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紅包正在顛覆中國金融的「教皇子午線」

猴年除夕,微信、阿里、百度在紅包市場廝殺不已。紅包只是一塊敲門磚,互聯網企業的真正目的在於,切入金融交易,與代表着傳統壟斷金融的銀行一決高下。
中國上海金融區。
大陸

編者按:這也許是一則關於中國經濟的寓言。如同當年西班牙派出一位冒險家發現了新大陸、教皇只能重新劃分子午線一樣,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通過微信紅包,領到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入場券。猴年除夕,微信、阿里、百度在紅包市場廝殺不已。紅包只是一塊敲門磚,互聯網企業的真正目的在於,切入金融交易,與代表着傳統壟斷金融的銀行一決高下。某種意義上,這些互聯網企業猶如冒險家哥倫布,正在衝破原有的市場格局,衝破教皇子午線的束縛,進而讓世界變得越來越規則和公平。

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正在進行一場顛覆戰。圖為微信新年電子紅包。攝 : Imaginechina
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正在進行一場顛覆戰。圖為微信新年電子紅包。

500年前的歐洲大戲正在中國上演。

彼時,地理大發現以來,西班牙和葡萄牙正為如何瓜分世界劍拔弩張,1493年,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出面仲裁: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裏格的地方,自北向南劃出一條分界線,西屬西班牙,東屬葡萄牙。史稱「教皇子午線」。

在中國,各大銀行在金融市場的盤踞曾如同「教皇子午線」這般固若金湯,但現在,由於這些傳統的壟斷金融企業無力降低自身的運營成本,以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為首的互聯網金融,正在進行一場顛覆戰。

紅包「三國殺」

2015年除夕夜,騰訊旗下的微信app與CCTV春晚合作,對於一個手機用戶來說,只要你安裝了微信客戶端,便有機會通過「微信搖一搖」功能,獲得騰訊的紅包——將銀行賬戶綁定至微信,微信錢包裏的金額就可以與網上銀行賬戶自由流通,變成真金白銀;不綁定,它就永遠只是困在手機顯示屏上的一個數字。

一夜之間,按照騰訊公布的數據,2億張個人銀行卡因此綁定到微信,而同樣是開發2億用戶,阿里集團的支付寶用了8年時間。對於馬雲來說,8年是痛苦漫長的,阿里的平台上有上千萬個交易客戶,如果都是五花八門的銀行卡交易,整個交易就會很混亂,甚至低效,結算系統都綁定到銀行,對於馬雲來說,沒有一毛錢的好處,所以,馬雲跟各大銀行簽約,自己推出第三方額交易支持工具支付寶,銀行卡的錢進入支付寶,交易客戶就可以在交易平台上無障礙對接交易。當然,隨着規模的擴大,支付寶發展壯大,為阿里集團的類金融打下基礎。尤其是在騰訊的微信沒有面世之前,支付寶簡直就是一股獨大。

微信通過CCTV春晚綁定銀行卡的速度超乎馬雲的想象。第三方數據運營商易觀智庫提供的數據表示,2015年微信紅包除夕夜當天,紅包總發送量超過10.1億次。微信紅包越來越熱,這意味着原本只有單純社交功能的微信,正在分走支付市場的蛋糕。而一年之前的2014年除夕夜,馬雲對微信還不屑一顧——那時微信紅包的發送僅1600萬次,在支付寶面前,微信連個小弟弟都算不上。但接踵的2015年,「小弟弟」坐上火箭上天了。

馬雲誓言要把失去的城池搶回來。

2016年,馬雲聯手CCTV春晚,自掏腰包砸出2.15億元現金,對微信紅包發動進攻。阿里集團苦心撰寫了足以在手機上翻十幾屏的遊戲規則:用戶需要在支付寶app的紅包界面上搜集「福」卡——「福」卡可以通過邀請好友、與好友互換等手段獲得——只有集齊了五類「福」卡,才能參加平分阿里提供的2.15億獎金。儘管有11億對朋友參與了支付寶的紅包遊戲,最終集齊5類「福」卡、分得271.66元現金的只有79.14萬用戶,這讓絕大多數無緣共享紅包的用戶心灰意冷。

騰訊跟阿里集團在猴年除夕徹夜廝殺後,最終,第三方獨立數據給出了勝負大案,阿里慘敗——2016年春節,有5.16億民眾自主發送微信紅包數超過321億次,覆蓋了全國75%的網民,相較於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了近10倍。而馬化騰並沒有給民眾發哪怕一分錢的紅包。

