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函:北京幼兒園虐童事件,我對媒體缺位的反思

當「權威發布」和「轉載」開始大行其道,還要記者做什麼?
2017年11月24日,北京紅黃藍新天地幼兒園,雖未到幼兒園放學時間,有的家長提前將孩子接走。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 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江歌案和近來的北京幼兒園事件,儼然已成為近期社會兩大關注熱點,身邊不少人加入罵戰,彷彿大陸社會和北京當局已經天昏地暗,不可救藥。但對我這個傳媒專業學生來講,我較為關心事件的傳播源和事件傳播的流程,更有,傳媒的缺位。也感謝《肆無忌憚的刪帖時代,「謠言」才是抵達真相的途徑?》這篇文章給了我一些解答。

其實文中提到的理想社會傳播學邏輯,有些致命的缺點,那就是輿論導向與程序正義的可實踐性。當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有偏袒與干預,無論是傳播學理論還是什麼,通通都要失效。各個部分連結在一起,並有效地發揮作用,才是一個完整的社會。

這個連結裏面,不只需要「強力打擊」、「嚴正執法」,更需要透明公開的體制機制、出來承擔推動議題的非政府組織和敢於挖掘真相的中立媒體。不然,豫章書院這種事件,在大眾中的熱度不過過眼雲煙,消失一陣,又要死灰復燃。而在現今的黨國體系內,不能也不會有這樣的結構萌芽。工會姓黨、媒體姓黨、千家萬戶全都姓了黨,那就,天下太平了嘛!(毛澤東語)

我也關注到文中的一個問題,就是:調查記者去哪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但是想講個故事,也許有些啟發。

認識一些傳媒界的朋友,其中一位對我說,他們這些傳媒的尷尬,就是官媒不讓報,他們報了也要即刻被刪,毫無商討餘地;官媒露出口風,就要報;於是乾脆一切跟住官媒,「權威發布」和「轉載」開始大行其道,而他們自己則去做別的,比如財經地產和娛樂,哪個好欺負還有錢拿就做哪個。關於社會,最好就是做個小貓小狗翻不起浪花的社會小調查和娛樂市民的搞笑內容,幫忙塑造偉大中國夢,至於真相與良知,他沉默了一陣,發過來一段語音,語音裏是一段沉默加一句「我都唔知」(我也不知道)。

隔著手機屏幕,我都能感到他似乎聳了下肩的無奈。

上課時,老師偶爾提及大陸傳媒,談到這種「轉載文體」,話語中都多了幾分譏諷,認為那根本不是真正的新聞,有這種「新聞」,還要記者做什麼?再想起朋友的話,我也只好跟著左右尷尬地笑著。再看著中國新聞自由度在國際上的排名,我更只能無奈苦笑。

在需要調查記者和媒體「守門」的時候,大門敞開,數九寒冬的風全部灌了進來,而拆牆補牆的足球場老闆正挺著好似十月懷胎的大肚子氣喘吁吁地跑過來,這是真實的場景,卻又無限悲哀。

作為一個在香港讀書的新聞及傳播學生,我也曾想過回大陸做新聞的想法,但是看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我本能地就退縮了。

不是有多愛香港這個異鄉,但看著「夢」陰霾密布,很多像我一樣的對政經興趣盎然的師兄姐都說,寧願拎著窮苦香港的微薄人工吃不飽飯,也不願意終日戴住無形枷鎖手舞足蹈,還扮作很開心的樣子。

在桌前寫著文章,突然手機連響數聲,本以為是什麼商業推送,但打開一看才發現,是大小官媒們「洗地」的標題,「軍方『老虎團』稱與涉事幼稚園無任何關係」、「北京當局稱將嚴格排查,已經開展打擊活動」……他們統一地,就像特朗普訪華時把「故宮」打成「故官」一樣,所有都是權威得不能再權威了。

可是邏輯呢?你又為什麼突然來這麼一句不知所謂的話,像是自動的承接,難道,你預設所有人都知道這件事嗎?難道,你默許了所謂「謠言」的存在,甚至真實性?前言不搭後語,跟他們的「五毛」大軍一樣,不知為何而來,也不知為何而去,蔚為壯觀,卻又實為可笑。

再說,不去改革體制解決弊端,成日就靠「一陣風」,打壓異己還是為民請命,誰知道?

