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的硝煙散去,一部分關心世界未來的眼光就轉移到了歐洲。去年英國意外脱歐、意大利改革公投失敗,歐洲的前景捉摸不定。今年4、5月要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吸引了諸多眼球。
早在去年,就有不少人預測,由於左翼的混亂和分票,以及法國共同阻止極端勢力的「共和陣線」,中右翼共和黨將會穩操勝券。前總理菲永(François Fillon,費雍)獲得共和黨提名後,不少分析人士都預期他會是下一任總統。
然而,由於菲永激進的右翼經濟、文化政策,在移民政策上靠攏極右翼的國民陣線,以及在近期身負醜聞的影響,不僅僅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瑪麗娜·雷朋)的支持率水漲船高,呼聲甚上,甚至在法國中左翼,也有黑馬崛起。本已被認為毫無懸念的法國大選,又陷入了混戰。
一方面,勒龐趁亂當選的可能性正在上升;另一方面,法國人似乎也有了在右翼和極右之外另尋他路的機會。能形成如今的局面,除了菲永的醜聞以外,還因為兩名出人意料獲得支持的候選人:獨立的中間派參選人馬克朗(Emmanuel Macron,馬克宏)和社會黨的激進左翼參選人阿蒙(Benoît Hamon)。
下一屆總統失去懸念?
法國的慣例是,如果在總統選舉第二輪,有一名極端立場的政客進入,那麼絕大多數選民將會組成「共和陣線」,所有的主流政黨也會號召支持者為僅存的主流候選人投票。在2002年,正是這樣的機制讓意外以18%的支持率闖入第二輪的老勒龐鎩羽而歸,在第二輪投票中毫無進益,最終以18%比82%的懸殊差距敗於希拉克。
2016年執政黨社會黨政績不佳,民調一路下滑,兼之激進左翼梅朗雄(Jean-Luc Mélenchon)強力分票,左翼似乎已經在2017年毫無希望。人們一度認為,法國共和黨的提名人就是下任總統。而在右翼初選中,作為「黑馬」殺出的菲永意外淘汰前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özy,薩科吉)和中右翼候選人阿蘭·朱佩(Alain Marie Juppé)獲得提名。
菲永以嚴厲的經濟自由化政策和收緊移民政策獲得共和黨選民的支持,又以清廉、清白的個人履歷攻擊污點重重的薩科齊。他主張全面改革法國的經濟體制、大幅提高勞動力市場彈性、為企業界鬆綁、試圖私有化醫療體系、提高退休年齡,這些典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也讓菲永被視作「法國的戴卓爾夫人(柴契爾夫人)」,激起左翼和中間派不滿的同時,被右翼寄予厚望。
有了共和陣線的擔保,不滿菲永經濟政策的選民也得迫於勒龐的壓力「捏着鼻子投票」,雖然這激起了「左派棄票」的擔憂,但從12月菲永獲得提名以來的民調來看,菲永似乎將以超過第三名平均5%的優勢進入第二輪,並在第二輪中以接近七成的得票勝券在握。
大熱門馬失前蹄
然而,黑馬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一系列醜聞讓大選局勢風雲突變,1月25日,菲永的妻子被發現以「助理」身份在議會吃空餉:雖然領取了高額的薪水,但卻從未實際工作過。爆料一出,法國媒體紛紛跟進菲永醜聞,挖出菲永妻子不僅在1998-2002年,還在1988-1990年領了兩年空餉。此外,菲永的兩個孩子也曾經以助理的身份領取過國家薪水,而當時他們甚至還只是學生。
隨後,媒體爆料稱菲永於2012年起在一家諮詢公司兼職,這家公司的服務對象,是涉及巴黎上市公司股票報價的CAC指數公司。如此一來,菲永所涉及的一系列醜聞,涉及總金額超過了一百萬歐元。雖然是否違法,都可兩說,但對標榜廉潔奉公、家室清正的菲永,這無異於當頭悶棍,民望迅速滑落。根據opinionway的民調,74%的法國人不認可菲永的解釋。雖然他已於2月6日宣布公布全部財產狀況、歸還妻子和子女在「空餉門」中獲益的90萬歐元,試圖最後一搏,但似乎已很難挽救頹勢。
目前,按照民調數據,菲永恐怕很難進入第二輪選舉。一度穩操勝券的共和黨,如今也亂作一團。菲永曾經承諾一旦被法院立案調查將立刻退選,但目前他像是打算繼續硬撐。阿蘭·朱佩已經明確拒絕作為替補人選,薩科齊則蠢蠢欲動,試圖讓共和黨議員逼退菲永。
在共和黨一團亂麻之時,曾經被認為毫無希望的左翼,卻重新聚集力量。
社會黨的左轉