兩大財團惡鬥之時,BAT(指中國互聯網三大巨頭百度、阿里和騰訊)三足鼎立的另一足——百度錢包也突然闖出來,殺出了一條血路:沒有複雜的遊戲規則,也沒有壟斷社交通訊工具,更沒有站到CCTV的舞台上。做技術出身的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發揮技術優勢,只要用戶對着手機百度APP喊出「過年好」的口令,百度的語音技術就能喚起福袋九宮格界面,你只需隨手鍊接其中3個福袋,就可以獲得現金和各種優惠券。百度更用上了圖像識別技術——只要你用手機百度APP拍攝春節期間的「福」字,手機百度就可自動識別拍攝物,並智能地為用戶送上與「福」字有着同樣吉祥寓意的福袋禮包。當技術變成春節紅包遊戲,百度錢包在大年初一中午12點,被打開了112億次,百度發出42億元福袋,其中現金超過3億元。

建立「資金池」,成為一家虛擬銀行

紅包而已,百度跟阿里集團為何要砸出重金,與騰訊血拼到底?

現在,阿里跟騰訊已經壟斷了第三方支付市場超過85%的份額。很顯然,百度不想袖手旁觀。

第三方支付市場可以循環於銀行系統外,進行獨立交易支持。取得第三方支付的交易入口,意味着可以獲得強大的資金交易機會。

在銀行牌照向民營資本開放之前,中國的資金交易一度是以國有銀行為首的金融機構壟斷,它們在中央銀行的支持下,國有銀行通過固定而又壟斷的息差,猶如吸血鬼一樣躺在那裏尸位素餐。企業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主動進貢自己的血汗錢。

現在第三方支付正在試圖通過社交,開闢一個巨大的場外資金交易市場。

紅包交戰中,一個要素往往被忽略:資金池。

在用戶通過社交完成紅包在法律意義上的交易過程之中,無論是微信、支付寶還是錢包,都會形成一個強大的現金流,這筆現金的流動完全循環在壟斷銀行體系之外,最終在支付工具的擁有方進行短暫或者長期的沉澱,這個蓄水池一般的資金空間被稱為「資金池」。無論是微信、支付寶還是百度錢包,看上去這只是一夜之間的現金流,而在中國數億移動端用戶支撐下,實際上是形成一筆幾十億元的長期現金池。而藉助紅包這塊敲門石,這個支付入口將輕易獲得熟人社會的信用擔保,為用戶習慣提供心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會擺脱銀行壟斷的入口交易,在支付入口企業形成一個強大的類金融虛擬銀行。

現在流行於互聯網企業的場外資金池,一度是中國前首富黃光裕所冒險試驗的。黃光裕創辦的商業連鎖巨頭國美集團在經營過程中,通常先由供應商提供商品,然後國美在兩到三個月內給供應商結算一次貨款。這兩到三個月內,國美可以將已經銷售的貨款建成一個資金池。黃光裕試圖想通過延長結算供應商貨款的方式來擴張自己的資金池,這樣一來,他就可以更長時間地動用資金池中供應商的貨款進行其他的生意運作,國美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做成一家類金融企業集團。但由於擴張的過程之中需要權貴的保護,大量的灰色交易最終令黃光裕身陷牢獄。而現在,以騰訊、百度、阿里為首的互聯網企業,利用第三方支付建立了資金池,成功切斷了銀行與民眾的直接交易,甚至讓民眾對壟斷銀行既往的糟糕交易體驗失去了信心。

紅包,是互聯網集團們通過社交手段擠進壟斷金融的一個入口。圖為中國上海金融區。攝 : Feng Li/GETTY
紅包,是互聯網集團們通過社交手段擠進壟斷金融的一個入口。圖為中國上海金融區。

經濟轉型:互聯網金融PK銀行壟斷

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為什麼要冒險分食壟斷銀行的業務?

這是殘酷的中國經濟現實給逼出來的。現在,中國經濟在硬着陸的憂慮中,已經開始局部硬着陸。2016年春節前後,各省統計局公布當地2015年的GDP數據,2015年黑龍江GDP增速為負0.29%、甘肅表現更差,為負0.68%,以遼寧、山西為首的工業、資源大省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GDP增速分別為0.26%和0.32%。無論是東三省還是西北邊遠省份,產能過剩、企業成本居高不下,區域性的金融風險猶如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2008年開始,北京執政集團就喊出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口號,2015年GDP25年來首次跌破7%的背後,轉型升級的改革依然還停留在喊口號階段。

