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下車、倒數生命和改善失眠,17歲APP少年與他們的發明家俱樂部

坐香港小巴不敢喊下車?這個17歲中學生,用一款APP幫你找到了解決方法。他和他的「發明家俱樂部」,成了一個小小的科創孵化器。
香港

「司機,有落,唔該!」對許多香港人來說,這句話再也熟悉不過,只要坐上小巴,就會不停聽到,但對外地遊客來說,要在到達目的地之前準確地用粵語喊出這一句,卻是高難度動作。

來香港三年多的媒體人彭小真,最初實習工作的地點不靠近地鐵站,每天都要坐兩趟小巴。她既不懂廣東話也搞不清乘車路線,每次都會坐到第一排靠近司機的位置,緊張地留意路線,再用普通話小聲對司機說出自己的下車地點。有好幾次,她都錯過了目的地。

現在,彭小真的困難可以靠一款APP化解。APP名字很直接,就叫「香港小巴:我要下車」,上車後只要提前設定好目的地,系統就可以根據用戶的GPS定位,在快要接近目的地時播放出一段清脆的粵語錄音——「司機,有落,唔該!」

2017年年初,這款APP剛剛發布,旋即在內地社交網路上走紅。微博上有人發布了應用的界面截圖,轉發量很快破千,不少轉發者都是港漂或者曾到香港旅行的遊客。有用戶這樣評論:「社交恐懼患者的福音!寧願坐到終點站也不敢喊出下車地點的我,也能坐小巴了!」

沒有多少人知道,這款APP的開發者,是今年只有17歲的何一非(Jason),Jason目前是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的中五學生,已經開發了七個APP。在他的中學裏,和他一樣的IT達人一起組成了社團Inventors’ Club(發明家俱樂部),通過自己的小發明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人們總說香港科技創新停滯低迷,但這個中學社團,卻儼然一個小小的科創孵化器,近日,負責管理這個社團的老師還希望尋求公司合作,把一群少年的發明推向市場。

邊學邊做,開發APP解決生活難題

Jason說,開發「香港小巴:我要下車」這個APP的動力,最初來自父親。

Jason和父母都來自中國內地,此前生活在上海,五年前,做建築師的父親因為項目需要調來香港工作,Jason也跟隨父母移居香港,在聖士提反書院讀中學。父親經常需要坐小巴往返公司。有一次,父親本應在赤柱廣場下車,但是因為沒有及時喊出下車地點,一下子坐到了赤柱監獄,需要再走一段長路回家。

這樣的「烏龍」常常發生,Jason感覺,搭小巴時必須及時喊出下車地點才能順利下車,這樣挺不方便。他又想到,聾啞人士,甚至是感冒失聲的人,可能也會面臨和爸爸一樣的煩惱。

Jason從小就對科技感興趣,小學在上海讀書時,就上了組裝機器小車的課外班。來到香港的中學裏,他先是自學網頁的搭建,後來又加入了發明家俱樂部,開始接觸手機應用的開發。想到爸爸每天的困難,Jason決定做一款幫助乘客坐小巴的APP來「練練手」。

這款程式的界面類似地圖,用戶可以選擇下車地點,當系統偵測到終點接近時,手機就會自動發出「司機,有落,唔該!」

這並不是Jason設計的第一個APP。

今年只有17歲的何一非(Jason),Jason目前是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的中五學生,已經開發了七個APP。在他的中學裏,和他一樣的IT達人一起組成了社團Inventors’ Club(發明家俱樂部),通過自己的小發明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今年只有17歲的何一非(Jason),Jason目前是香港聖士提反書院的中五學生,已經開發了七個APP。在他的中學裏,和他一樣的IT達人一起組成了社團Inventors’ Club(發明家俱樂部),通過自己的小發明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加入發明家俱樂部之後,他做的第一個嘗試,是一款統計字數的應用程式。「當時瀏覽app store,發現還沒有同類的應用,就試著做了下。」Jason說。直到現在,這款Jason最早開發的,也是最簡單的一款APP,每天仍有四五位用戶下載。

Jason最滿意的一個APP,是用來協助人背古詩詞的。當時他觀察到,學校裏有些同學對背古詩詞很頭疼,就做了一個小遊戲,打散古詩詞的詞句位置,用戶要自己還原出原本的順序,以此增強記憶。Jason通過這款APP學習了不少界面設計和排版的知識,他為此頗為得意,就決定再做一個APP專門練習界面設計。

這一次,他用了一個帶有黑色幽默的小點子,幫助人們「倒數生命」。這款應用叫 “Lifetime”,只要輸入自己的出生日期和預期壽命,就可以查看自己的生命還剩餘多少年、多少天、多少分鐘,甚至多少秒。Jason希望這個定時炸彈一般的計時器可以提醒人們時間的流逝。

