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張育軒:大使之死、敘利亞的血,與土俄合作的虛偽

俄羅斯大使的死,再度凸顯了埃爾多安和普京合作的曖昧。

12月19日當地時間晚上,俄羅斯駐土耳其大使 Andrei Karlov 在參觀安卡拉詹卡亞區當代藝術中心(Contemporary Art Center of Cancaya Area)時,被一名休假中的土耳其警官當場射中八槍,隨後俄羅斯媒體宣布大使不幸身亡。根據報導,該名警官在開槍時,同時高聲呼喊「別忘阿勒頗(Aleppo)、別忘敘利亞、不管是誰參與到這場殘酷的行為當中,都將一個一個付出代價」。

這名槍手指的是近幾個月以來,俄羅斯對敘利亞大城阿勒頗的轟炸。阿勒頗是敘利亞叛軍的最重要也是最後的陣地,而俄羅斯的軍事行動,旨在幫助敘利亞的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府重新取回這個戰略要地。如果反對派失去這個立足點,敘利亞的政治選擇將只剩阿薩德政府或伊斯蘭國;從政治上來說,屆時阿薩德政府將居於不敗之地。

在敘利亞這個已經淪為大國博弈的戰場當中,俄羅斯與伊朗堅定支持著阿薩德政府,而美國、海灣國家和土耳其則支持反對派推翻阿薩德。所有參與方,都在「打擊恐怖組織伊斯蘭國」的大旗下,在這塊土地上各自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實際作為則是各懷鬼胎。

土耳其與俄羅斯的詭異合作

其中土耳其與俄羅斯近來幾個月的合作,是這場複雜地緣政治博弈詭異的一環。

如果論阿薩德的去留,土俄其實是站在相反陣營。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敘利亞關乎俄羅斯是否有港口可以進入地中海,是否能將恐怖分子擋在中東,而不至於影響到俄羅斯南部的高加索地區;再者,歐美所支持的反對派是一盤散沙,不如阿薩德更能確保敘利亞的穩定。從土耳其來看,介入敘利亞首先是確保庫德族不會壯大,以至於鼓動土耳其國內庫德族的自治運動;同時,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艾爾多安)一直試圖透過與溫和的伊斯蘭政黨交好,推翻阿薩德來拓展自己在中東的影響力。

然而現實政治的需求,拉近了兩國距離。土耳其與俄羅斯的利益交會點,在於共同確保敘利亞領土的完整,這樣可以同時限制庫德族和恐怖組織;兩者同時也反對美國的敘利亞政策。土耳其認為,美國想要以族群來重新塑造敘利亞,而俄羅斯根本反對美國所謂「民主化敘利亞」的計畫。土耳其同時希望藉由靠向俄羅斯,來獲得參與敘利亞未來政治藍圖的入場卷。

直接效果,是去年土耳其進軍敘利亞,在敘利亞取得制空優勢的俄羅斯既沒反對也沒支持。而俄羅斯則藉由拉攏土耳其與伊朗,搭配軍事行動,掌握了敘利亞政治未來的談判優勢,並且分化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從更大的角度來看,土耳其與俄羅斯的關係並非那麼公平,內涵也非毫無稜角,實際上更是互相猜忌防備。俄羅斯是藉由拉攏土耳其,作為自己擴張與突破美國經濟封鎖的合作夥伴;但土耳其外交政策過於獨立,難以控制。土耳其方近年來,國內主張土耳其應追逐自己的歐亞主義(Euraisanismts),執行「脫歐盟入亞洲」:未來應多和中國與俄羅斯交好,擺脫歐盟對土耳其的政治枷鎖。一方面,土耳其已經不再堅持申請加入歐盟,另一方面又拉攏北約增加對黑海的重視,避免黑海成為俄羅斯的內海。

對比起來,土耳其之於俄羅斯,最多就是一個不可靠的合作夥伴;但俄羅斯之於土耳其,卻是未來的靠山兼隱憂。

槍擊案控訴的敘利亞血淚

回到敘利亞,內戰可以持續這麼久的主因,在於參戰的各方都缺乏徹底消滅對方的能力。歐巴馬政府儘管口口聲聲支持反對派,實際上近乎任憑反對派在地面自生自滅,更不願意設立禁航區來阻止俄羅斯空襲。伊斯蘭國勢頭已盡,而阿薩德政府在黎巴嫩真主黨和伊朗革命衛隊幫助之下,撐到今天。直到去年底俄羅斯正式以軍事手段介入內戰,內戰的天平才大幅向阿薩德政府傾斜。

考量到川普與普京的友善關係,敘利亞的未來幾乎不可能跑到反對派手上。未來的關鍵在於所謂「後伊斯蘭國時代」(Post-ISIS era),敘利亞的政治未來該如何決定──針對這點,土耳其和俄羅斯恐怕不會完全一致。土俄兩國,都視敘利亞內戰為自己「大國崛起」的跳板,都試圖藉敘利亞將勢力擴展到中東。此刻現實政治的需求將兩國推到一起,但展望未來,隨著敘利亞內戰的結束,土俄合作恐怕難以持續深化。

俄羅斯大使的死,再度凸顯了埃爾多安和普京合作的曖昧。埃爾多安本想把自己包裝成敘利亞公正的代言人,一邊卻又和轟炸敘利亞的普京握手;而身為土耳其警官的槍手用八聲槍響,用敘利亞的血淚,控訴了這場合作的虛偽。然而隨著俄羅斯將此事定調為「恐怖襲擊」,意味俄羅斯暫時不想就此大做文章。現實政治的合作仍將壓倒短期的不愉快。

但長期而言,土俄根本的分歧仍在。兩個雙雙擁有大國夢的政治強人,國家距離這麼近,一山又怎能容得了二虎?或許最後兩國會共同體驗的,是犧牲在他們砲火下人們的怒火,轉化而成的暴力。土耳其已經經歷不少恐怖攻擊,俄羅斯則剛失去一個大使。

倒在血泊中的大使背後是一幅幅攝影作品;據俄國通訊社塔斯社報導,展覽主題是「突厥人眼中的俄羅斯」(Russia as seen by Turks)。早在18世紀俄羅斯意圖進犯君士坦丁堡時,突厥人就視俄羅斯為囂張蠻橫,而驕傲的突厥人會阻止其野心。時移事往,表面上當前土耳其邁向合作,但檯面下的對局張力仍波濤洶湧;而槍手與倒下的大使的畫面,也弔詭地成為展覽主題最新的一個註腳。

(張育軒,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編輯,倫敦大學UCL政治理論碩士)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4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感覺作者的觀點不太正確,俄羅斯也需要在國際上拉攏自己的勢力,而且土耳其的位置,對俄羅斯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是重要的,雖然這次能快速的複合是因為俄羅斯需要土耳其幫忙解決敘利亞問題,但我不認為最後俄土會撕破臉。但是政治本來就是如此,為了達成目標我可以去做任何的事情。

  2. 大国角力,反对派只是棋子,或者是,是弃子
    当年对叙利亚国民使用沙林毒气的政权竟然保住了,呵呵!难怪叙国人要离开那个国家,哪怕是漂洋过海,冒着死亡的危险。

  3. 感覺作者很愛表面解讀了,政治事件只看人情,大使這麼容易刺殺啊。

  4. 民主教主霍梅尼?去死啦!
    寧要"tyrant"巴列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