要說清楚的是,北京當局對傳媒「第四權」的監管作用,根本是忽視不見的,今天認為「黨媒姓黨」,明天「全國媒體都要跟黨走」,「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要主導一切的」。好吧,這盛世,如你所願。

再說一些題外話。

每當我經過萬寧、莎莎和一些藥舖,總能看見成群結隊的人拎著行李箱,將一批一批奶粉和化妝品放入其中。

不說水貨客的問題,我只是好奇,他們對北邊廣大的土地和社會,難道已經絕望了嗎,不只是對當局,甚至連對產品也無從信任?或許只是價格吸引了他們,而我錯怪了他們?

一個社會可以物質不富裕,但當最基本的信任也喪失,那這個社會結構距離崩壞也就不遠了。不只是民眾對政府的觀感,更是民眾對生活的無望。所謂「人窮志不短」,或許也可以這樣解釋?《精武門》日本武館羞辱國人的那幅招牌,不是送給身體羸弱的國人,更是精神崩塌的國人。

讀者評論 1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看到之前有評論討論為什麼媒體會缺位,我推薦大家看一篇端在2015年中發的文:「刺耳的聲音不見了?中國調查報導的冬天」。這篇文章較詳細地說了從本世紀初中國調查報導的盛夏到現在的寒冬的過程,看完就知道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的都是「官媒」權威發布,其他東西通通被官方打成「謠言」了(或許這些本來就是謠言)。
    的確相對於「深度」的文章,這篇文章帶的情感是多了一點,但是我認為,這種情感不只作者一個人有,亦都不只我有,好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感,可能這種情感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情感。而這個情感映射出來的社會現實,正是我們經歷的。部分在這個社會生活的人,亦都一定程度上對這個社會失去了信任,就如作者在文中講到的,我換種講法:如果有得撿,我唔會選擇系一個只有「佢」講無得我講嘅社會生活。

  2. 中国,溃而不败。

  3. 向@SUKICUC 致敬

  4. 习上位以后中国大陆就彻底没有媒体了。

  5. (來自一線的無力)雖然不能代表全部 但至少能告訴你 真的還有相當一部分記者一直在追求真相 一直在紀錄和突破 。可我們知道的要怎麼告訴你們呢 。出發前收到禁令 出發後現場被百般阻撓 回來後興奮地連夜出稿 接下來是長時間的發稿 刪稿 發稿 再刪稿 ,很多時候我們拼命爭取調查著事實、見到了歷史,可是權力封住我們的嘴不讓我開口。所以不要用一句簡單的缺位概況中國媒體的境遇,現實往往比這艱難太多太多。

  6. 今晚的通报出来 我们都是愚民🙃

  7. 调查记者和媒体去哪里了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还记得当年的南周新年献辞事件和南都的党媒姓党魂归大海事件的结果吗?所以答案是,去死了。另外,作者对于帝国万税万税万万税的局面似乎还不够了解,才会对帝国内跑出来购买化妆品的场面诧异。有些时候,当你需要付出可能数倍的价格购买同样品质的产品的时候,问题,就不再仅仅是品质,价格同样也是。

  8. 不只是民众对生活的观感,更是民众对生活的无望。是啊,我一个生活在内地的人,都盘算着以后不从事政治沾边的职业,过自己的小日子。有几分窝囊,也实属无奈。

  9. 傳媒有時只能作詩一首,因為傳媒的意義不是白紙黑字,而是啟發,各路通訊社的意義是只寫數據事實,忽視事實背後的意義而不啟發,而其一句否若在理便是精闢,若不在理,我們要去證明。

  10. 格物致知,知識來自觀感,觀感來自觀察,觀察來自情緒,通過因發情緒的導火線便知事實,請不要看不起情緒。

  11. 作为大陆人,看到近年内地乱象频生,越发觉得这个国度病入膏肓,一派歌舞升平、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是黑暗的现实。

  12. 身为大陆人,在端看到那些缺乏讨论精神,上来就是一顿批判的人感到无力。一方面要求能自由讨论、言论自由,另一方面对不同的观点抛下一句话,连讨论都不讨论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13. 这篇满是情绪,没啥干货。

  14. 楼下脑子进了水,鉴定完毕

  15. 这篇文章让人对端传媒的立场发生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