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初,紐約皇后區,義大利後裔蘇奧齊(Tom Suozzi)——紐約國會第三選區眾議員的民主黨候選人——出現在了一家中餐廳,新東湖海鮮城。他的競選團隊要在這裏宴請兩百位華人;蘇奧齊拿著麥克風、站在一張餐廳的椅子上,他笑容可掬,用中文說:「請投我一票。」
據在見面會現場的華人回憶,蘇奧齊一桌一桌地與人們打招呼,飲茶敬茶、聊天、品嚐點心,學著用筷子夾菜,說華人與義大利人一樣都是家庭觀念很重,還說,自己最喜歡的前三名粵菜是蝦餃、腸粉和蒸排骨。
讓蘇奧齊特地來中餐館拉票的,是一場異常重要、受到全美國的關注、也被譽為「大選晴雨表」的特殊國會選舉。紐約第三國會選區,大部分地段都處郊區,為「搖擺選區」,因此,它既切實反映了普通民眾如何看待南部邊境危機、公共治安、以哈戰爭等當下攸關美國政治的問題,成為了一次兩黨民意測驗的風向標,也對於兩黨在今年的總統大選及國會選舉中應採取何種手段,有著相當的參考意義。
最終,在2月中旬,民主黨的蘇奧齊以9萬1318票、約53.8%的得票率、以及8%左右的票差,戰勝共和黨候選人費麗(Mazi Melesa Pilip),贏得紐約國會第三選區眾議員的席位。這也使得使共和黨在國會眾院的多數優勢,縮小到了219比213。
選舉夜的當晚,在蘇奧齊的唱票派對上,一位亞裔記者也觀察到,蘇奧齊的支持者和來賓種族多元,各個年齡階層都有,「還有許多亞裔,年長的和年輕的」。
選舉當天,因為一場大雪覆蓋選區,帶來路途不便,美國河南同鄉會等華人社團與組織,還遣派了義工、車輛隨時待命,接送選民往返投票站。當選票一張張開出,美聯社在晚10時3分宣布蘇奧奇已拿到足夠選票獲勝時,河南同鄉會會長王繼成也第一時間發布微信朋友圈:「我們支持的蘇奧齊選舉贏了。」
雖說這是一次非亞裔政治候選人之間的對決,但兩黨候選人顯然都察覺,亞裔已經成為足夠撼動選票的關鍵力量。
中英韓三種語言的郵寄文宣,已經成為標配,候選人鎖定有社區影響力的幾位「上家」,繼讓上家組織「下家」一同參與見面會。當蘇奧齊在點心店與華人飲茶,與韓國人一起吃炸雞時,共和黨團隊則跑到南亞寺廟與錫克教謁師所為費麗拉票。
隨著近十多年來亞裔在美國急速增長的人口,以及他們更強烈、也更成熟的公民參政意識,那些非亞裔的政客,也需要開始反向「鑽研」亞裔與華人社群的文化與需求,多管齊下,一一爭取他們的選票與獻金。
他們會聘請亞裔各個社區的競選顧問,作專門的競選「輔導」與「突擊」,從而吃透、玩轉華人、韓裔與南亞社區。「例如這一次的補選,雙方對於亞裔的琢磨都已經很深,」擔任蘇奧齊此次競選的外聘顧問紀炫宇對端傳媒說。
「游移」但關鍵的亞裔選票
通常,美國政治參選人會在2月底開始進行連署簽名,6月參加黨內初選,獲勝後在11月參加選舉;2024年的大選年,則包含總統、以及468個席位的國會參眾兩院的選舉。然而,在2023年12月,美國國會眾院投票,將血統、宗教、學歷、職業經歷幾乎通通造假的共和黨籍「騙子議員」桑托斯(George Santos)逐出國會,紐約州遂定於2024年2月舉辦一場特殊補選(Special Election),填補第三國會選區的空缺席位。
這個選區大部分位於紐約州長島納蘇郡(Nassau County),四分之一位於紐約市皇后區(Queens)東部邊緣。民主黨推選的蘇奧齊,從政生涯逾30年,為溫和派與常識派的代表,亦即相對自由與保守派,他的政治光譜更趨於中間,避免激進;曾擔任納蘇郡郡長(Nassau County Executive)。
