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指俄羅斯同意美歐向烏克蘭提供類似北約安全保障,烏美歐領袖將會晤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特朗普和普京8月16日就烏克蘭問題會晤。特朗普在會後認為,雙方未能達成協議,但取得一定諒解。他表示,俄烏雙方應達成一項和平協議(Peace Agreement),而非僅僅是停火協議。特朗普還稱,如果澤連斯基樂意,可以「立即結束戰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定於18日訪問美國,同特朗普會晤。美聯社報導,英國首相施紀賢、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北約秘書長呂特、意大利總理梅洛尼和芬蘭總統斯圖布均將出席會面。此前,英、法、德、意和芬蘭表示,將在這次白宮會面中支持澤連斯基。
英國廣播公司17日報導,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表示,普京在峰會上同意,美國和歐洲可以透過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的條件,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澤連斯基回應指,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的提議是「歷史性的」(historic)。目前,「安全保障」的具體內容尚不明確。澤連斯基稱,任何安全保障必須實際提供海陸空保護,且需要歐洲的參與。特朗普已再次回絕烏克蘭加入北約。
威特科夫還稱,俄羅斯在會晤中就領土問題作出了一定讓步,指頓涅茨克(Donetsk)將是烏克蘭同美國會晤的重點。特朗普則指,烏克蘭將不能取回克里米亞半島。
以色列多地有示威,要求協議拯救人質,結束加沙戰爭
綜合《以色列時報》(The Times of Israel)和半島電視台報導,以色列各地有數十萬人上街示威,要求以協議拯救人質,結束加沙戰爭。
根據報導,在示威之外,以全境還發生了目標類似的罷工。以色列最大的工會「新總工會」(Histadrut)未參與罷工,但呼籲僱主容許員工參加。不少企業都響應號召,暫停業務。
報導指,在各地的示威中,已有30人被捕。同時,耶路撒冷附近部署了水炮車,全境有多處封路。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在特拉維夫,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Issac Herzog)出席了「人質廣場」(Hostage Square)的集會,並指所有以色列人都希望人質回家。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內閣會議上稱,在未打敗哈馬斯的情況下結束戰爭,會令哈馬斯立場堅定,且將令此前的人質被擄事件重演。極右翼的國家安全部長則將示威同長期的反政府示威聯繫起來,指示威是自私的政治運動。
香港警方重案組調查合約被終止的政府飲用水供應商
《明報》報導,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8月16日宣佈,未能信納為港島區政府辦公室提供飲用水的供應商「鑫鼎鑫商貿」能繼續履行合約,遂暫停合約。
案件已交警方調查,由重案組跟進。警方18日公布,在元朗一個貨倉檢獲26000支相信同批次的飲用水存貨,來自東莞樟木頭一間水廠。警方已拘捕一男一女,為涉案公司負責人,另正通緝一名內地男子。
「鑫鼎鑫商貿」提供的飲用水,標註樂百氏為生產商之一,且以樂百氏廣州工廠為唯一生產地址。《明報》報導指,樂百氏否認同有關企業合作,也否認生產了所提供的水。
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指,早前抽檢涉事的樽裝飲用水,證實全數符合安全標準。
港府在6月更換了辦公室飲用水供應商。此次招標是首次有非本地飲用水投得合約。
另據Now新聞報導,被調查的供應商「鑫鼎鑫商貿」,今年6月亦透過公開招標獲批合約,向港府渠務署供應940噸亞硫酸氫鈉溶液,涉款逾686萬元。
台內政部擬修例,曾入陸籍而回復台灣籍需符合三情況之一
中央社8月17日報導,台灣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法,要求在台原有戶籍人士入陸後,申請回復台灣身分,應符合三種情況之一。
台內政部擬修訂的是《在台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復台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是配合台灣總統賴清德針對五大國安和統戰威脅提出的17項應對策略而進行。修正草案指,修法是為了防止中共藉現行回復制度進行統戰、滲透。