Jason說,開始自己動手開發之後,就會發現學校社團裏教的知識並不足夠,每次遇到知識難點,他就上Google研究和自學。學會了新的技能,就再做一個APP繼續練習。就這樣邊做邊學,去年到現在,Jason已經開發了七款手機程式,原理都很簡單,不曾超出中學知識的範疇,但都能很好地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小問題。

野心勃勃的發明家俱樂部

在Jason的中學裏,類似的發明狂人不只一人,他們組成了一個藏龍臥虎的發明家俱樂部,每個人都嘗試用科學技術,解決生活遇到的難題。

今年中四的王思勤是Jason的同學,他發現香港現有的天氣預報常常不能準確預報自己學校所在區域的天氣狀況,於是與好朋友黃諾謙一起在學校裏搭建了一個小型的氣象站,希望通過這個氣象站更準確地紀錄學校範圍內的氣溫和風向變化。這僅僅是第一步,最近,他們還有一個更野心勃勃的設想,就是將氣象站的數據與學校的電氣系統相連,在指定氣溫下自動開關冷氣,減少電力浪費。

聖士提反書院每年都有一次越野跑,參與人數多,路程長,用傳統的方法很難準確紀錄參賽者的成績,於是Jason應用蘋果公司用於藍牙定位的iBeacon技術開發了一款應用程式,可以實時監測每位選手的位置。另外,越野跑的路程長,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Inventors’ Club的四位同學,又一起開發了一個簡單的GPS程式,運動會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這款程式,將帶有地點標記的相片上傳到一個統一的平台上,如果出現緊急情況比如學生暈倒,組織者就可以知曉。

現在,伍時賀是這個發明孵化器的負責老師,他在中學教電腦科已經十年光景,去年開始,他加入了學校成立不久的Inventors’ Club,指導同學們製造小發明。科技業一日千里的發展,伍時賀也必須不停惡補知識。「十年前,我只需要教授簡單的軟件應用就可以了,但現在,大家都對手機應用程式的開發更感興趣。」伍時賀說。

 Jason雖然也會參加DSE,但主要精力放在了申請美國大學上。他最想攻讀計算機,畢業後自己創業,而對於申請美國大學,從小開發APP的經歷,為他的申請增色很多。
Jason雖然也會參加DSE,但主要精力放在了申請美國大學上。他最想攻讀計算機,畢業後自己創業,而對於申請美國大學,從小開發APP的經歷,為他的申請增色很多。

政府大力投入,科創從娃娃抓起?

在創新科技的領域,近年的香港一直被視為低迷停滯。去年9月,世界經濟論壇公布《2016-2017全球競爭力報告》,香港競爭力比前年下跌兩名,報告指出,香港在基建方面名列世界第一,金融業發展完善,但在市場規模和創新這兩個領域卻表現較差。

近年來,香港政府大力推動創新科技的發展,成立創新及科技局,支持科技創業,而在教育領域,則在2015年開始投入資金和資源發展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等領域。2016年,教育局發表報告,提出改善中學課程結構,加強教師培訓,並向每間中學和小學一次性各發放20萬和10萬,資助STEM發展。

不過,在伍時賀看來,在現有教育體制之下,STEM的發展始終頗受應試教育文化的負面影響。對於香港本地升學來說,大學收生仍以中學文憑試作為主要依據,STEM教育對提高考試成績並沒有立竿見影的幫助,也就自然而然地在不少學校的課程中被弱化了。

而Jason則少有這樣的煩惱。他雖然也會參加DSE,但主要精力放在了申請美國大學上。他最想攻讀計算機,畢業後自己創業,而對於申請美國大學,從小開發APP的經歷,為他的申請增色很多。

出國讀書,也是Jason身邊不少同學的第一選擇。聖士提反書院是香港一間地區名校,學生家長多是中產階層,家庭條件優越,這為STEM教育提供了有利條件。

伍時賀對此有切身體會。十年前,他還在天水圍一所屋邨的中學教書,那所學校的學生,有些家裏還沒有電腦。遇到學生需要用電腦完成的活動,他便要把學生安排回學校進行活動。假期時,可能還要在外另找公司提供場地。而在聖士提反書院,開發一款iOS系統適用的APP需要用到的蘋果電腦,多數家庭可以輕鬆負擔。

不過,在伍時賀看來,儘管目前學校的學生家庭狀況較好,學校也得到了教育局的專項資助以開展STEM教育,但在資金上仍顯得並不足夠。為了讓學生們了解科技業的最新成果,伍時賀會帶同學去參加科技展覽,推廣自己的小發明。而科技展覽的入場費動輒幾千元,學校贊助之後,他仍要自掏腰包,出錢負擔一半的費用。

伍時賀覺得,在推廣STEM教育的過程中,政府還可以做的更多:「STEM的推行不簡單,要有相關專業的老師,不停進修認識新科技應用,過程中的費用不少,老師很多時候要自掏荷包,新科技應用的設備也很昂貴,科技是一日千里,我們要怎麼以有限資源讓學生跟上這些發展,真不簡單。」

