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典哥德堡市(Gothenburg)一家護老院正進行一項讓全球「打工仔」稱羨的實驗:院裏助理護士在維持原來工資下,由每天工作8小時縮減到6小時。而護老院負責人稱,測試暫時證明了工作質素及效率都不跌反升。
早在2014年4月,哥德堡政府主導一項調查顯示,縮短公共服務僱員的工作時間,能改善工作與生活平衡,並提升工作效率,最終達到削減成本、提高利潤的效果。
當地一家名為斯華德戴倫(Svartedalens)的護老院率先響應,自2015年2月開始測試,助理護士每天只需工作6個小時,比以往減少2個小時。護老院雖然因此需要增聘14個員工,但負責人 Ann-Charlotte Dahlbom Larsson 近日接受英國《衞報》訪問,對員工服務質素及效率表示滿意,指「護士們現在工作更有活力,舒緩了工作壓力,因此可以花更多心思照顧院裏的老住客,令住客們感覺更舒適、放鬆」。
協助斯華德戴倫護老院進行測試的顧問 Bengt Lorentzon 表示,將會以市內另一家依然實施每天工作8小時的護老院進行實驗效果比對,以取得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並且,與過往只着重統計員工健康及申請病假次數的測試不同,他們會將服務質素和企業效益一併作為參考結果。
自1990年代以來,護理院出現人手緊絀,工作量也相對提升。長時間工作令護理員工經常疲累、生病甚至抑鬱,工作及生活失衡對誰來說都不是好事。我們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
經過斯華德戴倫護老院的測試後,更多瑞典公共服務機構開始效法「6小時工作制」政策,包括哥德堡薩赫爾格雷斯卡大學醫院的骨科手術部、北部于默奧(Umea)的兩家醫院等。而且,瑞典開始有一些小型企業也不介意增聘人手帶來額外開支而開始試行「6小時工作制」,他們認為,減短工時能增加生產力,吸引更多人才,長遠利多於弊。
其實,斯華德戴倫護老院的政策並非創新之舉。1990年代,瑞典也有不少共營及私人企業嘗試「6小時工作制」改革,包括哥德堡的豐田服務中心;該中心常務董事對《衞報》記者說,政策實施以來,利潤的確提升了約25%。不過,豐田服務中心是少數多年來一直維持這項政策的公司。2005年瑞典右翼政治勢力取代左翼成為瑞典主流,不少企業又重新實施了8小時工作制。
近年瑞典左翼勢力重新上台,不少機構、企業又開始試推「6小時工作制」,但這項改革仍可能再次遇挫。中左聯盟於本次哥德堡議會選舉中再次失勢,反對縮短工時的右翼保守黨派將於下年度重新成為議會多數。
瑞典自由黨公布調查結果指,減短工時每年將額外浪費約800萬瑞典克朗(約合750萬港幣),他們已表明反對繼續進行測試,其中有議員形容「6小時工作制」跟想像「錢會從天上掉下來」一樣荒謬。但左翼議員堅持,時間比金錢更珍貴。
聲音
我在這裏工作8年了,全因為6小時工作制度。我的朋友都很妒忌。
這就像住在一個錢從天掉下來的世界。
現代技術使休閑成為社會大眾也能分享到的權利……一般工人每天只需工作4個小時就已經相當足夠,而且沒人有會失業;前提是,擁有一個比較好的組織系統。
全球工時排行榜
來源:衞報、赫芬頓郵報、QUARTZ、ZME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