在共和黨已在該地區取得三年連勝、選區向右轉的大背景下,沒有背負上輸不起的壓力的共和黨,則推選了政壇新人費麗,頗有實驗意味:費麗是非洲猶太裔,曾在以色列國防軍擔任傘兵,還是七個孩子的母親。在2021年,作為政治素人的她首度以共和黨身分出現,獲選成為納蘇郡第十選區郡議員(County Legislator)。
近年來,第三國會選區的亞裔人口攀升顯著。在57萬登記選民中,18%至22%均為亞裔,而兩黨的候選團隊根據選區居民的姓氏判斷,華裔選民約有4萬4千人。據2020年人口普查,白人、亞裔、西語裔、非洲裔的居民比率,分別為55%、25%、14%以及3%。
由於選區內同樣人口比率不少的猶太裔,兩黨基本盤票倉已經固定,在一場投票率預計不高的補選(最終投票率為30.33%),投票傾向更「游移」的亞裔選民,成了二人爭奪選票的「關鍵力量」。
亞裔選票有相當的人口基礎,也是兩邊都可以通過競選爭取的一群人。
不少亞裔政客及政治選舉顧問都在近年來觀察到,亞裔選民具有較低的黨派認同。就算在選民登記時選擇了民主黨,但在投票中會跨黨投共和黨的亞裔,並非少數。這與亞裔中有許多一代移民的背景息息相關。
「新移民對政黨的理解和想法,與已經登記民主黨或共和黨三四十年的選民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是死忠派,不是某黨的基本盤和鐵粉,」紀炫宇說,「大家剛來美國不久,對政黨的理解還會有變化的可能。有許多華人本來登記民主黨,後來發現他們的政策與自己的想法有悖,逐漸產生了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據2020年的人口普查,這個選區在美國境外出生(foreign born)的居民,占28%,其中又有57%都在亞洲國家出生。許多來紐約打拼、首先在皇后區法拉盛(Flushing)落腳的一代華人,在發家致富以後,也相繼搬入這裡,購買優質的學區房,漸漸建立了自己的華人家長社群。
紐約第六國會選區眾議員、也是紐約州唯一的亞裔與華裔國會議員孟昭文(Grace Meng)也觀察到,在最近四五年,亞裔在第三國會選區猛增,這其中有許多亞裔選民都是「第一次投票」(first-time voters),或是之前從來就沒有接觸過兩黨及其候選人。而此前的民調顯示,約有70%的亞裔選民,從來沒有收到過來自兩黨的任何宣傳。
35歲陳Jacky和40歲王Scott近些年來一直在中餐館打工,Jacky雖然已經入籍十年,然而由於社會議題未影響自身,此前從未投票。約一年半前,他們倆都是第一次行使了投票權,原因是「物價飛漲」,雞蛋也成為了工友們吃不起的配菜。此前,一箱雞蛋30美金,後來因為通貨膨漲,一度飆升到150美金。
在上一屆的紐約州長選舉之中,註冊民主黨籍的長島居民羅維宗,也跨黨投給了共和黨,他從事物流貨運業20余年,1988年移居紐約。當時,紐約州長的共和黨候選人李修頓(Lee Zeldin)「整頓治安」等政綱,與他所關心的公共治安、小房東權益、教育更為契合,「但其他的候選人,例如國會眾議員等,我還是會選擇熟悉、且又是亞裔的民主黨候選人孟昭文支持連任,」他說。
由華人創辦的紐約市居民聯盟,每一選舉季都會背書與華人社區相關的政治選人。在他們的名單中,民主黨與共和黨人往往兼具,他們說自己的原則是「選人不選黨,投票不投機」。
