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加拿大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如何成為中國新移民荒謬劇?

整個事件某程度上跟華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華人新移民社區卻異常慷慨激昂,種種窘態都可能成為操作華人形象的素材。
加拿大11歲穆斯林女童諾曼(Khawlah Noman)1月12日聲稱兩次遭一名男子從後用剪刀剪爛她的頭巾,其後證實事件是謊言。諾曼家人為事件致歉。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針對華人,從何而起?

加拿大最近有一個新聞,一個穆斯林女孩稱有人要剪她的頭巾,事後被證實這個事情並不存在,而這個撒謊事件後來卻發展成一齣由部分中國新移民自導自演的荒謬劇。

事件順序還原:

1)女孩聲稱被一個留着鬍子的亞裔陌生人跟蹤要用剪刀剪她的頭巾。(1月12日)

2)警方開始介入調查,把事情告訴媒體。報導出去後,各方感到震驚。加拿大三個層級的政治人物都表示譴責這樣的行為,包括總理特魯多(Justin Trudeau)。

3)警方進一步調查發現女孩所稱事件並不存在。

4)幾天後,女孩的家長開新聞發布會,對造成社會不安和憤怒表示道歉。根據家長的說法,他們真沒有想到自己的孩子撒謊了。

一個孩子訴說一個族群仇視的故事,滿社會的成年人都信以為真,最後證實是個烏龍。而幾天的過程當中,加拿大(包括部分美國)的華人新移民社區卻異常慷慨激昂。中文網絡新媒體作為主要載體,開始的論調是「這是穆斯林針對華人的陰謀」,如以美國為基地的大陸新移民微信公眾號「Civil Rights」近日的系列文章,《舉國震撼,穆斯林女孩陷害亞裔;陰謀敗露,華人怎能不細思恐極》《慘遭穆斯林構陷,媒體政客聯手抹黑;緊急關頭,攝像頭還華人清白》等。

後來輿論態度稍微軟化,可能覺得直接塑造穆斯林要如何構陷華人過於牽強,開始把矛頭指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理由是特魯多在沒有搞清楚事情緣由前就聲援了撒謊女孩,所以要向華人道歉。總之,故事到了華人社區就變成了一場「針對華人」的案件。於是,部分華人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的串連,決定在多倫多和温哥華遊行示威。根據一些信息來源,在多倫多現場的示威人數就25人左右。但也有現場人士表示,至少有150人參與。

根據現場的照片看,參與的清一色全是華人。現場的標語很有意思,有要求跟「Asian」 (亞裔)和「Canadians」 (加拿大人)道歉的,但關於「華人」 (Chinese)的標題並沒有出現。或者他們意識到上街頭炒作「華人被欺負」是完全不通?但同時還有「女孩的家庭要道歉」和「加拿大穆斯林協會是否是幕後黑手」這樣的標語出現。然而,女孩的家長已經道歉了。另外,憑什麼憑空懷疑加拿大穆斯林協會是幕後黑手?這兩個標語很可能在未來,會變成別人操作華人形象的素材。

要求加拿大總理道歉有沒有道理呢?我們要知道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加拿大政壇三個層級的政治人物和聯邦左中右三大黨的黨領(新民主黨、自由黨和保守黨)都出來譴責仇恨行為違反加拿大核心價值觀,但並不是譴責亞裔。事件雖然被證實是烏龍,但譴責仇恨行為本身有任何問題嗎?如果說有任何瑕疵,那就是沒等調查結果就表態。

說實話,以今天網絡時代對於政治人物回應新聞事件的節奏需求,要求每件事情都等完全結果出來後才能表態,真的是吹毛求疵了。事實就是,三大黨都在第一時間表態了,而且內容都不存在幫着一個少數族群(穆斯林社區)打壓另一個少數族群(亞裔加拿大人)的跡象。

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其後矛頭指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理由是他沒有弄清楚事情緣由前就聲援了撒謊女孩。圖為2017年1月30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國會就魁北克清真寺槍擊事件發表講話。
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其後矛頭指向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理由是他沒有弄清楚事情緣由前就聲援了撒謊女孩。圖為2017年1月30日,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在國會就魁北克清真寺槍擊事件發表講話。

代表了華人的部分華人,自製了抹黑華人的素材

整個事件某程度上跟華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除了華裔新移民社區,其他亞裔也完全沒有想要參與的意思。那麼為什麼這個事情能在華人社區炒作起來呢?這個事件反映了華人社區哪些特質呢?這樣的遊行示威對華人社區的未來是好還是壞呢?

