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石油巨頭,竟然落得如此下場。」
「政府早就該整治這些坐吃山空的蛀蟲!」
「相比於對他的處罰,我更想知道的是,被擒吞的款項都去了哪裏?」
如此熟悉的話語,讓人聯想到中國各地「大老虎」落馬時,民間的聲音。不過這次這些評論並非來自中國,而是伊朗。
跟中國的節奏類似,2013年伊朗現任總統魯哈尼(Rouhani)上台以來,「反腐敗」就成了新一屆政府抓經濟方面的核心工作。而被媒體譽為「伊朗最富有的人之一」的伊朗億萬富翁巴巴克·贊詹尼(Babak Zanjani)侵吞公款案,無疑是近年來最引人關注的焦點。
本月6號,伊朗司法機構發言人艾傑伊在記者會上的公告,引發一片譁然:贊詹尼侵吞公款案的審理告一段落,德黑蘭第十五區法院初審判決其「塵世的腐敗」(corruption on earth)罪名成立,贊詹尼等三人被判死刑。
判決很快成為伊朗人茶餘飯後的談資,昔日富豪如何一夜之間淪為死囚,更是引起伊朗社會各界的討論與反思。
賣羊皮賺入第一桶金
現年42歲的贊詹尼出生於德黑蘭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一名鐵路工人。他曾在伊斯蘭革命衞隊服兵役,1999年被調往伊朗中央銀行,擔任當時的央行行長努爾巴赫什(Nourbakhsh)的專車司機。因工作勤奮刻苦,求知慾強,他被允許除開車外兼任向市場調配外匯的工作,並在那裏第一次接觸了外匯交易的知識。兵役結束後,贊詹尼開始從事國際貿易方面的工作。一開始,他從伊朗國內以超低的價格收購了5000張羊皮並出口到土耳其的皮具市場,在伊朗收購成本僅為0.5美元的羊皮,在土耳其卻能賣到20美元的高價。高額的羊皮利潤成為了贊詹尼的第一桶金,奠定了他一步步走向商業大亨的基礎。
在國際貿易方面取得良好進展的贊詹尼隨後創辦了伊朗最大跨國集團之一——蘇里奈集團(Sorinet Group)。集團總部位於阿聯酋,業務範圍遍及金融銀行、商業航空、國際航運、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房地產開發等諸多領域,公司在阿聯酋、土耳其、塔吉克斯坦、馬拉西亞乃至中國香港都有業務。如今在贊詹尼名下有60餘家境內外公司,其中包括伊朗雷伊鐵路隊足球俱樂部、格什姆島航空公司、馬來西亞第一伊斯蘭投資銀行等。
「輝煌時刻」源自伊朗石油禁運
贊詹尼商人生涯的轉折點,起始於2010年,這一年也被他稱為「輝煌時刻的到來」。在前總統內賈德執政期間,伊朗因核問題遭受着國際金融制裁和石油禁運。為繞過國際制裁出口石油,革命衞隊與贊詹尼達成了私下合作。據《紐約時報》報道,在2010年至2012年期間,贊詹尼旗下的石油公司向馬來西亞拉布安港暗中運輸伊朗原油,其數量高達數千萬桶。這些石油主要轉賣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等亞洲國家,並在贊詹尼控股的馬來西亞第一伊斯蘭銀行完成洗錢工作。由於觸犯石油禁運規定,贊詹尼於2012年12月和2013年4月分別被歐盟和美國列入了制裁黑名單。
作為當時伊朗政府最重要的石油貿易中間人之一,贊詹尼向政府提供了因制裁限制而急需的大量外匯,這也使得他在德黑蘭政界迅速聲名鵲起,伊朗媒體經常拍到他與政府高級官員在一起外出或參加活動的照片,有消息稱他甚至可以直接出席伊朗石油部的內部會議。在接受伊朗學生通訊社(ISNA)的專訪時,贊詹尼表示,「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帶來外匯在當時的作用是難以估量的。」他甚至曾自詡「伊斯蘭革命衞隊的鬥士,國際經濟戰的民族英雄。」
然而隨後的事態顯示出,贊詹尼在「為國立功」的同時,也沒少從事一些中飽私囊的勾當。在2013年1月伊朗議會針對社會保障組織主席穆爾塔扎維(Mortazavi)的彈劾案中,贊詹尼、穆爾塔扎維和伊朗政界名門拉里賈尼家族的法澤爾·拉里賈尼(Fazel Larijani)秘密會談的視頻遭曝光,事件在伊朗社會引發廣泛關注。不久,贊賈尼就開始接受政府部門調查。
魯哈尼上台後,對贊詹尼涉嫌貪腐案件的追查並未有過片刻停止。9月10日,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Zanganeh)稱贊詹尼未向伊朗國家石油公司(NIOC)歸還其代理銷售的石油收入,其中涉案金額超過20億美元,涉及挪用石油部公款和侵吞國家石油出售利潤的罪名。12日,伊朗伊斯蘭議會議員賈法裏(Jafar))稱,贊詹尼的欠款金額高達27億美元,而此前伊朗中央銀行的收款記錄有偽造的嫌疑。12月30日,應多名議員的聯名起訴,贊詹尼被捕入獄。由於案情複雜,相關的調查取證花費了近兩年時間,案件卷宗更是有40,000頁之多,從2015年10月開庭審理至今,經歷了整整26輪庭審。
發國難財是否該死?