被容許回復台灣籍的三種情況包括:對台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或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有助於台灣整體利益;基於人道考量等。回復申請需就以上情況提供具體事證。
新制的適用對象是在台灣原設有戶籍人民,因在大陸地區設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而喪失台灣身分者。大陸地區人民取得台灣身分後,再轉換為大陸身分者不包括在內。
台灣陸委會回應關於修法考量及是否審查從嚴的查詢,指雖然法令用語是「回復」,但實質上就是「中國大陸籍」要申請取得「台灣籍」。台陸委會表示,「台灣籍」非常可貴,不是想取得就能取得,尤其曾經主動放棄台灣籍的人,政府核發身分許可,必須有足昭公信的理由。陸委會最後表示,這3個條件是把過去審查的標準加以明確化。
加拿大航空罷工空服拒服從強制仲裁命令,加航計劃18日晚復飛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8月18日報導,代表加拿大航空空中服務人員的「加拿大公共僱員工會」(Canadian Union of Public Employees)指,不準備在未達成新的集體協議情況下,讓空服人員結束工潮。
加航空服人員的罷工是自8月16日開始。次日,加拿大聯邦的勞工當局引用法例下單方面結束罷工的權力,命令罷工人員復工。
是次罷工是由於勞資雙方未能就「加薪幅度」和「地面工作工資」兩方面問題達成協議所致。加航資方承諾在4年內加薪17.2%,而工會則認為幅度不足以抵償通貨膨脹。另外,此前的行業慣例是,空服人員僅就在航班上的工時獲發薪資,而不包括在地面上的時間。加航方面指,已決定在新合約中為地面工時付薪。
在復工令下達後,加航指責工會向會員給予違法指示,還稱全面停止服務後,可能需要一周方可完全恢復服務。
加航指,計劃在18日晚復飛。
巴基斯坦北部洪災,逾320人死亡
《衛報》8月16日報導,巴基斯坦北部近日發生洪災,當局已報告了321人死亡。
在死者中,307人是在開普爾-普什圖(Khyber Pakhtunkhwa)省死亡。這使當地成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Gilgit-Baltistan)死亡5人。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死亡9人。另據報導,印控克什米爾也有7人死亡。
美聯社18日報導,開普爾-普什圖省布內爾(Buner)縣的居民指責當局未能及時通知他們撤離。巴基斯坦當局稱,儘管已有警告系統,但洪水過於突然,無法及時通知到居民。
玻利維亞總統大選首輪投票,左翼出局,終結20年執政
《衛報》8月18日報導,玻利維亞舉行總統大選,因未有候選人得票過半,而要在10月舉行第二輪投票。左翼「社會主義運動」(Movimiento al Socialismo)候選人、內政部長卡斯蒂略(Eduardo del Castillo)在首輪投票已被淘汰,意味該黨在玻利維亞20年的執政行將告終。
中右翼參議員俾利喇(Rodrigo Paz Pereira)在首輪投票意外跑出。他是1993年卸任的前總統薩莫拉(Jaime Paz Zamora)之子。在開始競選時,他僅在民意調查中獲3%支持,因此被認為是爆冷。得票率排在第二的則是2002年卸任的前總統吉洛卡(Jorge “Tuto” Quiroga)。
由於外匯儲備不足和通貨膨脹,玻利維亞正面臨40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現政府因此不受歡迎。現任總統阿爾塞(Luis Arce)未競選連任,所推出的「社會主義運動」同黨候選人、內政部長卡斯蒂略在首輪投票僅獲得3.15%選票。
經初步計票,此次大選中,有19.1%的選票是廢票,遠超以往5%以下的比率。玻利維亞前總統,也是首位原住民總統莫拉萊斯(Evo Morales)呼籲選民投廢票,以抗議司法機關禁止他參選第四個任期。
鍾翰林、許智峯分別獲英、澳難民庇護
台灣中央廣播電台8月18日報導,流亡英國的香港「學生動源」召集人鍾翰林透露,已獲得英國的難民庇護,並得到5年居留許可。
學生動源成立於2016年,是主張香港獨立的學生組織。2020年11月,鍾翰林被香港法院裁定分裂國家及洗黑錢兩罪罪成,被判刑3年7個月。他在出獄後,守監管令期間前往日本旅遊,隨即轉往英國尋求庇護。他目前仍被香港當局通緝。
前民主黨籍香港立法會議員許智峯日前也透露,自己和家人已獲得澳洲批出庇護。香港《信報》報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18日記者會上回應,指許是被香港警方依法通緝的「反中亂港分子」,敦促有關國家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香港的法制,停止以任何形式干預香港事務,干涉中國內政。港府此前也不點名回應,指強烈不滿及反對任何國家以任何方式包庇罪犯。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