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俄羅斯行使常任理事國的一票否決權,令設立國際法庭調查MH17的決議在聯合國安理會流產。當日,由馬來西亞、烏克蘭、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等國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向安理會提出決議草案,要求聯合國設立國際法庭調查MH17空難的真相。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有11國投下贊成票,中國、委內瑞拉、安哥拉棄權。此前,包括美國、烏克蘭、荷蘭在內的多個國家指,MH17是被親俄羅斯武裝分子的飛彈擊中而導致墜機的,但俄羅斯矢口否認並反指烏克蘭叛軍才是肇事者。
MH17航班在2014年7月14日由荷蘭飛往馬來西亞,在途經烏克蘭東部時突然墜毀,機上298人全部死亡。事發後,烏克蘭調查人員找到飛機黑匣子,並交予馬來西亞,隨後荷蘭與英國都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飛機未有任何機械故障或其他意外,是遭「外部高能物體」襲擊而解體的。
空難298名遇難者中有193名荷蘭人,28名馬來西亞人,27名澳大利亞人。7月29日表決前,該三國外長還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Julie Bishop)表示潘基文支持由一個有安理會支持的獨立刑事法庭公正地查清和懲罰事故肇事者。此前,潘基文曾在事故發生一週年時也表達過歡迎獨立國際調查的意願。
雖然決議獲得潘基文及英國、法國、美國的支持,但俄羅斯駐聯合國大使丘爾金(Vitaly Churkin)在表決當日態度強硬,表示該國早已提交自己的一套調查草案,沒有必要設立國際法庭。他指責這種調查對俄羅斯不公平,因為烏克蘭在空難後拒絕俄羅斯調查人員自由進入事故現場。此前,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批評設立國際法庭的「條件不成熟」,且會對事故調查起到「反作用」。
我不覺得通過這個決議能為事件調查帶來什麼進展。這看起來只是一場浮誇的政治秀,對尋找真凶有害無益。
俄羅斯對決議的否決使美國、澳大利亞、荷蘭、比利時、烏克蘭等國不滿,美國指責俄羅斯濫用一票否決權影響國際安全,澳大利亞外長則對俄羅斯的行為表達「最大的蔑視」,荷蘭外長則表示「極度失望」。棄權的三國中,中國指「強行推動」決議只能造成安理會內部的「分裂」。
今年10月,荷蘭安全委員會將正式公布對MH17空難的技術調查報告。
聲音
俄羅斯對死難者國家公眾的憤怒情緒置若罔聞。
全球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恐怖組織武裝和其他的非國家組織……在這種大背景下,安理會卻不去追查擊落民用航班的元兇,真是難以置信。
除非你自己就是肇事者,是兇手,否則你沒有任何理由去反對這樣一個決議。成立刑事法庭是為了找出真相,如果你害怕真相,你一定就是做錯事的那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