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3日剛剛結束的二十屆四中全會上,中國共產黨沒有按傳統聚焦黨建、法制等議題,而是提前一屆全會部署了「十五五」經濟規劃。不過,對外界來說,更大的看點是在軍隊反腐風暴後的人事布局問題。
儘管會前某些「聽床師」所預言的「政變」並未出現,但全會公報顯示,205名中央委員中,僅有168人出席,147名候補委員中,也有24人缺席,將近20%的缺席率創下改革開放以來新高,但卻僅僅遞補了11名新的中央委員。
事實上,官方宣布被查的正部級及以上官員的人數,甚至已經超過習近平剛剛上台的十八大同期,軍隊高層更是有近三分之二的上將或隱身許久,或已官宣去職。儘管從習近平擔任總書記以來,中共人事已經出現太多例外,政治越來越不透明,但在中共的幹部體系建設已經逐漸規範化、體系化的背景下,仍然可以看出背後運轉的蛛絲馬跡。

遞補名單和出席名單的「奧妙」
首先應該說明,按照規定,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的「選舉」僅能通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舉行,而「遞補」則可以在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的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進行,並且要按得票多寡逐個遞補。因此,這並不意味着新晉的正部級官員們都能在每年的全會上獲得遞補機會,尤其是今年,中國多省已經步入換屆節奏,浙江、湖北、西藏、青海、遼寧、山西、新疆、廣西、內蒙古、廣東、江蘇等地先後完成省委書記或省長換屆,而其中最出人意料的兩大變動,當屬新疆區委書記、政治局委員馬興瑞屆中去職,「另有任用」,並由僅小3歲的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小江繼任,以及未滿52歲的盧東亮從大同市委書記、山西省委副書記升任為山西省長,成為最年輕的省級主官。
此前有人推測,由於傳統上新疆書記由政治局委員擔任,陳小江可能會在四中全會上增補為政治局委員,但最終並未發生。而盧東亮作為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恰好排在第11名被遞補的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盧紅之後,也錯失成為本屆最年輕中委的機會。這一「殊榮」最終則落在了韋韜身上,作為新上任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韋韜在獲得遞補機會之後,成為了中國第一個「70後」中央委員。
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候補委員第十五位的韋韜之所以能提前進入中央委員會,完全是因為遞補名單中出現了極不尋常的大規模「跳過」,足足跳過了8人之多。其中除了全部5個軍官,包括火箭軍的丁興農(去年就已被跳過一次)、王立巖、聯勤保障部隊司令王抗平、北部戰區陸軍司令員石正露、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等人,還有3名文官,教育部副部長王嘉毅、西安市委書記方紅衛、雲南政協副主席石玉鋼。事實上,這8名被跳過的人員,壓根沒有出席本次全會。
軍隊的情況涉及更大規模的反腐風暴,先按下不表,可以從更令人困惑的文官看起。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三人都已經涉案被查,或已有違紀行為,正處於處分期。但在10月25日的西安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上,方紅衛出席並主持會議,顯示「平安」。那麼,答案就更可能是另一種解釋,也就是這三人仕途已經到頭,日後不會更進一步,因此也就不必再給他們體驗一年多中央委員資格的機會。這在石玉鋼上尤為可能——現年60歲的石玉鋼剛從雲南專職副書記崗位上轉任省政協,退入二線,等待5年後退休
這對同樣已經60歲的王嘉毅來說同樣適用,而對59歲的方紅衛來說就有些殘酷了——身為富平人,又是清華大學校友,這本都是在習時代很有利的「簡歷優勢」,如今恐怕要提前準備養老。而值得注意的是,遞補名單中的中國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亦武、遼寧副省長王健、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長(正部長級)鄧修明都比方紅衛年齡要大,鄧修明甚至是1964年12月生人,是本次遞補年紀最大的,但還是保留了未來晉升的機會。
