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梅鐸」黎瑞剛每次來香港,只要有空,都會交託一個任務給我:「老占,你可否介紹一些有想法的年輕人給我?我認識的全部是大老闆,企業家……」
又要年輕,又要有想法,最好事業有成,真不容易!想起了一個,《100毛》的林日曦。聯繫上了,林腦細(註:林日曦的自稱;「腦細」與粵語中的「老細」——「老闆」之意——諧音,嘲諷做老闆的人缺乏頭腦)說:「老占,我們這一代,普遍恐共反共,不如不見。」後來這個小故事,林腦細在接受壹週刊訪問時也有提及。
香港人稱TVB無綫電視台為「無記」,林日曦創辦《100毛》雜誌後,2015年再成立網絡傳媒平台「毛記電視」(註:粵語中「無」「毛」諧音),內容主要以惡搞、「抽水」及「曲線」形式諷刺時弊,其背後就是揶揄無綫電視近年創作水準低落,媚共恐共,自我審查。
TVB是香港第一家商業電視台、最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最大的影視娛樂媒體,也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香港幾乎所有娛樂明星的搖籃,劉德華、梁朝偉、周星馳、周潤發、劉嘉玲、古天樂等最當紅的華人影視娛樂明星,均出自TVB藝員訓練班。
黎老闆不錯,是可託之人
黎瑞剛與TVB的「結合」,起始於2009年的一天。他給一個駐香港的舊部屬勞有林撥了一通電話。
「你認識TVB的方逸華嗎?我遇到XXX,他說他『有辦法』。」
「我認識,」勞有林不假思索的回答。勞有林後來講,掛了電話,頭冒冷汗:他認識方逸華,都是公眾場合。但方逸華絕對不認識他。怎麼辦?但,「能說不認識嗎?」
方逸華是香港傳媒娛樂大亨邵逸夫的夫人,TVB王國的實際掌門人。2009年期間,這個王國正面臨易主的歷史關頭。各路超級富豪、娛樂大亨紛紛來敲門,黎瑞剛也是其中之一。但許多人連門也找不到,枉論見方姐。
勞有林是SMG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香港辦事處的首席代表,他先撥通TVB新聞部內部電話,內部問內部,得到了方姐秘書電話。一接一轉,居然傳來方逸華的一口老上海的聲音。
「方姐,我是上海電視台香港辦事處的勞有林。受我的老闆委託,向您致敬。」
「喔!你老闆黎瑞剛。知道知道。」「他要見我。不敢當。不敢當」「好的。你先來。」
於是,勞有林氣宇軒昂地去了TVB。他形容,在邵氏公司寬敞的客廳裡,方姐戴著一副優雅的茶色眼鏡說:邵先生不缺錢,如果有人認為我們是缺錢,想套現,那就拜拜,見也不要見了。邵先生要把TVB交給一個對電視和娛樂有深度認識,能把TVB繼續保持華人電視娛樂領先地位的人。這個人年紀還不能太大。黎老闆不錯,是可託之人。
2016年10月17日,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宣布,經香港政府特別批准,並經董事局選舉,任命黎瑞剛為董事局副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十天之後,黎瑞剛履新邵氏兄弟董事長,在香港宣布公司未來兩年的電影片、電視劇,以及綜藝計畫。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就是邵逸夫在1958年於香港成立的娛樂旗艦,經營多間戲院及電影發行,直至仙遊。
「中國梅鐸」是怎樣煉成的?
