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蔡玉萍:二孩政策下中國女孩的命運

一日國家還在限制父母的生育權利,一日人民──尤其是農村父母──的認知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中國女孩被消失的問題是不會完全絕跡的。
中國北京,一個女孩與家人在街道上。

要數近期熱門話題,必是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因應人口老化的問題,改變由1979年起開始實施的一孩政策,全面放開二孩政策。中國政府的考量主要以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例如二孩政策會為未來提供多少勞動力。民間對政策改變的討論亦主要圍繞它的經濟影響──例如哪類別行業及股份會受惠。至於香港傳媒最關心二孩政策會不會引來更多水貨客搶買奶粉,更多中國居民來港產子和與港人競爭學位。但最受一孩政策影響的中國女孩──究竟其命運未來會不會因二孩政策的開放而受影響,反而看不到傳媒深入討論。

自一孩政策在1979年實施以來,因着傳統保守的重男輕女思想,無數女孩因為父母希望在計劃指標內生男孩,而被消失了。被消失的女孩可以是從未見天日,例如父母透過照超聲波預知胎兒性別,而選擇性中止懷孕及墮胎。被消失的女孩也可以是在出生後被謀殺或是被遺棄。中國的孤兒院所收容的孩子,以女孩為主。有的父母不忍心殺害或是丟棄自己的女兒,但又希望可以有名額生男孩及逃避罰款,於是不為女兒拿取出生證、上戶口。這些沒有戶口的女孩就算有機會接受初小教育,也沒有學籍可以參加高考,更因為沒有戶口而未能享有國家任何的福利。殺害或是丟棄女嬰多是發生在農村,但選擇性墮胎及將女嬰在戶籍上消失似乎在農村及城市也時有聽聞。除了以千萬計的女嬰因為中國的一孩政策而被消失外, 無數的婦女亦因為生了女孩被夫家嫌棄,而遭抛棄。

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但有社會學家的研究顯示,一孩政策亦使到獨生女兒在成長中得到父母投放較多的資源及關愛。這在城市尤其明顯。可能當父母決定將女孩生下來後,因為是唯一的孩子,就不會計較是男是女,亦一樣愛惜。父母亦因為女兒是唯一的孩子,唯一養兒防老的希望,而對她們抱有殷切期望。這大大增加了父母願意對女兒作出的栽培,女孩受教育的機會亦隨之增加。

同時因為一孩政策造成了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被視為次等的女孩在長大後,在婚姻市場上因男多女少,變得矜貴,往往有較高的議價能力。

換言之,實施超過30年的一孩政策對中國女孩的命運有着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被消失的女孩固然連基本的生存權利也被剝奪,沒有出生證及戶口的女孩淪為制度上的隱形人。但倖存的女孩相對過去的中國女性得到較多的教育機會及父母的栽培。

以此為分析框架,要評估二孩政策對中國女孩未來的影響,就必須要回答以下這些問題:

  1. 二孩政策會不會使到少些女孩被消失、被遺棄,及被在制度中隱形了?

  2. 二孩政策會不會顯著改善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的問題?

  3. 二孩政策會不會影響了女孩在家中的地位,影響了父母願意為女兒作出的投資及栽培?

第一及三條問題似乎比較容易估計,我相信二孩政策不會完全杜絕選擇性墮胎、殺女嬰、遺棄女嬰及不為女嬰上戶口等問題,但一定程度上可以紓緩及減少這些問題的嚴重性。一日國家還在限制父母的生育權利,一日人民──尤其是農村父母──的認知仍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以上我們討論的中國女孩被消失的問題是不會完全絕跡的。中國男女人口比例,尤其是在青中年年齡群中,失衡的問題仍然是會存在的。
相對來說,第二條問題就難回答得多了。二孩政策會不會影響了女孩在家中的地位視乎有多少的家庭真的會因為二孩政策而多生一個孩子。中國政府早已容許農村家庭有第二個孩子,如果頭胎是一個女孩。因此受二孩政策影響較大的是城市人口。很多中國城市的年輕夫婦,重男輕女意識比他們的父母要少。他們更擔心生孩子而帶來的經濟壓力及個人要負上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二孩政策未必會使他們願意多生一個孩子。就算有家庭真的因二孩政策而多生一個孩子,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家庭收入普遍有所上升,多一個孩子也未必會影響家庭可投放在女孩身上的資源。

以千萬計的中國的女孩在一孩政策中被消失了,我希望在二孩政策出台後,她們及無數中國女性的未來不會再一次在對此政策的討論中被遺忘,被消失!

(蔡玉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2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五年后三孩政策的发布,这三个问题似乎依旧没有被解答

  2. 希望重男轻女的封建残余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