關於贊詹尼被判處死刑一事,伊朗各界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贊詹尼有罪,但考慮到他在伊朗遭受制裁期間真正幫助了國家,或許罪不至死。
「塵世的腐敗」罪名主要是針對那些有反政權傾向的經濟犯罪者。而在2010年至2012年這三年間,贊詹尼向伊朗政府供給了近200億美元的外匯,一個試圖顛覆政權的犯罪者顯然不符合這一點。他名下石油公司的一切活動,都在伊朗石油部監管下,操作完全合規且透明。
贊詹尼的辯護律師庫赫帕耶扎德(Kuhpayeh-zadeh)堅信,判決的背後存在複雜的政治動機,「贊詹尼至多只是政府的債務人,他本人和伊朗中央銀行都處在國際制裁黑名單之中,不僅資產賬戶被凍結,更無法完成跨國轉賬,這才累積了鉅額欠款。死刑明顯屬於量刑過度。」
據伊朗通訊社(IRNA)報道,初審結果公布後,贊詹尼仍可向伊朗最高法院對死刑判決提出上訴。若他能夠保證退賠侵吞的所有國有財產,或可免於死刑。律師庫赫帕耶扎德稱,儘管國際制裁已解除,但如此大規模的跨國資金結算仍需要更多時間。辯護團隊將否認控罪,並繼續就此提起上訴。
但也有人指責贊詹尼「發國難財」,對判決結果拍手稱快。
伊朗伊斯蘭議會議員蘇丹尼(Sultani)稱,「贊詹尼在審判過程中從未對償還欠款給予足夠的配合。他90%以上的資產處於國外,國內資產最多只有12億美元,還不足欠款額的一半,且這些國內資產多是以合資形式持有,沒收清查困難。贊詹尼或許以為沒有他的配合,政府就很難收回這筆欠款,所以不敢拿他怎麼樣,那我必須指出,他錯認了政府打擊腐敗的決心!」
貪污受賄成潛規則 反腐是「權鬥」還是「共識」?
近年來隨着西方對伊朗制裁的不斷加強及伊朗內部經濟環境的蕭條,伊朗的腐敗問題愈加嚴重。《古蘭經》中有諸多條經文明確界定了貪污腐敗的界限範圍,凡是吃私、舞弊、侵佔、詐取、不公平的交易以及接受賄賂等行為都算貪污,而通過上述方式所謀取得來的錢財和物品在伊斯蘭教法中也都被看作非法財物。儘管伊斯蘭教嚴令禁止腐敗的行為,並將其定為大罪,但貪污受賄等問題在伊朗已經日漸成為全民性的潛規則。上至政府官員,下至普通民眾,收受賄賂儼然成為普遍現象。
對於日漸成風的腐敗現象,伊朗經濟學家邁赫迪(Mehdi)表示,這與制裁導致的經濟衰退有極大關係,「經濟下滑,通脹嚴重,人們的實際收入變少,工作積極性下降,效率低下,這些條件都為腐敗的滋生提供了必要環境。」邁赫迪認為,法律體系不健全,對權力的監管缺失,沒有明確的辦事規則,這些都成為了腐敗問題的温床,「當可以通過出讓一定的金錢來獲取辦事效率或成功率時,許多人都會選擇賄賂他人,這在行政效率較低的伊朗顯得問題尤為突出。」
為杜絕因腐敗而產生的經濟亂象,魯哈尼從2013年上台伊始,便誓言解決伊朗的「高級別腐敗」問題。在其就職第一百天的公開演講上,魯哈尼總統稱自己面臨的是一個「債台高築、國庫空虛、陷入嚴重通貨膨脹和經濟衰退」的國家,並且伊朗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經濟挑戰。他下令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Jahangiri)徹查「金融腐敗」,尤其是那些「利用經濟制裁」牟利的「特權人物」,瓦解經濟領域的壟斷寡頭。
伊朗政府的反腐敗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2014年5月,另一名伊朗巨賈霍斯拉維(Khosravi)因挪用數十億美元公款的指控獲罪並被處絞刑;2015年1月,前第一副總統拉希米(Rahimi)鋃鐺入獄,成為伊朗史上首個因貪腐獲刑的副總統。如今贊詹尼的判決,不啻為伊朗反腐浪潮的又一延續。
贊詹尼的死刑宣判正值伊朗議會選舉落幕之際,而改革派在此輪選舉中取得了突破進展,許多人猜測這一判決是向保守派釋放的政治信號。作為前保守派總統內賈德的石油轉運中間人,贊詹尼和伊朗保守派的關係一直十分融洽。在兩會選舉取得突破後宣判贊詹尼的死刑,是改革派宣揚其政績的一種表現,頗有向保守派「殺雞儆猴」的意味。
對此,德黑蘭大學經濟教授羅格法爾(Raghfar)卻持有不同意見。他分析指出,以宗教勢力為主的保守派同樣對腐敗問題感到憂心忡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Khamenei)就曾多次警告腐敗動搖了伊朗國家「根基」,對腐敗絕不可姑息。為改變前政府遺留下的種種經濟弊病,兩派在反腐敗問題上已形成共識。
卸磨殺驢 老虎肉怎麼分?