能在華人社區炒作起這樣的新聞,搞出這一場遊行,有多層次原因。開始炒作這個新聞的主要是北美幾個特朗普主義和極端保守右翼的中文新媒體。他們在意識形態上當然是「反穆斯林」的。現在有這麼一個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當然要把故事往「穆斯林針對華人社區」這個方向發展。

另一個層次,是關乎加拿大華人的黨爭。華人社區由於經濟狀況和文化思維的多元化,自然會支持加拿大不同黨派。這次是支持保守黨的華人趁機打擊執政黨自由黨總理的機會,可惜保守黨的領袖在這個問題的態度和執政黨是一致的。還有一些人士純粹是看特魯多不爽(比如他的難民政策),那麼現在有機會批評總理了,當然不能放過。

第三個層次,是海外華文媒體由於經營困難和受眾局限,需要時不時炒作民粹議題。如「排華再次來臨」等製造恐懼和憤怒的標題和故事設定,為求爭取點擊量。

第四層問題可能有些難以明言,那就是部分華人存在根深蒂固對於其他少數族裔的歧視,甚至是擁有黃色皮膚的「白人至上主義者」。他們對於「加拿大夢」和「美國夢」的理解是白顏色的,從來沒有把馬丁路德金和民權運動納入自己「北美夢」的想像裏。

同時,這次事件還反映了一些華人社區的現狀。事件的討論局限於華裔新移民社區而非整個華人社區,更具體點是局限於大陸新移民社區。即使在大陸新移民社區裏面,並沒有出現一邊倒支持遊行的立場,很多人也在各個微信群組表示,事件有些上綱上線,而且跟華人的直接關係不大。更重要的是,很少年輕人支持為這個事情上街,很多是不關心,了解到的也不一定支持。也就是說,真正群情激憤的是大陸新移民社區裏面的部分人士,而且很可能是非常少數的人,並沒有廣泛的所謂「華人」民意基礎。但事情就是這樣,個別中老年新移民人士總是要上街代表整個社區的「華人利益」、「華人價值」及「華人的立場」。

這便是此次事件的可怕之處。首先,這次遊行的舉動本身很容易讓華人被塑造成違背「加拿大的主流價值觀」,而類似事件也早有前科。不論發起者主觀意願如何,但從標語到口號到論述,都給社會一種藐視弱勢群體,或者仇視其他少數族裔的感覺;這樣的表現,在主流歐洲族裔眼中也是會覺得反感的。

這個部分其實跟左派還是右派關係不大。往往在加拿大左右派立場趨於一致的時候,就會有個別華人做出比主流右派還要右,甚至到非常右的舉動,一些主流英文媒體也樂於塑造「華人群體很奇葩」的社會形象。

如果常年閲讀加拿大一些主流大報,我們不難發現它們的選擇性報導。中國富豪偷税漏税、留學生飆車,以及如這次一般的違反主流價值的政治立場宣誓等,而更多關於普通華人生活困境,或者對社會的貢獻就少於見報。部分媒體工作者或對華人和中國有不同原因的偏見(筆者以後會專門寫篇文章討論這個話題),他們的報導也是非常savvy(聰明)的,讀者未必能看到明顯的偏頗。長期的形象建構,結果就是讓主流加拿大人潛意識中形成對華人的偏見,同時撕裂華人社區本身,讓土生華人(Canadian born Chinese)對新移民產生反感,希望脱掉自己身上「華人」的標籤;讓香港移民、台灣移民甚至部分東南亞移民不希望與大陸移民攪合在一起。

此次個別華人的舉動與其說是給華人長臉了,不如說是給一些不懷好意的媒體提供了抹黑華人的素材。好在由於遊行當天正好有婦女遊行同時進行,英文媒體似乎忽略了華人抗議的存在,不知道算不算一種另類的幸運。

2018年1月21日,多倫多一些示威者,要求加拿大政府徹查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向亞裔人士道歉。
2018年1月21日,多倫多一些示威者,要求加拿大政府徹查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向亞裔人士道歉。

第一代華人移民的困境

加拿大(或其他英語系移民國)的華人社區,長遠該思考什麼?