為了爭取這些立場浮動且無既定政黨傾向的亞裔與華人新移民,這一次,候選雙方早已在競選初期便招賢納士,排兵布陣。納蘇郡共和黨主席開羅(Joseph G. Cairo Jr.)也說,「亞裔選民對我們至關重要」。而在蘇奧齊的團隊,針對華人社區、韓裔社區、南亞裔社區等等,均有專門的競選顧問。
紀炫宇便是受到亞太裔崛起與賦權政治行動委員會(ASPIRE PAC)特聘,擔任此次蘇奧齊的華人社區特聘顧問,意在加強他與華社與華文媒體的聯繫,幫助他了解華社文化,關切華人需求,以拉到更多的選票。
「第一次喝珍珠奶茶」
紀炫宇來自台灣,2006年來到美國,就讀紐約大學政治系碩士,2008年畢業後,他翻看當地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偶然發現,紐約安康寧大藥房的老闆顧雅明宣布參選紐約州參議員。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向顧雅明毛遂自薦,成為他的競選團隊成員,由此因緣際會,步入紐約政壇。
紀炫宇說,顧雅明在當時也是一位「政治上的新鮮人」,參選時,他尚未設立競選網站,於是他拿著一張簡歷,直接來到他開的藥房找他。參選人與顧問二人,一同摸索學習美國選舉的精要。第一年,共和黨身分的顧雅明,雖以20個百分點的票差、5854票的總票數失敗,但翌年,也就是2009年,顧雅明就在紐約市第20選區市議會選舉中獲勝,成為了紐約市首位亞裔共和黨市議員。
在顧雅明前一位當選的紐約華裔議員是民主黨的劉醇逸(John Liu),在2001年,他同樣在市議會第20選區獲勝,成為紐約市議會中首位亞裔市議員。
其實早在80、90年代,如朱寶玲、陳道英等一批華裔已經開始嘗試參政,在他們參與的過程中,選舉變成了一個華人社區也會關注的話題,整個華人社區也一起跟著他們實踐學習:在美國的民主選舉中,身為華人新移民的候選人,學習如何去當一名符合條件的候選人,新移民們,也在學習如何成為能夠發揮更多功用的選民。
剛開始時,作為政治素人,兩人花了許多冤枉錢,左右請人,最終卻發現這些人都沒有兌現他們當初的承諾。雖然身為藥房大老闆的顧雅明財力雄厚,然而資源經費都未花在刀口,草創之期的班子,離地道與專業的選舉團隊還差得很遠。
這一從零開始學習,與在翌年就拿下席位的歷程,紀炫宇說是「一段驚奇之旅」——這也讓從未想過留在美國的他決定,要在這個國家定居生活下來。此後,他開始參與國會與地方選舉的競選。
在2013年,已經開始有非華裔的政治候選人找到他,邀他擔任特別針對華人社區的競選顧問,「那個時候,非華裔的候選人已經認識到,如果想要得到華人的選票,需要去找有華人社區競選經驗、深諳華人需求的人」。
2016年的總統大選,也是亞裔選票受到全國性關注的一年。當時,亞太裔已經成為美國全國人口增長最快的族群,然而卻被普遍認為參政議政意識不強,是極有潛力、亟待開發的新票源。
當時,希拉里與特朗普雙方都有在華人社區舉辦拉票活動。2016年4月,在國會議員孟昭文的陪同下,希拉里來到紐約法拉盛(Flushing)華人社區,品嚐了她人生中第一杯珍珠奶茶,還打包了一份雞肉鍋貼,以此拉近與華人、亞裔選民的距離。
對紀炫宇來說,非華裔的候選人有這樣的認知,也不僅在於亞裔不容忽視的人口增長比率,還在於在國會、在州、在市議會之中,開始有亞裔議員的出現。特別是在國會層面,當亞裔議員陸續出現後,那些有政治敏銳度與影響力的政客,都開始意識到他們背後所代表的選民群體,已然龐大到不容小覷。
