斷勾勒出「一國兩制」在香港具體落實的型態。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的北京對港政策,對香港社會來說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制度資源;但恰恰在這一點上,香港人往往也是最陌生的。我以為,要改變「自說自話」式的香港政治討論,首先就要瞭解「一國兩制」這個故事在香港以外的另一面。

「自說自話」式的香港政治帶來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因為不瞭解和隔膜,使得香港社會與北京之間長期溝通和交流失靈,雙方「雞同鴨講」,以至於誤解日深。在行動上,香港社會──從建制到泛民──也往往是僅僅憑著自己對北京的模糊的、常常不真實的印象而做出研判,其結果如何可想而知。特別是打出與北京「溝通」大旗的政黨和智庫,細細考究起來,其實內裏也無人對中央政府的政治運行有何瞭解。這樣的溝通其實又有什麼實際效果?「自說自話」式的香港政治帶來的是整個政治局面「刻舟求劍」式的嚴重落伍。當北京政治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向前發展的時候,香港各方政治人物還在以前朝舊事為依憑憧憬未來虛妄的政治圖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這樣的香港政治發展下去,孰能不危乎殆哉?

「自說自話」式的香港政治模式成因是多方面的。但過去十年中央政府在處理香港問題時的柔性取態──特別是「二十三條」立法、2010年政改和反國民教育運動──三件事上的讓步有莫大關係。這三次讓步,使得香港社會形成了較為固定的心理預期,即:只要自己能夠動員民眾、能夠「企硬」,即便自說自話,北京也必定是最後讓步的那一方。這種「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工作方式,確實鼓勵了香港政治中「自說自話」傾向的發展。

在如此情形下,在香港看來,一切瞭解、交流和溝通都無必要,總之「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只要自己堅持立場,最後勝利一定屬於自己。但香港社會尚未深刻意識到的是,這樣的工作方式,是不能套用到新的政治時代的。2013年2月,新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就專門指出,「不能讓那種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現象蔓延開來」。這是充分反映中國新領導階層在處理政治和社會矛盾時將採用的、不同以往的工作方式的重要表態。這個指導原則,在北京處理2014年香港「雨傘運動」問題時已被充分貫徹。

就香港而言,今天,適用於過往的政治定式顯然不再具有可延續性和可操作性。在新的時代,香港社會瞭解中國政治運作、瞭解北京的「一國兩制」觀之最新發展就顯得尤其重要。回歸以來北京對於香港政局、香港社會和「一國兩制」落實狀況的觀察、分析和研判實際上是經歷了較長和複雜過程的,其中也有演變、反覆和自我反思。深入了解在新的「自信年代」,北京對港政策的流變,是所有關心香港政治未來人們的必備知識。

《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正是在經歷了2014年佔領運動和2015年政改爭端之後,我對香港政治的總體反思以及對新時代北京對港政策的分析和梳理,再加上對「一國兩制」未來不同結局的合理展望。我在書裡第一次詳盡分析了香港政治緣何走入今天的亂局,以及系統提出了香港該如何走出政治困局的辦法。總的來說,這本書試圖系統講述的是在「一國兩制」實施過程中香港人所不熟悉的、另一面的觀念、認知和故事,也試圖把香港政治中最具爭議的政治和政策問題還原到其本來狀態。

《香港治與亂:2047的政治想像》聚焦於政治信任,詳細討論了香港和北京之間如何失去政治信任,而未來政治信任又該如何重建。瞭解另一面的故事,就是希望香港政治能夠擺脫「自說自話」式的話語和操作習慣,而轉向互相瞭解、互相信任和互相合作的新的道路。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希望建設未來良性的香港政治能夠從閱讀這本書並瞭解北京的「一國兩制」觀開始。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