我們必須要認知華人社區內部的多元導致利益、立場、文化、意識形態和支持黨派的自然多元。很多事情不要去強求「團結」和動不動代表「華人立場」。華人真正的利益共識是在於保護華人在加拿大的基本生存空間,以及防止「排華潮」再次發生。而要很好地保護自己,就要學會「遊戲規則」並且尊重所在國的「政治文化」。

「遊戲規則」顧名思義,那就是認清楚加拿大是民主體制。這個部分其實近年來很多新移民也有了認知,網絡上呼籲華人參政、議政、投票的呼聲很大,這都是積極的事情。不論對於代議制民主有什麼看法,在西方社會,制度就是如此。華人不可能鬧革命更改制度的大環境下,學好遊戲規則是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要求。然而任何社會的運作,光是了解制度是沒有用的。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和主體價值觀。如果不在那個「語境」裏面介入,往往得不到社會上其他群體的支持。作為只佔全國人口5%的華人,根本是孤立無援。這其實就是中國大陸常說的「尊重國情」。很多人可能會說,華人為什麼要認同加拿大的主流價值觀,難道我們沒有自我認同價值的自由嗎?理論上你有一切思想的自由,但實際操作上,你的「另類價值」卻難以帶你達到戰略目的。哪怕是裝作認同「加拿大價值」,也要裝出個樣子來。

這其實也是第一代華人移民的困境。他們往往是成年後,方從中國大陸移民至海外,要重新學習另一套文化體系並且純熟運用,實在是非常困難(他們事實上也是最辛苦的一批華人)。他們的確沒有能力(如語言),也沒有精力去適應加拿大的國情。而英文媒體塑造華人形象,恰恰喜歡用第一代移民的表現作為依據。而第一代移民的後代往往跟他們是兩種人。第一種叫做土生華人(加拿大出生的華人),他們在身份認同上本身就不一定認同「華人」。第二種人叫做1.5代移民(筆者屬於這一群體),他們在小學到青春期階段,隨着父母移民出國。

相對於他們的父母,土生華人和1.5代移民更了解加拿大的體制與文化。但他們還有個共同特點,就是與父母輩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上容易南轅北轍。這也是第一代移民內心所苦悶的,因為自己孩子的思想「太主流」了。然而,當說自己移民是為了孩子的教育的時候,難道不該預計到教育是包括價值觀建立的嘛?當部分中老年新移民認為自己的行為舉止是為了年輕一輩謀福祉的時候,有幾個能靜下來聽一聽年輕的想法?筆者在加州的親戚介紹過這樣一個情況,因為2016年孩子反對特朗普,父母支持特朗普,一些華人家庭開始出現互相不說話,甚至孩子搬離再也不回家的現象。

這些非純粹第一代華人在「保護華人生存空間」方面,與父母輩的目標是一致的。但是在戰略思維上的確有差別。從整個西方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的平權發展史來看。一個少數族裔去針對另一個少數族裔,或者對其他弱勢群體不屑一顧,是不太明智的。筆者知道很多新移民的本意不是如此,但事實就是,在媒體的形象建構下,很多第一代移民的舉止被塑造成了那樣。

拿美國亞裔平權運動舉例子。整個運動起始於1968年的北加州(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為主),在進步主義思潮和弱勢群體平權的大氛圍下走出來的。這是和黑人平權運動、婦女平權運動、墨西哥裔平權運動,反戰運動是互相促進甚至重疊的一個運動。而且在美國,土生華人(俗稱ABC)早已經把自己納入大亞裔的框架內了。他們和其他日韓、東南亞,甚至南亞和太平洋諸島人士結合一起做為保護自己的基本單位(不完全是自發,但策略上還是接受了這樣的劃分)。因為深知作為少數群體和在民主社會裏人數弱勢帶來的困難,年輕華人反對特朗普不是純粹被主流價值洗腦,而是認知了少數族裔該如何保護自己,別忘了他們從小在這片土地長大。

中國移民可能是中西衝突的炮灰

這同樣也是為什麼部分新移民張口閉口鄙視「政治正確」,也是不明智的。世界上任何事情若過猶不及,當然是不好的。「政治正確」過分瑣碎化和無限上綱肯定是錯誤的。但這並不代表「政治正確」就可以不要了。

「政治正確」其實是保護華人一張非常好用的牌。這可不是單純的價值觀,而是一個政治工具。如果政治正確的基本框架被打破,今天可以拿各種理由對黑人、穆斯林或者墨西哥裔開刀,明天就可以拿來自威權國家、文化上不認同加拿大,作為冠冕堂皇的理由,在制度、政策和言語上歧視、排斥甚至驅趕華人。

在加拿大,目前明確要向華人開刀的政治團體叫做加拿大文化行動黨(Cultural Action Party of Canada)。這是一個以保護「加拿大文化」為由的特朗普主義或者說「另類右翼」(Alt-right)政黨,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招募成員的口號就是防止「華人文化入侵」。當加拿大在舉行反白人至上遊行的時候,華人幾乎不參與(溫哥華的遊行筆者與十幾位年輕華人寫了標語參與,當時參與的華人數字與其在温哥華的人口佔比極度不符);而抨擊其他少數族裔的部分,華人的聲音卻非常響亮,社會觀感如何,可想而知。

許多新移民還有個困惑,就是他們真的不喜歡左派,思想上也很保守,難道不能出來反對一切左派支持的東西嗎?