當時,任期從2015年至2017年的第114屆美國國會的435位國會議員之中,已有14位亞太裔眾議員,及一位亞太裔參議員。
「既然一個社區能夠選出他們作為代表,這就意味著有一定程度數量的選票支持,」紀炫宇說,「而當他們出現在國會,等於是把亞裔的能見度,帶到了總統和全國面前,也帶到了非華人、非亞裔政客的眼中。」
而這些看到了選票機會的「外族裔」政客們,也需要開始做得更多。
如今,「玩轉亞裔」已成標配
政策與人口學研究非營利機構「亞太裔數據」(AAPI Data)做的一項研究表明,自2000年總統大選起,在美國境外(foreign born)出生的亞裔,其投票及選民登記率,都要高於在美國本土出生的亞裔。在上一個2020總統大選年,境外出生及美國本土出生的亞裔的投票率,分別為64%及54%。
這些出生在海外、歸化為美國公民的「新移民」、「新美國人」亞裔,更依賴母語與原生文化,也常會聚居在族裔飛地(ethnic enclave)。政客們若想要得到他們的選票,需要帶著適度的誠意,走入並切實地了解另一種文化、生態、語言與社群。
以華人社區來論,紀炫宇介紹,它的一大特點便是「山頭林立」,各類同鄉會、聯誼會、商會、協會、社區組織、各種主席、總幹事都令人應接不暇。每到春節、春宴、中秋、中國國慶等佳節,紐約華人社區的所有大型餐館,幾乎每天都被各類僑團與組織訂滿,選區的議員代表,也每天都需要在這些活動中趕場。
如何在短時間找到最能夠符合參選人競選需求、又能真正代表社區民意的領袖,找到真正有效用及裨益之人,成了一門專業——要釐清各種人脈,還要在儘量不得罪人的前提下,幫助候選人了解每個人的背景與需求,他們背後究竟是代表選票、鈔票、還是媒體的影響力?這也成了一門美國選民社區有中國特色的「關係學」。
此次紐約國會第三選區的特殊選舉,在國會議員孟昭文的陪同下,蘇奧齊便擴張了他在皇后區(Queens)華人社區的根基——孟昭文向他引薦當地的華社領袖,識別出數位當地所熟悉的關鍵華人作為「上線」,再經由他們組織親朋好友、鄰居夥伴等「下線」,舉辦數十人至數百人不等、設在中餐館的華人選民見面會。
這位義大利裔的白人政壇老將,在競選期間,每周都保持至少一次或兩次,在不同的亞洲餐廳與亞裔們共進美食。
「那幾次的華人選民見面會都非常成功」,紀炫宇說,來者有青年一代的職場專業人士,他們此前未參加過任何競選活動,也不關心選舉,對兩黨有一些既定的看法,例如認為民主黨都清一色支持開放南部邊境,無條件地使無證客們湧入。但那一天被叔叔阿姨、父親母親拉來這一活動,遇到兩位國會級議員,願意提問和了解,然後發現參選人並非他們所認為的極左一派,「這個認知的過程本身很有樂趣,現場也很活躍」。
Politico就總結,這三個月短暫的競選周期,蘇奧齊的社區宣傳工作,包括了農曆新年的數個活動、一個亞太裔行動日、一場華文媒體圓桌會議、以及許多許多的食物;通常,還有孟昭文在他的邊上。
在共和黨一邊,候選人費麗也組織了華人見面會,並將亞裔政治組織「亞潮萌」(Asian Wave Alliance)的背書作為重點在亞裔社區曝光宣傳。
去年12月從民主黨轉為共和黨、有政治參選經驗的華裔二代趙靖桉在接受端傳媒的採訪中說,共和黨還可以做得更好。他曾經建議費麗團隊的員工來到華人的大本營法拉盛來與選民們交談會面,但是他們回應說「這不是她的選區」,也最終沒有來到法拉盛。
「她不代表法拉盛,」趙靖桉說,「但是華人在這裡很活躍,記者也會過來報導,這是華人們和僑領都感到舒適、常去、常住的地方,共和黨在走進華人、了解文化方面,仍然需要跟進。」
