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美俄峰會8月15日舉行;普京倡烏讓領土換停火;傳中共中聯部長被帶走

據報日護衛艦去年誤入中國領海,遭中艦發炮示警;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在美簽和平協議;巴西總統否決環保審查法案部分條款;印控克什米爾政府發布禁書令
2025年8月9日,日本长崎,天主教徒举著火把从浦上天主堂步行前往和平公园,参加和平游行,纪念长崎原子弹爆炸80周年。摄:Issei Kato/Reuters/达志影像

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日報欄目將於8月12日休息一天,請讀者留意。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路透社攝影記者Issei Kato:2025年8月9日,日本長崎,天主教徒舉著火把從浦上天主堂步行前往和平公園,參加和平遊行,紀念長崎原子彈爆炸80週年。

今天是2025年8月11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特朗普與普京定8月15日在阿拉斯加會晤

美俄元首峰會定於8月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特朗普和普京將討論俄烏戰爭問題。

福克斯新聞8月10日播出對美國副總統萬斯(JD Vance)的錄影訪問。萬斯稱,美國的目標是促成俄烏兩國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戰爭方案,但現實預期是任何方案都會令俄烏皆「不高興」。他還指,美方仍在努力促成美俄烏三邊峰會,而普京堅持不與烏總統澤連斯基會晤是主要障礙。萬斯認為,普京必須改變立場。

美方公布的會晤安排未包含歐盟。歐盟外長卡拉斯(Kaja Kallas)強調,美俄達成任何協議都會影響整個歐洲的安全,要求協議絕不能成為俄軍進一步侵略烏克蘭以至整個歐洲的跳板。

美國目前仍在對俄羅斯的貿易夥伴施行次級制裁。特朗普此前已因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對印度商品加徵25%關稅,8月27日生效。他早前還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除印度外,還可能對幾個採購俄石油的國家徵收二級關稅,包括中國。

普京提議烏東地區歸俄,換取全面停火

《華爾街日報》8月9日引述歐洲及烏克蘭官員披露,俄總統普京上週向美方提出,烏克蘭應在領土問題上作出重大讓步,而國際社會相應承認俄羅斯對有關領土的主權,以換取俄烏戰爭全面停火。

消息人士稱,普京告訴訪俄的美國總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若烏克蘭同意從烏東頓涅茨克地區全面撤軍,他將同意全面停火。報導指出,在普京的提議下,俄羅斯將控制頓涅茨克、盧甘斯克,以及早在2014年佔領的克里米亞半島。

特朗普8月8日回應傳媒提問時,稱俄烏兩軍在過去三年半爭奪領土,雙方皆有許多人死亡,和平協議關於領土的部分會相當複雜,領土「會收回一些、交換一些」,其中一些領土交換將對雙方都有利。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8月9日重申,烏克蘭不會將領土拱手讓予侵佔者。他強調,任何排除烏克蘭的解決方案都將違背和平原則,這種方案不會收到任何成效。

《華爾街日報》:中共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被帶走問話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7月下旬被有關部門帶走問話,暫時未知原因。中國外交部、中共中聯部及中紀委尚未發布任何相關消息,中聯部官網仍然保留劉建超的部長職銜、部長致辭等。

知情人士稱,劉建超7月下旬結束海外公務行程,返回北京後被帶走。中聯部網頁顯示,劉於7月下旬以部長身份訪問新加坡、南非及阿爾及利亞。

劉建超現年61歲,1987年加入外交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擔任外交部發言人,走進公眾視野。2015年,劉從外交部轉崗反腐工作,獲任命為中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成為習近平「獵狐行動」的關鍵人物,對涉貪外逃的前官員展開跨國追捕。2018年,劉重返外交系統,加入習近平領導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參與指導外交政策。2022年,劉出任中聯部部長,還躋身中共中央委員會。

《華爾街日報》提到,劉建超被外界視為中國下一任外交部長熱門人選。2024年初,劉訪問華盛頓和紐約,跟美國智庫、投資者及拜登政府代表交流,並就中美關係保持穩定之必要性發表講話。報道引述美方官員稱:「中方當時基本上是在告訴我們,他將是下一任外交部長。」

報道也提到,劉建超此次被帶走問話,是自2023年10月北京免去秦剛的外交部長職務以來,涉及中國外交官的已知最高級別調查。

共同社消息:日護衛艦去年誤入中國領海,中方曾發炮示警

共同社8月10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涼月號」去年7月4日誤入中國領海時,曾遭中方艦隻發炮示警。報道指,中方向外國艦隻發炮示警的情況罕見。

消息稱,涼月號當日監察中國解放軍軍演,因未有開啟電子海圖而誤入中國領海,處於浙江省對開12浬以內海域約20分鐘。消息指,中方自涼月號即將駛入領海即多次發出警告,要求涼月號改變航向。涼月號闖入領海前後,中方至少兩次發炮示警,沒有擊中涼月號。

報道提到,中國外交部事後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日方解釋事故源於人為技術失誤,並將涼月號艦長撤職。

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領袖在白宮簽署和平協議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Ilham Aliyev)和亞美尼亞總理帕什尼揚(Nikol Pashinyan)於8月8日在美國白宮簽署聯合聲明,承諾結束長達35年的戰爭衝突。

新協議將終止長年戰爭,並重開關鍵的交通路線。亞美尼亞將向美國出租土地,由美方開發建造一條連接阿塞拜疆及其飛地納希切萬的過境走廊。白宮表示,該走廊將命名為「特朗普國際和平及繁榮路」。《衛報》引述美方官員事前對傳媒吹風,指該命名由亞美尼亞一方提議。

阿利耶夫和帕什尼揚簽署協議後,表明將提名特朗普角逐本屆諾貝爾和平獎。特朗普則稱,指獲獎是一項榮譽,但他斡旋此次衝突,並不基於政治目的。

巴西總統盧拉否決部分條文之下,簽署具爭議的環保審查法案

巴西國會月前通過一份具爭議的環保審查法案。《衛報》報道,8月8日,總統盧拉對法案398項條文中的63條作出否決或修訂,隨後簽署法案。

這份法案自起草以來,遭到逾350個環保、社會運動等領域的團體反對。反對者稱之為「毁滅法案」,認為它將削弱審查機制,容許以科學研究等名義大規模砍伐林木,造成巴西自1980年代就環保立法以來的最重大倒退。

法案最受爭議的,是允許被歸類為有「中等」污染風險的項目通過自我申報電子系統取得環保許可,而毋須展開事前影響評估和監管審審查。有團體指出,現時礦業、農業企業的約90%項目,都符合循上述機制取得許可。

8日是盧拉對法案作出決定的最後限期。分析指出,由於國會正由保守派主導,即使盧拉將法案發還國會重審,最終也只能由最高法院介入仲裁。他最終否決和修訂了法案較具爭議的63項條款。

有非政府組織歡迎盧拉的做法,也有團體認為應全面否決法案,但目前的情況已有所進步。

印控克什米爾政府發布禁書令

《衛報》8月7日報道,印度在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成立的政府發布「禁書令」,以內容傳播「虛假論述和分裂主義」為由禁止發售和管有25本書籍。

被列入禁書名單的,包括布克獎得主、左翼社會運動家兼作家羅伊(Arundhati Roy)出版於2020年的著作《自由》(Azadi),及澳洲政治學者史奈登(Christopher Snedden)的著作《獨立克什米爾》(Independent Kashmir)。前者收錄有關印度部隊近數十年來在克什米爾殺害和綁架數千人的文章,後者探討克什米爾人的獨立鬥爭。

評論區 1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1. 禁书令岂不相当于变相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