轉型升級實際上是一場經濟的改革,意味着要打破盤根錯節的利益交換,進行利益重組。中共的重組方法就是通過反腐來清除不願意讓出利益的集團。在「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等高壓的反腐態勢之下,無論是中央的政府部門,還是區域行政系統,都陷入系統的恐慌之中,整個行政體系的運作效率急速下滑。隨着中央跟地方國有企業腐敗窩案頻繁揭開蓋子,行政系統的惰性進一步弱化了經濟的運行效率。

反腐能夠遏制行政系統的貪婪,但是卻不能快速提升行政效率,甚至行政系統的不確定恐慌會傳導到經濟領域。如此一來,經濟生態遭遇嚴重的破壞,系統的生產效率大大降低,利潤率不斷下滑,銀行不良貸款率不斷攀升,最終導致整個經濟系統的生產成本高企。隨着行政惰性蔓延到經濟領域,產能過剩,金融風險不斷集聚,以至於企業融資成本、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和金融風險成了北京執政集團最關心的四大中國經濟頑疾。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7月14日曾經問詢一位央企董事長賀同新:貸款成本和去年相比有什麼變化?賀答與銀行互動良好,融資成本增加了3.3%,李克強當即對央企董事長的回答表示不信任,毫不客氣地追問:「你說的只是擺在明面上的費用,融資還有其他擺不到明面上的收費,這些佔多少?」國務院的官方網站「中國政府網」詳細披露了這一有趣的對話細節,可以窺見李克強對企業運營成本的焦慮。

2015年7月,工信部下屬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第三方評估報告顯示,中國企業平均的融資成本在10%左右,中小企業更糟糕,融資成本高達15%,甚至更高超過20%,而實體經濟淨資產的利潤率也只有5%-8%。

凡是可以普遍惠及各個階層和群體的金融服務最終以「普惠金融」的概念提出,一度是執政集團開出的良方。不過,被政府大力推行的這種普惠金融正處在野蠻生長的階段,一系列金融大案令執政者頭痛。從2015年底爆出的「互聯網金融平台e租寶非法集資500多億」 等系列普惠金融大案可以窺見,現階段中國經濟的回報率已經不足以支撐高息融資,大量冒險者開始鋌而走險。甚至2015年11月23日,山東一家互聯網金融平台「鑫利源」在官網發出「跑路公告」,附上兩張空空蕩蕩的辦公室照片。普惠金融的混亂令民眾們對政府的信任開始大打折扣,進一步推高了企業的融資成本。

隨着中國整體經濟的不斷下滑,壟斷銀行的高級執行層們更加謹慎風險,他們絕大部分人是頂着烏紗的金融家,他們享受金融家封號的基礎,也是烏紗帽。所以,壟斷銀行們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一定會緊縮中小企業的銀根,它們更願意同國有企業進行交易。面對嗷嗷待哺的非國有企業,第三方支付成為一個絕佳的資金入口。紅包切斷銀行同民眾之間的社交交易之後,可以將巨大的活期儲蓄資金源源不斷地吸引到壟斷銀行的體外進行循環交易,存儲到騰訊的零錢、阿里的支付寶以及百度的錢包之中,民眾就可以隨意脱離銀行進行交易支付。

顯然,無論騰訊、阿里還是百度,都已通過打車、餐飲外賣、生活用品交易等領域,在銀行體系之外成功建立了一個交易便捷的非壟斷性金融生態圈。壟斷金融猶如早年的葡萄牙,政府如教皇為它頒發了壟斷許可證,它們是過去時代的既得利益者,一路浮腫下來。而當壟斷的國有金融無法降低高企的成本時,互聯網金融衝出來,在多年積累的數據、信用基礎之上,它們可以快捷地完成交易,提高企業的運行效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紅包,便是互聯網集團們通過社交手段擠進壟斷金融的一個入口。紅包大戰看上去是互聯網巨頭們之間的戰爭,實質是政府通過銀行等壟斷金融控制經濟成本的能力在不斷削弱。紅包在改變社交生態的同時,更在同壟斷金融進行一場金融生態戰。

很顯然,馬化騰、馬雲、李彥宏他們已經成功。政府開始修改遊戲規則。2015年1月5日,李克強在深圳出席騰訊的微眾銀行的開幕式,標誌着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開業。此外,阿里的網商銀行、百度的百信銀行也獲得了互聯網銀行的許可證。

這也許是一則關於中國經濟的寓言,如同當年西班牙派出一位冒險家發現了新大陸、教皇只能重新劃分子午線一樣,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通過第三方支付切入到金融交易,互聯網企業們猶如冒險家哥倫布,越來越多的競爭者湧來,衝破原有的市場格局,衝破教皇子午線的束縛,進而讓世界變得越來越規則和公平。

此刻,它們已是火槍上膛。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