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哈馬斯重申不解除武裝;特朗普下令調動美核潛艇;美勞工統計局長遭革職

南韓拆除對朝擴音設備;中國疾控局長赴佛山指導防控;中俄海上聯合軍演;歷史學家許倬雲逝世
2025年8月1日,遊客漫步在巴黎蒙馬特山上,出租車玻璃上倒映著聖心大教堂的倒影。攝:Dimitar Dilkoff/AFP via Getty Images

你是否曾經好奇,一篇報導背後,記者與編輯經歷了哪些思考與取捨?全新上線的會員限定新聞信《走進編輯室》,邀請你走入幕後,一覽記者手記、新聞觀察與未曝光的故事。現在加入暢讀會員,首年限時 9 折,解鎖更多會員專屬內容。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的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法新社攝影記者Dimitar Dilkoff:2025年8月1日,遊客漫步在巴黎蒙馬特山上,出租車玻璃上倒映著聖心大教堂的倒影。

今天是2025年8月4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哈馬斯重申不會解除武裝,以國安部長聖殿山禱告惹議

據 BBC 報道,哈馬斯組織重申,除非巴勒斯坦得以建國,否則不會解除武裝。

報道指出,美國總統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早前聲稱,哈馬斯釋出了解除武裝的意願。此外,以色列一直將哈馬斯解除武裝,作為終止本輪戰爭衝突的關鍵條件之一。哈馬斯表明,他們此次重申不會無條件解除武裝,旨在回應威特科夫的言論。

此外,根據路透社8月3日報導,哈馬斯釋出瘦骨嶙峋的人質影片,並稱以色列若同意達成某些條件,哈馬斯就同意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協調,讓提供人質援助。影片釋出後遭英法等國譴責,以色列則極力批評並要求釋放人質。此外,加沙的人道災難仍持續,加沙衛生部指,3日又有6人死於飢餓及營養不良。

另外,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極右翼「猶太力量黨」領袖本格維爾(Itamar Ben-Gvir)於8月3日率領國會議員和官員進入耶路撒冷聖殿山區域,紀念猶太教傳統中的「聖殿被毁日」。本格維爾本人在阿克薩清真寺附近公開禱告,惹來巴勒斯坦及多個中東國家譴責。

本格維爾事後發表聲明,透露祈禱以色列能在戰爭中擊敗哈馬斯,救出被擄走的以色列人質。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表聲明,強調維持聖殿山現狀的政策不變。以色列政府近年的政策,是只允許猶太人或非穆斯林在軍警護送下進入聖殿山訪問清真寺範圍,但禁止訪客進行禱告等宗教活動。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Mahmoud Abbas)通過發言人譴責本格維爾的違規禱告行為,批評他逾越一切紅線,破壞阿拉伯國家及國際社會為恢復地區和平穩定所作的努力。另外,沙特阿拉伯、約旦等國家也譴責事件,批評本格維爾的行為加劇地區局勢緊張。

特朗普下令核潛艇部署至「適當區域」,以回應俄方挑釁言論

8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自家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發帖,宣告為回應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的挑釁言論,已經下令美軍向「適當區域」部署兩艘核潛艇。

特朗普與梅德韋杰夫近日通過社交平台隔空對罵。其中,特朗普警告俄方停止俄烏戰爭的最新限期為8月8日;梅德韋杰夫則揶揄特朗普玩「最後通牒遊戲」,實際上每次通牒都將局勢進一步推向戰爭,還警告特朗普謹記俄具備核打擊力量。

特朗普1日的帖文指出,梅德韋杰夫提到核威脅,言論愚蠢和具煽動性,但他必須做好準備,以防對方的挑釁言論不僅是說說而已。

CNN 報道提到,特朗普沒有說明下令部署的是哪一款核潛艇。報道指,美軍現時三款潛艇均為核動力潛艇,但只有一款攜帶核武。

另一方面,美國白宮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於8月3日接受霍士新聞節目的訪問,稱總統特朗普已經明確指出,印度繼續採購俄羅斯石油,等同資助俄軍針對烏克蘭的戰事,做法不可接受。米勒形容,印度持續購買俄石油與中國的援俄行為不相上下,同樣令人震驚。

英國《衛報》形容,米勒的言論是特朗普政府迄今針對印度這個印太地區重要盟友的最嚴厲批評。就在8月2日,《紐約時報》等多家傳媒引述印度高級官員透露,儘管受到美國的制裁威脅,印度當局將堅持繼續購買俄石油。

特朗普革除勞工統計局長,指控她捏造就業數據

美國勞工統計局於8月1日公布最新就業數據,數據遠遜於市場預期。數個小時後,總統特朗普下令即時革除勞工統計局局長麥肯塔弗(Erika McEntarfer)的職務,並公開質疑她捏造數據,引發輿論爭議。