「是否執行死刑並不是問題的焦點,我們更應該關注政府能否順利追索回被贊詹尼侵吞的資產。」羅格法爾說,「我們更應該關注案件背後的關鍵,揪出當時給他創造了腐敗機會的官員。」羅格法爾認為,如此重大的經濟犯罪,財政部、石油部和中央銀行都難辭其咎。治理結構性的腐敗問題,更加需要連根拔起。
「最重要的,是取締坐吃山空的中間人制度,打擊非生產性的尋租經濟,扭轉國際制裁期間的不良社會氛圍。」羅格法爾解釋道,為了規避外部制裁對伊朗社會的影響,許多商業活動落入了法律邊緣的灰色地帶,「然而,一夜暴富的商業神話,嚴重打擊了社會信心。人們發現辛勞工作賺不到錢,貪污腐敗卻可以大發橫財。所有人都想着找關係攬私活,做中間人賺快錢,青年人喪失了奮進精神,使得犯罪率節節上升。經濟腐敗的惡劣影響就這樣迅速擴散到全社會。」
伊朗的中間代理人傳統由來已久。有研究認為,這與伊朗曾是絲綢之路重要中轉站、行商旅隊盛行的「波斯商人」文化傳統有關:傾向於為了謀取短期暴利而忽視長遠利益。常年以來的經濟制裁,更為中間商的行動提供了某種合理化的藉口,助長了這一趨勢。
「與其說是政治鬥爭,現在清算中間人更像是國庫空虛的表現。」端傳媒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伊朗貝赫什提大學(University of Beheshti)經濟系的學生,一名叫做哈桑(Hasan)的研究生解釋道,「中間人制度形成於國際制裁的特殊時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政府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默許態度。如今制裁即將解除,正常的國際貿易機制即將恢復,而石油價格又跌入谷底,政府收入連年赤字,國家財政陷入困難時期,中間人制度的弊端已經凸顯,政府此時卸磨殺驢是顯而易見的選擇。」
面臨制裁解除後的寬鬆環境和外資的湧入,伊朗政府已正視了清除中間代理,建立正常商業秩序的緊迫性。石油部長贊加內將這些中間人稱作「腐敗的蛀蟲」,警醒外國投資者避開中間人。今年1月份,伊核全面協議正式進入運行時間,美國和歐盟宣布取消對伊朗經濟和金融相關制裁。隨着制裁的解除和伊朗國際貿易和金融服務的恢復,伊朗政府將不再需要這些中間人便可完成與其他國家的直接貿易交易,而原來中間人獲得的高額利潤也將收歸國有,像贊詹尼這樣老牌「國際中間人」的作用,也將逐漸被政府相關部門取代。
「正如魯哈尼總統所說,提高政務公開程度,提升公眾的認知與參與程度,完善各項監管法規,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重要方式。」羅格法爾評價道,「贊詹尼的案件,更多的是對那些不法中間商和以權謀私者的一種震懾。」
然而,相對於打擊腐敗的「大老虎」,伊朗人民更傾向於認為這是政府希望取締中間人,直接牟利的必要措施,更擔心所謂的「反腐」只是將受益人從原來的中間人轉移為現在的政府相關官員。
「無論國家處死了多少貪官污吏或是黑心商人,我們老百姓也得不到任何的好處。」一名叫做穆來伊(Mulayi)的伊朗人,在贊詹尼被判決死刑的新聞下方寫下這樣的評論,網友們紛紛點贊。
「反腐固然好,但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實際變化」,「贊詹尼貪污的錢能用來改善民生嗎?」看來,對於伊朗民眾來說,比「打老虎」更重要的,還是打到的「老虎肉」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質量能否得到改善。然而,目前伊朗司法機構對於贊詹尼的欠款收繳後該如何處理仍未有明確表示,只宣稱會收繳國庫,妥善處理。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