此外,會議缺席人員也值得注意。比如此前已經消失許久的中聯部前部長劉建超、曾任中央軍民融合辦常務副主任的工信部前部長金壯龍等人,幾乎可以確定涉案被查。而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現軍民融合辦副主任的雷凡培作為中央委員,和今年剛剛卸任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前董事長袁潔、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前董事長張忠陽、中國核工業集團前董事長餘劍鋒等候補委員一樣,極有可能與軍隊的反腐窩案有關。外界盛傳的所謂「親習派」軍隊肅清,事實也證明是全方位的大規模肅清,這也放到後面展開。

按照黨章規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並未明確涉及違紀處理或即將到齡而「跳過」的情況。比如十九屆中央委員會中,也有二線仍然遞補的情況,例如2022年10月,當年59歲的前武漢市委書記馬國強還在十九屆七中全會上遞補進入中央委員會,但旋即在不久後召開的二十大上落選中央委員,只體驗了幾天中央委員的身份。事實上,馬國強在2022年1月就已經擔任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標誌着已經步入二線。
某種程度上,候補委員身份作為中央委員儲備的指標意義越來越弱——傳統上「一步一個階梯」的晉升已經越來越不必要,一旦獲得上層青睞,完全可以像陳吉寧一樣直接進入中央委員會。這也可以從排名遞補中窺見一斑:由於候補委員按得票多少為序排列,得票相等的按姓氏筆畫為序排列,而在真正已經擁有大推力的幹部早已確定能夠進入中委的情況下,其他人的整體得票都不會太集中,容易出現平票,丁、于、王、方等筆畫簡單的姓氏更容易靠前,因此出現了大量同姓序列,使票數的排序失去意義。
不僅如此,在中央委員官宣被免十餘人、實際上有三十餘名沒有出席的情況下,四中全會只遞補11名中央委員,還將軍隊候補委員全部跳過,堪稱是「掀桌」式安排。而即便如此,中央也沒有多補一人,沒有讓「過於」年輕的盧東亮進入中委,或許是避免了成為某種潛在接班人選,也或許是反正等各個案件公布結果之後的五中遞補必然會有他,避免「揠苗助長」,總之可以說完全沒有露出一絲失控跡象,所傳遞出的信號與某些人傳說的「X下X上」是背道而馳的方向。可能有人要問,那唯一「70後」中委韋韜呢?只能說,身為壯族,韋韜的上位早還是晚,都無法打破玻璃天花板。
不過,能從遞補名單看到誰出事、誰前途黯淡,也有辦法看到誰暫時沒出事、誰前途光明,也就是出席者的會議名單。這裏可以舉幾個例子,比如當初宣布「另有任用」但遲遲不見官宣的馬興瑞、與苗華關係密切的國防部長董軍、缺席九三閱兵的中部戰區司令員王強、卸任國防大學政委的前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鍾紹軍等人,雖然盛傳被查,最後還是如期出席會議,表明暫時安全。而既非中央委員也非候補委員的新任江蘇省長劉小濤,則意外獲得機會列席會議,說明受到重視。

軍隊到底怎麼了?
本次會議中,最明顯的就是軍隊高層的嚴重減員——42名戎裝中央委員中,僅有15人出席,將近三分之二缺席,軍委都只剩下4人,而且會前公布了苗華、何衛東、何宏軍等9名上將被開除黨籍、軍籍,更不用提苗華、何衛東、何宏軍三人都是公認的習派親信,在習近平任期內獲得快速晉升,成為解放軍核心高層。
事實上,自從郭伯雄、徐才厚等軍隊貪腐窩案之後,解放軍就不斷陷入「火線提拔、再陷入窩案」的循環中——苗華在2017年接替捲入郭徐窩案的上將張陽,成為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直到2024年11月被宣布涉嫌嚴重違紀;十八大後,在軍改大背景下,從二炮轉制的火箭軍獲得極大重視,李尚福一路竄升,接任魏鳳和擔任國防部長,直到2023年陷入火箭軍窩案,連續四任火箭軍司令全部被查;何衛東2017年、2019年連跳兩級,成為上將後,又在二十大後從戰區司令員直接成為軍委副主席,帶着對台第一線的經驗統領全軍,然後成為流毒的一部分;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常務副主任何宏軍在2024年7月獲得單獨授銜,晉升上將,準備接班年近70歲的苗華,不到一年也被拿下……
