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郭正亮:民進黨轉向中華民國面對考驗

民進黨在堅持台灣現實的前提下,接受中華民國作為守護台灣的最適選擇。這是走出朝野對立的第一步。

刊登於 2015-09-21

2015年9月19日,台灣桃園,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中)出席造勢大會時向慢眾揮手。攝:Pichi Chuang/REUTERS
2015年9月19日,台灣桃園,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中)出席造勢大會時向慢眾揮手。

最近聯合報針對台灣民眾的兩岸前途選擇做了民調,發現支持「盡快獨立」的急獨派,已從去年19%下降到今年15.8%;支持「先維持現狀再獨立」的緩獨派,也從去年15%下降到今年12.2%,泛獨派(急獨+緩獨)已從去年34%下降到今年28%。相形之下,支持「盡快統一」的急統派只有3.8%,支持「先維持現狀再統一」的緩統派8.9%,泛統派(急統+緩統)總計12.7%,與去年比例相近。

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泛獨派明顯下滑6%,支持「永遠維持現狀」則從去年47%上升到今年54.5%,增加幅度高達7.5%,一般認為是民進黨主席兼總統候選人蔡英文的「維持現狀」主張,提高了泛綠選民對中華民國現狀的認同度,因此降低了泛獨派的總體支持。

對中華民國現狀的空前共識,也反映在9月3日台灣不分朝野共同反對連戰參加中國大陸的抗戰勝利紀念閱兵。9月7日,蔡英文呼籲「過去劃界限、區分敵我的時代,應該要過去了」;9月8日,蔡進一步表態將參加雙十國慶典禮;9月11日,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呼應蔡主席,表示將召開黨團會議徵詢大家意見,認為「黨團沒有不參加的理由」、「如果參加,就全部一起去」。

蔡英文和柯建銘代表民進黨中央表態,隨即在民進黨基層引發廣泛回響。就在9月11日同一天,民進黨彰化縣黨部主委陳進丁、前立委江昭儀等人,率領黨員在員林車站前揮舞中華民國國旗,不但手持海報上寫「我們國家叫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還群起高喊「中華民國萬歲」口號,讓路人對於民進黨的突然轉向,頓感錯愕不已。

陳進丁主委直白表示:「國民黨不敢處理連戰,等於置中華民國尊嚴於不顧,既然國民黨不顧中華民國,就讓民進黨來捍衛中華民國,捍衛台灣人尊嚴」,還呼籲民進黨員和各縣市黨部在雙十國慶當天,在門前掛起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藉此表示「愛台灣、愛中華民國之情」。

民進黨轉向中華民國,將中華民國視為團結台灣的最大公約數,表態將參加中華民國國慶,接受中華民國國旗,乃至高呼「中華民國萬歲」,如此戲劇性的轉變,難免引起國民黨的冷言冷語。

針對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表示「民進黨一直捍衛中華民國存在,而且也都大聲說出來」,國民黨政策會立刻反擊「這是笑話一則」,並以民進黨還有台獨黨綱,前總統陳水扁、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前教育部長杜正勝、前考試院長姚嘉文、前國策顧問金美齡、乃至蔡英文過去都曾說過否定中華民國言論等等,藉此反駁民進黨對中華民國只是借殼上市、言不由衷。

聽到蔡英文將參加雙十國慶,洪秀柱辦公室在第一時間,先是慣性質疑蔡「認同中華民國嗎?」,但隨後發現輿論一面倒向蔡英文,兩天後又不得不在臉書改口表示「蔡主席,您是最大在野黨主席,國慶的大門當然為您而開」,顯示國民黨對於民進黨突然跟進中華民國,充滿了既質疑又不得不接受的無奈心情。

民進黨從標舉台灣獨立轉向支持中華民國,不禁讓人想起辯證法的「對立面統一」。

1957年5月15日毛澤東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開宗明義表示:「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是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鬥爭的結果,走向自己的反面,建立新的統一,社會生活就前進了一步」。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長達50年的台灣民主運動,始終對立無解的台灣獨立與中華民國法統的意識形態鬥爭,歷經長期內外虛耗,加上面對中國大陸崛起的嚴峻挑戰,目前已經走到必須超越矛盾、邁向「團結內部、一致對外」的辯證統一時刻。

歷經正反合的長期辯證,多數台灣民眾終於在「法理的中華民國」和「現實的台灣」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由此衍生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和「守護台灣生活價值」的「中華民國保台路線」,同時呼應了台灣民意和兩岸現實。

誠然,民進黨並非無條件擁抱中華民國,而是在堅持台灣現實的前提下,接受中華民國作為守護台灣的最適選擇。這對飽受統獨鬥爭之害的台灣來說,無疑是走出朝野對立、邁向團結台灣的第一步。

不過,民進黨既然是以反對「大中國沙文主義」起家,泛綠選民對中國大陸難免充滿質疑,也有不少人始終抱持「逢中必反」的抵制情緒,這些歷史遺緒仍將成為民進黨重返執政之後的兩岸阻力。舉例來說,面對中國大陸迅速崛起的兩岸現實,聯合報民調發現,台灣民眾認為大陸未來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比例高達59.4%,但泛獨派仍有超過四成認為大陸崛起不利台灣未來發展,對大陸政府或大陸民眾的負面評價,也明顯高於一般民眾。換句話說,即使民進黨精英在理智上決定走向中華民國,但在情感上仍然難免遭受基層反中情緒的拉扯。

更困擾的是,隨着去年太陽花學運衝擊,20-29歲台灣年輕世代對於中國大陸的評價已經更加負面,願意赴大陸就業已經越來越少,從2013年的48%降到2014年40%,再跌到2015年32%。但隨着台灣經濟不斷惡化,30-39歲青壯世代願到大陸尋求發展機會的比例,卻從2014年24%大幅增加到2015年34%。

台灣年輕世代偏向政治評價,因此拒絕到大陸就業,對比台灣青壯世代偏向經濟考量,因此更願意到大陸尋求機會,正顯示台灣的政治主流與經濟主流之間出現落差。政治與經濟的脫鉤,也意味着民進黨即使能夠贏得明年選舉,仍需面對反向而來的兩岸經濟挑戰。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