根據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的7月新增非農業就業職位有7.3萬個,遠低於市場預期的10.4萬個。另外,6月和5月的新增就業職位同時被大幅向下修訂。

特朗普隨即宣布革除麥肯塔弗。他解釋,自己至今才知悉麥肯塔弗是由前任總統拜登任命的,還在沒有提出證據之下,指控麥肯塔弗在大選前捏造強勁的就業數據,以誇大民主黨的施政表現,試圖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拉票。他表示,自己長久以來都認為數據有問題,也相信最新就業數據和大選前的一樣是假的。

南韓開始拆除對朝擴音設備,冀緩和局勢

據韓聯社報道,南韓國防部於8月4日公布,韓軍當天開始拆除設置在兩韓分界線前沿地區的對朝擴音設備,20台固定式擴音設備將於兩至三天內全部拆除。韓國防部解釋,這是在不影響戒備狀態的前提之下,有助於緩和兩韓緊張局勢的實質措施。

韓聯社提到,李在明6月4日就任總統後,曾表明會致力改善兩韓關係,將尋求與北韓進行無條件對話。同月11日起,南韓軍方暫停對朝擴音喊話,北韓軍方後來也暫停了對韓噪音廣播。

不過,北韓領袖金正恩的胞妹、北韓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金與正7月28日發表聲明,批評李在明表面上稱願意改善對朝關係,實質上仍然盲從為對抗北韓而締結的韓美同盟。金與正還稱,韓軍暫停擴音喊話、停止釋放傳單氣球等改善關係措施,都只是「一廂情願」。

中國疾控局長赴佛山指導防控,港澳分別錄得首宗病例

中國廣東省的基孔肯亞熱疫情持續,香港和澳門也分別錄得輸入病例。中國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局長沈洪兵於8月2日率隊到廣東省佛山市,要求加大防控力度,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和風險點位消殺,全面鏟除病媒生物滋生地,阻斷病毒傳播渠道。

中國官媒新華社3日引述廣東省疾控局公布,佛山市順德區於7月29日至8月2日期間,每日新增的病例數連續下降,2日新增病例有192宗。

不過,近日中國網絡平台上有帖文指出,在佛山市政府號召「愛國衛生運動」之下,有住宅小區的居委會以查積水、滅蚊等名義擅闖民居,甚至擅自更換大門門鎖,還對居民提出倒掉家貓飲用水以免滋生蚊蟲等無理指示。有網民報警求助,反被警方要求配合居委會的工作。消息引起網絡熱議,有網民聯想到新冠疫情期間中國各地實行的嚴苛防控手段,質疑「又要回到魔幻的2020年」。

另外,澳門一名34歲男子於1日確診基孔肯雅熱,是澳門錄得的首宗本地病例。香港則於2日發現今年首宗基孔肯亞熱輸入病例。衛生防護中心表示,香港可能繼續出現輸入病例,公眾要做好本地防蚊工作。

中俄展開年度海上聯合軍演

中國與俄羅斯在海參崴附近的日本海海域舉行「海上聯合-2025」軍事演習

中俄聯合軍演自8月1日起一連五日舉行,3日起展開為期三天的海上演練。中國官媒新華社稱,中方派出驅逐艦、潛艇、補給艦、救援船等,與俄軍的大型反潛艦、護衛艦等組成編隊。演習內容包括援潛救生、聯合反潛、防空反導、對海作戰等,以加強中俄聯合維護戰略通道安全和應對西太平洋的安全威脅。

俄太平洋艦隊強調,此次俄中聯合軍演是年度防禦演練,不針對任何第三方國家。中俄聯合軍演展開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告為回應梅德韋杰夫的挑釁言論,已下令美軍向「適當區域」部署兩艘核潛艇,以加強對俄軍事威懾。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雲逝世,享年95歲

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發出訃告——該會名譽董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許倬雲於8月4日清晨在美國匹茲堡逝世,享年95歲。

許倬雲祖籍江蘇省無錫縣,1930年9月3日生於福建省思明縣(1935年改制為廈門市),1949年隨父親前往台灣。許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1970年移居美國。許長期於匹茲堡大學任教,生前為匹茲堡大學歷史學系榮休講座教授。1980年,他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此外,他曾於美國、台灣和香港多所大學講授,1990年代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許擅長將社會科學理論和方法學引入歷史研究,研究領域涵蓋中國文化史、社會經濟史、中國上古史等,代表理論為「中國文化三原色」,即親緣團體、精耕細作與文官制度。

評論區 0

評論為會員專屬功能。立即登入加入會員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