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杜可風《香港三部曲》入圍多倫多影展

刊登於 2015-08-21

香港電影攝影師杜可風在「雨傘運動」期間經常到場拍攝。攝: Liau Chung-ren/REUTERS
香港電影攝影師杜可風在「雨傘運動」期間經常到場拍攝。

著名攝影師杜可風(Christopher Doyle)製作的半紀錄半虛構式(Docufiction)電影《香港三部曲》近日入圍了2015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的「當代世界影片」展映單元,即將在9月舉行的影展上全球首映。其他將在多倫多電影節展映的華語影片還包括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杜琪峰的《華麗上班族》和賈樟柯的《山河故人》等。該影展最高獎項是由觀眾投票產生的「人民選擇獎」(People's Choice Award),並且所有參展影片均可參與。

本片是城市覺醒的一次反思。我們希望在這關鍵時刻,把城市的聲音回饋給香港人,同時把這成果與世界各地的人分享。我們希望啟發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反思自身相同的問題。

杜可風介紹《香港三部曲》

由杜可風包辦編劇、導演、攝影的《香港三部曲》分別從兒童、青年人和老年人的視角,敘述了三段香港故事。第一段《開門見山》(Preschooled)其實是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邀請杜可風拍攝的一部短片,講述城市中小孩的希望與夢想。這部原名為《香港2014:仝人教育》的作品後來被中國視頻網站優酷網收入其「大師微電影」系列,目前點擊率已達156萬次。第二段《愚公移山》(Preoccupied)與第三段《後悔莫及》(Preposterous)在拍攝時正好遇上香港「雨傘運動」,於是杜可風很自然地紀錄了一些年輕人在街頭爭取民主的素材,並將這些片段融入電影中。在完成《香港三部曲》後兩段的角色訪問及場景勘探之後,杜可風於今年1月在眾籌網站 Kickstarter 為影片的後續拍攝集資,最終共籌得12.4萬美元得以完成這部作品。

杜可風於1952年生於澳洲悉尼,以電影攝影聞名世界。他與中港台許多電影導演都有合作,經典攝影作品包括王家衛執導的《東邪西毒》、張藝謀執導的《英雄》等,他與王家衛、張叔平一起被稱為香港電影的「鐵三角」。杜可風在1999年完成自編自導自攝的處女作《三條人》(Away with Words),從此多了導演的頭銜。

6
杜可風共6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攝影獎。

聲音

當雨傘運動開始,我們驚訝地發現在電影過程中提出的問題,竟與社群提出的問題同出一轍。香港是誰?我們希望將來是怎樣?我們怎樣達到?誰人阻擬我們?這些都是當今社會面對的重要問題。

杜可風團隊的集資公開信

杜可風在他拍攝的大量影片中,對光線充滿了宗教般的迷戀和虔誠。他豐富的人生經歷,使它的作品有着異常深厚的人文內涵,他在影像世界裏用光影、色彩、運動毫不掩飾地表露了他對人的 精神世界的關注和體驗。

香港導演王家衛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北美洲重要電影節之一,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參展電影為主。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不少電影選擇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進行全球或北美首映,讓觀眾先睹為快。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取向,有荷里活作品、獨立製片以至實驗作品,都兼容並蓄,亦未忽略加拿大本土作品,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所作貢獻。(資料來自维基百科)

來源:多倫多影展立場新聞蘋果日報Kickstarter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