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香港區議會選舉

香港區選:泛民能否協調「傘兵」?

刊登於 2015-09-19

#2015香港區議會選舉#香港

2015年6月14日,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出席否決政改集會。攝:盧翊銘/端傳媒
2015年6月14日,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出席否決政改集會。

9月17日,負責協調香港泛民主派區議會選舉的組織「民主動力」表示,泛民的區選協調已基本完成,與8個協調機制內的泛民政團進行了「完美協調」。至於其他意圖參選的民間團體,「民主動力」也已與其中14個協調好互不「撞區」,部分本身「撞區」的已經轉區。但仍有14個小選區存在「撞區」問題,其中包括一些雨傘運動後興起的政治組織(又稱傘后組織、「傘兵」),例如「青年新政」、「北區動源」和「東九龍社區關注組」等將與民主黨及工黨撞區。

如果撞(區)了的話,希望大家能從整個香港的民主去想,務求集中票源。

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

自2013年起,「民主動力」就開始協調泛民主派各政團的區議會選舉配額,避免同屬泛民陣營的候選人在同一選區相撞,造成選票分散。

在泛民政團中,民主黨、公民黨、工黨、街工、民協、社民連、新民主同盟、公民起動都參與了該協調機制。未參與該機制的人民力量也與「民主動力」達成「互不攻擊,交換資料」的協議。「民主動力」預料泛民今年將派出逾200人參選,少於上一屆的235人,希望以「精兵制」優先保住現有席位。

早前,民主黨與「青年新政」曾因「撞區」而進行協調,但未有進展。兩個政團都派人出選中西區(堅摩)、油尖旺區(大南)和葵青區(長安)等區;「青年新政」呼籲以2萬元經費進行初選,讓選民決定由誰出選,但被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指「幼稚」。

9月17日,「民主動力」召集人趙家賢亦特別提到「青年新政」,指該組織非建制又非泛民,對其持「觀望態度」,認為應該加強合作以打擊建制派為主。但「青年新政」成員周世傑早前表示,該組織為了顧全大局,所選的都是泛民本身做得不足的選區。該組織召集人梁頌恒17日又表示,是泛民撞他們的區,而不是他們撞了泛民。

14
民主動力指,目前協調後,泛民主派仍在最少14個小選區與「傘後組織」的參選人撞區。

聲音

我們希望打破「永遠的保皇黨」與「永遠的反對派」二元對立局面,建立本土第三勢力。

青年新政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得益的只會是建制派。

民主黨總幹事林卓廷

未選前爭論不休,都講不出哪邊勝算更高,那要(讓路)犧牲的那個,肯定不高興。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

傘後組織

香港在2014年的佔領運動後湧現出許多新的民間團體,外界統稱為「傘後組織」。其中包括由近百人組成的「青年新政」、支援「傘兵」的平台「我們是未來」、由佔區「防線組」成員組成的「拾念」,以地區為基礎的「北區動員」、「灣仔廣義」、「埔向晴天」,以及由專業人士組成的「思政築覺」、「法政匯思」、「杏林覺醒」,以及「雞蛋同盟」、「灣仔好日誌」、「港民領域」等等。大部份組織意在到社區深耕細作散播民主種子,還有不少組織將派人參選區議會。(資料來自信報、蘋果日報)

來源:蘋果日報星島日報立場新聞香港獨立媒體網明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