黎瑞剛不多驚人之語,但在中國文化產業,他是一位無法忽視的標杆性人物。
他所主持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中國內地、香港、北美、歐洲、日韓、東南亞及全球其他市場投資和管理著一大批行業領先企業。旗下運營及投資的影視公司,除了落戶香港的TVB、旗艦影業、邵氏兄弟以外,其他還包括:
和世界最大的巨幕電影系統開發商IMAX共同成立的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IMAX中國;和《功夫熊貓》出品方、荷里活動畫電影公司夢工廠合資運營的東方夢工廠;荷里活影視製作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出品《琅琊榜》、《歡樂頌》等爆款劇集的中國知名影視劇製作公司正午陽光;出品《中國好聲音》、《中國新歌聲》等綜藝節目的星空傳媒/燦星製作及其華語電影片庫Fortune Star;此外還有中國最大的二次元娛樂社區B站、以及幾十家內容及科技公司。
這些產業橫跨內容、平台、技術、服務,並在細分領域積極進取,完整布局了一整個互聯網和影視娛樂帝國。黎本人「中國梅鐸」的稱呼也是由此而來 。
黎瑞剛1991年從復旦大學本科畢業,1994年研究生畢業,第一份工作在上海電視台做電視編導。學生時代,他的論文主題是研究中國新聞史。翻閲民國的舊報紙、舊雜誌,他說:至今能清晰地記得在舊報紙的油墨氣息裏,聞到歷史的温馨和血雨腥風的感覺,在歷史的味道中有種神聖感。他說,當時認為自己可以未來像前輩們一樣,成為「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新聞事業傳承者,將新聞紙的事業發揚光大。
2011年,已經做過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總裁、上海電視台台長、上海東方傳媒集團總裁的黎瑞剛被調任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辦公廳主任。讓人意外的是,一向長袖善舞,上任僅一年,他卻主動請辭,重返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擔任總裁,至2014年被免職,留任董事長。黎瑞剛二進文廣時,國企改革興起,新媒體發展對於傳統電視媒體的刺激又使得整合勢在必行,如何將旗下不同的業務、部門、人員整合,如何協調員工和股東利益,如何進行資本和資源的整合,每一件事情都很棘手。黎瑞剛帶領團隊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了整合,合併完成不久,黎瑞剛便徹底離開了體制,開始投入新事業,「華人文化」的運營中。
他個人的媒體職業生涯,也是傳媒產業向過去告別的一頁歷史。
2015年9月,黎成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團成員。這趟訪美,談成華人文化聯手TVB,與美國知名電影公司華納兄弟宣布合資成立旗艦影業。旗艦影業總部設在香港,在洛杉磯和北京設有分支機搆,對接香港多年來積累的專業人才和產業經驗,目標定位是開發和製作華語和英語大片,面向全球市場發行。
TVB+邵氏+華納兄弟,在產業布局上看來前途無限。但是發展到今天,成立了將近半個世紀的TVB,核心競爭力還在嗎?是不是正在流失、正在被肢解?這樣的買買買,會不會把言論自由也同步收緊?
我問他:「是不是共產黨的錢?」
我問他現在的錢哪裏來的?「是不是共產黨的錢?」「不是不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也有。」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最初成立於2010年,彼時黎瑞剛還在SMG擔任總裁。當時基金的發起人是國開行和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後者的股東是SMG、上海精文投資、上海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其他LP還包括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隸屬招商局旗下的深圳天正投資、上海報業集團等。這是中國第一個獲得發改委備案批准的文化產業類基金。
儘管如此,香港社會有關「TVB被中資收購」的消息和由此引發的對言論自由的擔憂,不絕於耳,甚至成為了關於TVB以及媒體產業討論的主旋律。
言論自由問題是TVB要面對的危機之一。此外最大的危機,就是它距離新媒體的世界還很遠。
TVB本質上仍是一個傳統媒體公司,而不是新媒體公司。今天坐在TVB董事局的大多數人,李寶安、酸薑(總經理鄭善強)、殼王(主席陳國強)、樂小姐(助理總經理樂易玲)、Felix To(助理總經理杜之克),他們的基因都不是互聯網,沒有技術出身,也沒有互聯網通信技術出身,這個東西是沒有辦法跨越的。
這年代,太老就是過錯。60年代出身的黎瑞剛2016年年初專門招了一個90後的年輕人,可以跳過所有其他分管業務的總裁,直接向他彙報,而且橫跨所有行業,每週遞交一份報告,報告的內容是關於年輕人喜歡什麼網站、關注什麼熱點、從語言系統到生活方式出現什麼新動靜。他希望藉此給黎瑞剛由此為自己插上一枚人造衞星,接收來自90後甚至00後的二次元世界的訊息。
然而,TVB仍然面臨著核心競爭力快速流失的狀況。無論多元化發展的戰略、產品本身、還是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它受到的挑戰和追趕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這些問題和言論自由一樣,會是擺在黎瑞剛面前,最大的難題。
文章很有意思,但图表设计真是悲剧
請問「履薪」是否應為「履新」?
應為「履新」,已修正,感謝關注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