還是要回歸那個思路:華人背景多元導致立場多元是無可厚非的。在美國,華人分別支持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很正常。在加拿大,主流的三大黨都有華裔支持者。不論是經濟還是文化上,華人有左,有右,有中間,這是自然現象。

其他少數族裔,美國黑人社區也好,加拿大印度裔社區也好,因為宗教和文化的關係在社會議題上立場保守的人也是不少,但是那些社區真的沒有笨到要站到第一線去跟其他少數族裔製造對立,甚至時不時附和一下白人至上主義。這本身還是要回歸一個策略智慧的問題。黑人社區有很多基督徒,難道他們不害怕伊斯蘭恐怖主義嗎?但為什麼沒有顯著來自黑人社區的聲音去聲援特朗普的反穆簽證政策?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之間存在脣亡齒寒的關係。目前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也開始擴展到打擊中國留學生的利益了。總之,其他比較大的少數族裔,他們這方面的政治嗅覺可絕對不會比華人社區要差。

華人要清楚接下去會面臨的局勢。全球的民粹思潮持續升温,一方面中國國力不斷提升,西方輿論氛圍中「恐華」情緒在慢慢滋長。之前也提到了,不少主流媒體非常樂意,也用非常細緻的技巧塑造中國新移民的「奇葩」形象。媒體中看到要抓「中國間諜」的新聞也時而出現。對於大陸資本的抵制、中國新移民的猜忌也都在繼續增加。我們離新一輪的「麥卡錫主義」還有多遠?在未來,海外的中國移民很可能是中西衝突最直接的炮灰,而且是一群中國和西方主流民眾都沒什麼好感的群體。要知道生活在西方的中國新移民在中國大陸的輿論形象也是非常一般,甚至負面的。這樣一個尷尬處境下,如果還是這麼粗糙地處理公共事務,早晚是會「玩兒脱」(玩過火)的。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新冷戰真的來臨,在西方生活的華人應該要提前做出心理準備。萬一進入「緊急狀態」,我們是要在非常契合西方主流文化和價值觀的氛圍下,非常有策略地訴求,還是要繼續表現出自己的「突兀」?如果策略上和表現上還是靠一群最不接地氣,最不了解遊戲規則,最不懂本地政治文化的人來主導,到時候很可能是越幫越忙。

加拿大的華人社區當然存在着李敖所說「老人與棒子」的問題。中老年人有錢,有閒,自然把握着棒子,也不一定願意交出棒子。年輕人雖然更熟知該如何運作,但都還在為生活奔波無暇去接那根棒子,也沒有太多精力做公共表達。未來怎麼辦?

套句網絡用語——細思極恐:仔細思考,非常恐懼。

(作者是加拿大華人,九零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國際史碩士,現為某中文電視台政論節目主持人,曾經在國會議員辦公室服務多年。聯繫作者可電郵 talktoyifang@gmail.com)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很多留言的人都不能從問題的重心看事情。歸根結底,就是新中國移民不融入當地文化,身移心不移,並不是真正加拿大人。問一句當您要維護國家的時候,您是一心維護加拿大(或者美國等)還是維護中國? 不然說什麼都沒意義。

  2. 這篇文章似乎是以幾天前作者自己在另一新聞網站發表的文章再作修改而成的,但仍是遭受各方讀者的批評。上文下理矛盾多,而且東拉西湊。只舉示威人數為例,25或150在示威遊行裡算是一個能見得人的數字嗎?還要加上「根據現場的照片看,參與的清一色全是華人」。用得上「清一色」這個形容詞,相信照片裡的人數應該不會只是廖廖幾個吧!25或150真的很難分辨嗎?以女孩撒謊作為幌子,實質是借題發揮,細數討作者厭的人的不是。
    其實我對那撒謊的女孩比較有興趣。25或150都起不了多大的波濤,反而只一個小女孩就使各方都蒙羞了!作者用「烏龍」形容這起事件,未免是淡化了吧!似乎沒有人想去追問女孩的動機及背後的來龍去脈。政客及媒體人不自覺地成為了共犯,自不然就想淡化整件事。沒什麼…沒什麼,只是一個惡作劇,大家回家睡覺吧!這並不是只理解為一個未成年兒童不需負刑事責任就能了結的。可能又如果各方媒體肯再追問下去,或者大家就能對穆斯林或伊斯蘭世界有多一層的認識。起碼不會像現在般過於一廂情願!

