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程明:朝韓危機與大國管控機制

朝韓關係一直是「朝鮮挑釁—韓國回應」模式,無論韓國左派金大中—盧武鉉的「陽光政策」還是右派李明博的「強硬政策」、朴槿惠的「建立信任關係」政策,對朝鮮統統效果有限。

刊登於 2015-08-24

韓國海軍陸戰隊在延坪島海岸南部的北方限界線(NLL)上巡邏。
攝:Min Gyeong-seok/REUTERS
韓國海軍陸戰隊在延坪島海岸南部的北方限界線(NLL)上巡邏。 攝:Min Gyeong-seok/REUTERS

8月4日,朝韓非軍事區(DMZ)發生兩次地雷爆炸,導致韓國第一步兵師團兩名士兵受傷,朝鮮拒不承認在非軍事區韓國一側埋了地雷。8月10日,韓國軍隊恢復了時隔11年的對朝鮮喊話,此舉引發朝鮮嚴重不滿。8月15日,朝鮮人民軍戰線司令部發出「公開警告書」,聲稱「若南方不停止對北方喊話,北方將對南方擴音器設備進行打擊」。次日,朝鮮在朝韓分界線東線重啟對韓國喊話。朝韓在「地雷事件」引發的口水戰後,南北關係再次緊張起來。8月20日,朝鮮發射火箭炮炮擊韓國京畿道漣川郡山區,未造成人員傷亡。韓國迅速使用155毫米榴彈炮回射了朝鮮29發炮彈。事後,朝鮮警告韓國不要重啟對朝鮮廣播,同時又表示願意改善關係。8月21日,金正恩在20日晚緊急召開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後,宣布朝鮮前線地區進入「準戰時狀態」,並對韓國下達了48小時最後通牒。韓國軍隊隨即下達了最高防禦指令——「珍島狗一級」指令,並疏散了邊界附近2000多名民眾。至此,朝韓緊張關係升級了。

僅僅半個月時間,朝韓關係再次緊張。直接原因是「地雷事件」導致的韓國對朝鮮的心理戰。韓國的擴音器設備持續對前線地區的朝鮮士兵和老百姓進行廣播「朝鮮軍方高層遭清洗」、「自由民主主義體制優越性」等內容,朝鮮視韓國廣播動搖體制,如臨大敵。再加上朝鮮對每年美韓例行夏季軍事演習都強烈敵視,在美韓8月17日至28日「乙支自由衛士」(UFG)聯合軍演前,朝鮮對各個部隊下達了8月14日至28日加強警戒的指示。此外,韓國總統朴槿惠日前在統一準備委員會討論中發表了「連明年都可能隨時統一」的言論,相信朴槿惠的「吸收統一論」也激怒了朝鮮。

朝韓關係緊張期間,金正恩像乃父金正日如法炮製了「邊緣政策」(Brinkmanship),邊緣政策可以通過危機對內部提高政權凝聚力,對外部提高談判的籌碼。金正日在2006年、2009年核子試驗都採取此政策,金正恩也通過下達指令前線部隊進入「準戰時狀態」和對韓國下達48小時最後通牒,給國際社會以朝韓危機一觸即發的觀感。不過在最後通牒48小時即將到期的時候,朝韓又在板門店韓國一側的「和平之家」戲劇性地啟動了「二對二」會談(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朝鮮勞動黨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金養健;韓國:國家安保室長金寬鎮、統一部長洪容杓),朝韓關係暫時緩和下來。朝韓關係緩和下來,背後存在着大國危機管控機制。隨着8月24日中韓建交23周年、「9‧3」抗戰70周年閱兵等重大節日即將到來,中國駐韓國大使邱國洪呼籲朝韓雙方都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美國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部長希爾表示,美國對朝鮮的挑釁行為感到「擔憂」,呼籲朝鮮在語言和行為有所克制,避免半島局勢升級。

朝韓關係一直是「朝鮮挑釁—韓國回應」模式,無論韓國左派金大中—盧武鉉的「陽光政策」還是右派李明博的「強硬政策」、朴槿惠的「建立信任關係」政策,對朝鮮統統效果有限。朝韓關係無法實質性改善的根源在於朝鮮政權自身。在朝鮮後極權政權下,除了「發展核武器等於政權生存」的圭臬,同樣也存在管制資訊流動,防範資訊滲透,特別是外來資訊的圭臬。

(程明,自由撰稿人)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