在中文的物料與宣傳上,非華裔的政客們也同樣「進步神速」。針對亞裔與華人社區的廣告經費變得更充足,也出現了針對華人選民的點對點的視頻廣告。
一則由支持民主黨的美國眾議院多數派政治行動委員會(House Majority PAC)推出的中文短視頻,已經開始出現「畫重點」這樣的華文網絡生態用詞,還用「中庸之道」來稱讚民主黨候選人蘇奧齊。視頻略過同樣為選民關注的墮胎、以哈戰爭等議題,並從華人選民最關心的犯罪及邊境危機下手。
罕見地,在這個支持民主黨的視頻之中,出現了「非法移民」這一用詞。通常,民主黨更慣用「無證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一詞,而更支持限制性移民政策的共和黨,更慣用「非法移民」(illegal immigrants)一詞。
此次特殊選舉,美國政治參選人與政客,也開始在微信上試水,在華人所熟悉的微信信息生態上,反向宣傳美國本土的競選。
在媒體聯絡與宣傳方面,除傳統的報紙、電視、網絡投放外,因為注意到微信對於美國政治日漸熱烈的討論生態,所以紀炫宇首次將微信作為一個獨立項目在競選會議上開始討論。
「我覺得這是一個新鮮的嘗試,特別是對於非華裔的候選人,我之前沒有遇到其他人這麼做過。」他說。
在這個微信項目上,紀炫宇首先會識別與篩選一些來自華人社區領袖的意見領袖,請他們在朋友圈發一些宣傳資料,「很多時候你不看電視或新聞,至少會刷一下朋友圈或是看微信群,而如果有人在談論競選,特別是你認識的人在談,你就會容易注意。」然後,他也幫助找一些諸如「大紐約社區」等紐約當地的微信公眾號,以「軟植入」、「標題黨」的方式來作一些軟性的宣傳。
與許多社交平台類似,微信上也充斥著虛假消息及假新聞,也有來自微信群內兩極化的謾罵、攻擊與誹謗。管理著13個微信群、群中共有近5000名紐約華人家長的趙愷文就觀察到:美國選舉季中的微信群中生態,往往是大部分的家長保持沈默,幾位支持共和黨的活躍家長與一位支持民主黨的家長舌戰,而往往內容講得越極端,就越容易吸睛,大部分華人家長,亦沒有精力與時間核查事實。
在以往,候選人與其團隊往往無暇也無經驗親自「下場」,在微信中或澄清或正面迎戰。不過此次,民主黨的國會議員孟昭文就在推特上第一時間澄清了她母親支持共和黨、經Photoshop編輯的朋友圈假推文,她在推文中說:「當你找不到支持者時,你把我媽媽的訊息PS成她支持費麗的樣子,我媽媽足夠聰明,從而支持蘇奧齊, 而你太蠢了,寫了和你在另一篇推文中一模一樣的錯別字。」
與此同時,候選人們也更主動出擊,找到華人選民在意的角度,將對手一些不得體的言論、或是當選後對華人的潛在危險,一一說予意見領袖,使得他們有充分的「證據」來通過微信去分享和講述。
例如,此次選舉,民主黨一方便強調,共和黨在德州及佛州均有禁止華人買房與買地的提案,如果選出一個跟著政黨立場投票的議員,若國會在將來提出類似法案,她便很有可能投下支持的一票。而共和黨的支持者們,雖未經黨部組織,也都基本在強調,法拉盛已經很亂,變得到處是「遊民、偷盜與搶劫」,務必要守住社區最後一道安全的防線。
「我知道各個層級的政黨都已對微信生態有所關注,」紀炫宇說,「特別是孟昭文議員,我常常提醒他們微信上的攻擊與謠言,所以他們現在也漸漸地重視起微信。」