不過,讓伍時賀開心的是,身邊的少年們對發明充滿熱情。最近一段時間,Jason和兩位同學正在著手做一款新的APP,這次發明的靈感,是困擾伍時賀很久的失眠問題。同學們自己研究發現,失眠的出現和人體內自主神經的健康水平關係密切,而這一指標,可以通過人的心率數據來衡量。現在,Jason正和兩位同學合作,他負責程式開發,另兩位則負責數學分析和理論支持。他們計畫利用在淘寶上購買的外接設備,檢測用戶的心率數據,反饋到APP上,從而根據自己在閱讀科學研究時的發現,提出對不同心率水平的人不同的健康建議。

(尊重受訪者意願,文中彭小真為化名。)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1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Samgor:外國的巴士和香港的巴士一樣,都有行車路線標註在車上,到站前也會有語音、文字提示,到站也一定會停車,不僅是語言問題,對不熟悉環境的人來說容易適應得多。香港小巴的特殊之處,不在於用粵語喊出那幾個字,而在於,1、不是有站就停,而是需要有人叫才停車,2、車上沒有路線標示,非常熟悉這條路線的人才可駕馭。就這兩點而言,香港小巴是很不適合外地人,包括不熟悉這個區域的非本區人的。Jason做這個APP幫人解決實際問題,很sweet。

  2. @默理斑 咁就睇下假如我係香港廣東話講得唔好,會比人歧視多。定係講普通話唔好會比人歧視多.乜都話上一代,人地唔融入咪唔融入咯,邊個話黎香港一定要識廣東話?宜家就連個app都唔比人用?

  3. @9_9OOps 所以我講「新移民唔應該用小巴App」,你反駁我話遊客、盲人點點點?不要攻擊稻草人,OK?
    另外,容我澄清下我之前意思,上一代新移民都係由「唔鹹唔淡」嘅廣東話開始講,就好似部份香港人返大陸會用唔標準嘅普通話交流。點解要連幾句簡單說話都靠App,唔肯親自同本地人交流?

  4. 講真,真係7都喊。用個app黎叫落車,仲7過用普通話叫“司機有下”。
    長期搭邊洗驚唔知邊度落,如果去外國搭巴士唔識英文,係唔係就唔落車?

  5. @默理斑 所有新移民學習廣東話都需要時間,咁係咪冇精通廣東話情況下唔應該出街?呢d app我覺得可以幫助新移民迅速融入社會,聽多幾次app嗌“唔該有落”咪識講lor,你估個個都好鐘意用app同人溝通架,會比人笑架

  6. 令人敬佩的觀察力與同理心

  7. @默理斑 你的意思是無論美國南非阿富還是日本韓國和內地人,來了香港最好都學會流利粵語,流利地說那句「唔該,有落」,所有人都用一個模子來生活?

  8. 另外,整天上一代上一代如何如何,敢情這社會不要進步。
    自己就要各種方便生活的APP,出外旅行或是公幹有GPS地圖看,有簡單翻譯APP可用,萬事輪到新移民就要立刻打回上一代要乜沒乜嘅境況,恨不能人從1945開始過。
    (不過文中那例子是不是太……極端,叫落車都不敢,不如先去讀一個正經不免費,跟課本、要考試的廣東話班啊)

  9. 樓上似乎忘記這世界上有個族羣叫「遊客」,或者說樓上不管去什麼國家旅遊之前都會先將當地語言學到流利才前往?
    另外,對路癡來說,就算廣東話練習到再熟練也無濟於事,因爲他們的問題是根本不知道在哪裏落車。比如如果文中那位「彭小真」是個超級路癡,她在香港或者任何城市(哪怕是TA家鄉都一樣)都找不到路。所以這個APP的GPS導航還是很好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1684)
    同理,盲人、遊客、無法講話的人都適用。
    當然,有人可以說,爲什麼要爲路癡和其他有這需求考慮和設計APP?原因很簡單,別以爲你自己可能屬於大衆就忽略小衆的生活方便。無障礙通道、殘廁、盲道、導盲犬、針對讀寫障礙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個個都基於小衆的要求,不要以爲肉眼看不出來的小衆就不值得關注,OK?

  10. 我覺得新移民唔應該用小巴App,係其他乘客面前連一句「唔該有落」都唔敢大聲講,甘練廣東話要幾時練。上一代大家都係甘融入香港,點解宜家部分知識水平高既人要怕被歧視,堅持係香港對本地居民講普通話?

  11. 樓上,不是所有小巴線路都有呢,而且大喊一聲是很普遍和有效。

  12. 这也叫发明么。。。

  13. 我以為小巴或公車的坐位或車窗附近都有按鈴下車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