除此之外,本屆全會中缺席的上將之中不少都有數年內接受兩次晉升的經歷,在二十大過後剛獲得晉升的人員也不在少數,難以一一細數,但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自習近平上任十餘年來的軍隊高層布局已經被全面打亂、推翻,特別是駐守習福建廈門的第31軍(現73集團軍)系人馬,本屬於習近平任下最得寵的一批,包括何衛東、苗華、陸軍政治委員秦樹桐、東部戰區司令員林向陽等人都有31軍任職背景,此次幾乎一網打盡。
這很容易令人懷疑,習近平是否已經失去對軍隊的控制權?從結果來看,並不能輕易作出這一結論。本輪軍隊反腐,事實上是一場全方位的清洗,各戰區、副戰區級單位的高層都有嚴重減員,各大軍種司令和政委除空軍外悉數缺席,軍委職能部門負責人除聯合參謀部和紀委外亦全軍覆沒,其中包括軍委辦公廳主任方永祥,他曾任火箭軍政委助理,本應是習近平信任的位置,卻在遞補時被跳過,可能已經卷入案中。
但是先前傳出被查的西藏軍區司令王凱、中部戰區司令員王強又都在缺席重大活動後出席了全會。兩人此前都是習近平任內提拔為將官,並未因「派系」而消失,更可能是如今「人人要過關」,暫時沒過關就暫時無法公開露面。而中央軍委寧願只留四人,把非政治局委員的軍紀委書記張升民提到副主席,也不願再繼續增加名額,讓董軍繼續當「光桿」防長,顯示出對目前結果仍然不滿意、還要繼續推進反腐。
那能不能說,在二十大上超齡留任的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如今代表了某種反習勢力,架空奪權了?從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喉舌《解放軍報》刊登的數篇社論來看,事實並非如此。
比如全會閉會後,24日的《堅定捍衛人民軍隊政治本色》表態,「全軍要堅決擁護黨中央決定,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信心決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更早,在四中全會召開前的10月18日,也就是公布苗華等人開除黨籍的當天,軍報刊登社論《堅定不移把軍隊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表態「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等等。同時,習近平親自安排進軍隊的鐘紹軍並沒有如外界傳聞一般被查,而僅是卸去現役職務,仍然能夠參加會議,也可見並不存在「張又俠對習派趕盡殺絕」的戲碼。

至於新升任中央副軍委主席的張升民,1958年生於陝西,曾在魏鳳和擔任二炮司令期間任二炮政治部主任,在軍改後出任後勤保障部政委,並在2017年由習近平授銜上將,郭徐案、魏李案、苗何案等大規模窩案期間一直擔任軍委紀委書記,主導多輪清洗。回過頭來看,張升民能夠挺過直接上司的窩案,並不斷掀出大案、要案,就證明了他深得習的信任,此次升級並不意外,並反映出接下來反腐仍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的信號。
因此,之後也可以注意,張升民會不會將軍委紀委書記的職務交棒?如果不再兼任,由誰來接任?是否會和二十大的張又俠一樣,在二十一大超齡留任?作為軍委副主席,是否還會進入政治局?我們大致可以說,如果是習近平真的失勢,那麼新增補的軍委副主席應當是一名預定接班的文官,而不是張升民。當然,張又俠的分量勢必要比二十大剛結束時更重,可以說是習近平上任以來分量最重的軍委副主席,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就要當一個「野心家」。
更多疑問,要等到今年或明年的上將晉升時,才能看到更明確的答案。實際上,相較前兩任期內大規模、高頻次的晉升,這兩年的上將晉升都非常「剋制」,2024年僅有兩次、兩人晉升,其中一名還是何宏軍,而今年乾脆就一次都沒有。最貼近現實的描述,就是軍隊的所有人事晉升渠道都已經凍結了,各大空位的人選都仍在考察,可能要等拔出蘿蔔帶出泥的泥都掃完了,才能安心回來填空。
這種局面當然與當年習近平急於肅清郭徐流毒、強化軍權而進行的大規模火箭提拔有關,根源上是迫切重塑權力基礎時,表現出了對親信過於明顯的偏好,在缺乏競爭、黑箱性極強的軍隊環境中極易形成尋租團體,而且在權力高度集中化之後,腐敗的誘因只增不減,這可能並不是靠張升民就能解決的——誰能保證張升民的接班人不會是另一個苗華?
毫無疑問,這些問題對剛剛在閱兵上大大秀了一把肌肉的解放軍來說是重大麻煩——指揮層嚴重缺員,勢必影響戰鬥能力,裝備再好,也無法100%發揮。但反過來說,當這些指揮層完成填空,也就說明軍隊重整完畢,恐怕就將要推進另一個階段的歷史任務了。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