後記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數據,在2016年至2020 年間,亞裔選民的投票率從49%躍升至 59%,為所有種族或族裔群體中增幅最大。 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至2019年間,亞裔人口增長速度,亦為美國所有種族和族裔群體之首。
由於亞裔人口的增長、亞裔官員代表性的提升、以及亞裔社區整體更強烈的參政議政意識,使得美國政客與候選人,都無法再將亞裔選民視為「啞裔」而置若罔聞,不去爭取。從2016年希拉里的「人生第一杯珍珠奶茶」,直至如今微信上更貼近中國的「在地營銷」,美國政治競選走入亞裔與華人社區,也正在隨著亞裔能見度的提升,不間斷地進化與本土化。
孟昭文在反思此次紐約國會第三選區的勝利之時,也將贏得亞裔選票視為了關竅,「今年不同往日」,她在「City & State New York」中的專訪中說,「候選人開始真正走入(亞裔)選民的『客廳』,到他們用餐和作禮拜的地方,真誠地傾聽他們」。
一些亞裔的政治競選顧問也認為,提高亞裔選民的投票率,制定正確的戰略可能將成為今秋大選的關鍵,這將有助奪下一些在國會眾院選情激烈的席位,也將保住在加州、內華達、亞利桑那、紐約、喬治亞州最重要的參院席位。
不過,趙靖桉也指出,在他的競選經驗之中,華人的票仍然是最難拿到的。許多新移民的華人,在祖籍國並未參與過民主選舉的進程,以致在歸化為美國公民後,仍未接受有關選舉的全面教育,「他們不理解什麼是連署簽名,初選為何重要,也不懂得用投票來主張自身的訴求」。
趙靖桉是一位在2012年颶風珊迪過後加入州眾議員辦公室、而後均在社區活躍的二代移民。他曾目睹許多不在華人社群的政客,拿完僑領的獻金後,無論選戰輸贏,均再也見不到其人,「我們仍然需要在競選過後,能給我們實在東西的政客。」
兩年前,趙靖桉參與紐約州眾議員競選時,他的團隊則做過一筆帳,在紐約市,華人與猶太人中,有資格投票者(eligible voters)的數量相當,但做完選民登記、又在選舉日或提前投票期間真正投票的,猶太裔有80%,華人則僅有15%。趙靖桉說,華人有潛力成為撼動美國選舉的票倉,但這個過程仍不會太快。
所以是469席,不是468席。
又查了一下,參議院今年是改選34席。除了Class 1的33席,還有Class 2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參議員本·薩斯(Ben Sasse)去年1月辭職後空缺的1席。這個席位目前被皮特·里克茨(Pete Ricketts)暫時填補,他也會參加11月的特殊選舉(和常規選舉在同一張選票上)。
有點顛覆想像的是美國本土出生的亞裔反而投票率較低🤔
“境外出生及美國本土出生的亞裔的投票率,分別為54%及64%。”数字反啦!
感謝指出,已經修訂。
今年大選共有469席改選,不是468席:
眾議院435席,參議院34席(今年改選Class 1)
參議員今年應該是有33席,可參考 https://www.senate.gov/senators/Class_I.htm;加上眾議院435席,總共為468席。請參考。謝謝!
現在2月補選眾議員,但11月就重新大選。換言之,補選議員的任期大概只有七個月,實際上,一補選上就要立即準備下次大選。好奇想知為何美國,沒規定任期只剩下某時段(例如一半),議席出缺不再補選?
微信在地营销那部分好有意思,期待短能做更近一步的报道
好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