  3. 回塔森:我想作者的意思是华人社会和不少基督徒对伊斯兰恐怖主义有恐惧。是的,伊斯兰恐怖主义。可能对于你我,可怕的实际是恐怖主义,与宗教无关,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怕的就是这个偏颇的东西。

  4. 麦卡锡主义,对于那些内心真正认同赤匪主义而不是移民目的国基本价值的赤匪移民不是什么坏事,这是为了保护人家国家的生活方式不受破坏

  5. 为端能一直刊登各种明示暗示“中国人”有问题的文章鼓掌。我很反感环球时报这类官媒,想着端应该比较中立能够平衡呈现两方面的意见,现在看来端也是越来越有偏向了。

  6. @Clarence_Xu 那你看环球日报得了,最客观,没有任何歪曲。新闻发布根本就不存在自由还管着自由媒体指责了?真是巨婴。

  7. 「黑人社區有很多基督徒,難道他們不害怕伊斯蘭恐怖主義嗎?但為什麼沒有顯著來自黑人社區的聲音去聲援特朗普的反穆簽證政策?」
    對這句話有點質疑。基督徒就應該害怕伊斯蘭恐怖主義嗎?對恐怖主義的抵抗如何以宗教區分?被伊斯蘭恐怖主義殺害的穆斯林人數可是遠遠多過基督徒。此外,川普的反穆斯林簽證政策和對抗伊斯蘭恐怖主義關係實在也沒那麼大。
    感覺作者字裡行間都暗示著,或是間接認可了極右派的「穆斯林=伊斯蘭恐怖主義」標籤。華人在西方媒體上受到偏頗報導,難道穆斯林就不是嗎?

  8. 任何社會、國家都有其問題,關鍵是否擴大和污名化。例如香港社會的主流文化就有非常嚴重的歧視情況。在正式辯論裡面一個個都一副道貌岸然的樣子,在日常生活中包括民間交流、媒體報導、文娛節目則是「表叔與北菇」齊飛,甚至被視為本土市井文化的一部分。

  9. 丫丫我要飛上天上表示:

    自身唔黑人家又怎麼抹呢?呵呵~~

  10. 感谢作者写出这么表意清楚的文章。其实同样的方法论也可以用在香港的大陆移民如何改善群体形象争取群体权益的问题上。我都觉得在大陆以外地区反对「政治正确」的大陆人太傻还是有被害妄想症,竟然不知道自己也是这个价值观的受益者(而且实际上就算在大陆,大部分百姓也是弱势群体)。在不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不得不学习别人的游戏规则吧。

  11. 誠如文章所言,西方主流媒體一直對中國及華人大量的負面報導,極少正面的報導文章。他們一直利用只報導部分事實,或者利用「法律上無懈可擊的」詞彙來歪曲、暗示、誘導。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中國網友(包括去留學的)接觸西方、港臺的媒體後,從「五美分」(崇拜歐美的價值觀)變為「自干五」(自帶乾糧的五毛)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BBC、紐約時報很多報導下面有大量憤怒的中國網友留言。而港臺很多人將這些網友稱之為「五毛」、「奴性」、「被洗腦」,實際上這些港臺的網友也是被「洗腦」至於港臺的媒體,正面的報導基本只集中在所謂的「親中」媒體,往往被視為中國統戰、宣傳的工具。對於所謂「非親中」的媒體,正面報導或者客觀中立的都非常的少,只不過是在負面報導偏離的程度區別而已,有些會比較謹慎,有些會比較豪放。
    回到加拿大穆斯林女孩撒謊事件,我認為是媒體鋪天蓋地下的暗示、影射、抹黑才是中國新移民憤怒的原因。

  12. 我想問一個問題,在穆斯林女孩事件中加拿大的媒體(包括穆斯林社區媒體)報導有沒有暗示、影射華人移民?加拿大總理的譴責是否有被解讀譴責(或者譴責的潛台詞)針對的對象是當時被指控的亞裔移民?

  13. "於是,部分華人通過微信等社交媒體的串連,決定在多倫多和温哥華遊行示威。" -- 有唱國歌揮舞國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