現任法國總統奧朗德(歐蘭德)在2012年曾經以激進左翼改革者的身份挑戰黨內建制派,並贏得了大選。但他執政的五年中,經濟不佳、應對恐怖襲擊不利,間接促進了勒龐的國民陣線在2016年大區選舉中勢頭驚人。
奧朗德嘗試經濟上偏向自由化,讓左翼感到背叛,不少激進左派人士轉投支持民主社會主義,自稱是查韋斯同志的梅朗雄以表達不滿,而傳統右派則厭惡、反感這個以左翼激進派、「歐洲羅斯福」形象上台的「無能總統」。
在這種背景下,自稱桑德斯粉絲的阿蒙在社會黨初選中作為黑馬,於1月29日擊敗對手獲得提名。阿蒙試圖實行激進的左翼政策,包括發放750歐元的全民月薪、縮減每週工作時間到32小時、降低退休年齡至60歲。他又提出將法國當前特有的「富人税」擴大到全民徵收。這些政策使得社會黨的整體綱領迅速與梅朗雄陣營拉近,使後者支持率迅速從15%上下跌至10%。阿蒙的支持率則上升到17%左右,在主要候選人中排名第四,從而有了進入第二輪的一線希望。而即便阿蒙沒有贏下總統大位(這概率極高),他也將重塑社會黨的意識形態版圖。未來數年的社會黨,將會重新走向左傾,重塑整個法國左翼的政治生態——激進左翼政黨可能因此被擠壓,而社會黨也將面臨分裂的壓力和挑戰。
「黑馬」馬克朗為何崛起?
當阿蒙極力將社會黨向左拽時,另一股力量卻在吸引社會黨中的右派政客和選民,這就是堪稱本屆法國大選最大黑馬的馬克朗。馬克朗在2006到2009年曾經加入社會黨,隨後退黨。2012年,馬克朗應邀加入奧朗德內閣,並於2014年成為法國經濟、工業與信息部長,其時他只有36歲。奧朗德邀請馬克朗加入內閣,最初是為了團結社會黨中的「右翼」,隨後是為了請馬克朗主持社會黨的經濟改革方針。雖然這一方案在傳統左翼抵制下沒有完全實施,但卻使得法國經濟重新開始增長。為了改革,馬克朗在兩年部長任期內多次和奧朗德及總理瓦爾斯公開叫板,而他的中間派立場則被社會黨黨內攻擊。2016年,考慮再三後他最終放棄社會黨初選,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參選,並組建了自己的政治組織“En Marche!”(前進!)
馬克朗被認為是社會自由主義者(social liberal),強調在個人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基礎上重視社會功用,擴大政府職能以促進社會公正。但有著左翼激進政治傳統的法國左翼,拒斥「liberal」(自由派)的稱呼,認為這意味着資本主義。而法國傳統右翼雖然在經濟上被稱為極端自由主義(ultra-liberal),但往往用更保守的眼光看待國家安全、移民和社會文化議題。這種捆綁在法國政壇已經形成了慣例,從而在中間地帶留下了不小的空間。
法國近年來經濟形勢惡化,移民問題突出,左右兩翼的政策更加極化。而馬克朗則調和了左右兩翼:在社會和政治議題上持鮮明自由派立場,在經濟上則拒絕傳統社會黨的高税收、大政府、高福利政策,試圖減輕法國體制對企業主的壓力和限制,為了經濟增長而訴諸市場活力。
法國從2010年開始經濟增長困頓,勞動力市場缺乏彈性,福利體制僵化,而徵收富人税等方式無法對抗資本的自由流動,這都意味着法國需要一定程度上去管制,與工會力量和傳統左翼聯繫過深的社會黨難以承擔這一職能。另一方面,公立的、單一支付體系的醫療保障、最高工作時間和退休年齡都為法國人所習慣,右翼要改革這些政策的激進自由化措施,也難以忍受。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克朗用相對温和的社會自由主義。走中間路線的策略應運而生。他於2016年公開否認自己是社會主義者,同時宣布自己並不是ultra-liberal——這是屬於菲永的稱號。他表示自己是真正的中立派,「既不是左翼,也不是右翼」。
馬克朗的獨到之處在於,他指出法國面臨的真正的分野不是左與右,而是進步與退步,他則代表進步的方向:歡迎移民、支持全球化、支持女權和LGBT權益、支持更有活力的經濟政策、支持自由市場、促進教育、注重環保、注重科技。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法國主要候選人中唯一強烈支持歐盟,甚至被政敵攻擊為「聯邦主義者」(federalist)。在馬克朗看來,無論是激進左翼的反全球化、反自由市場和疑歐,還是右翼在社會文化上的保守主義、阻據難民、反對歐盟,都意味着某種倒退。這也許是馬克朗獲得支持的原因之一——在支持者看來,他的立場「代表了左右兩翼中最好的部分」。如今,馬克朗正在吸引偏右的社會黨人,如果此事成真,必定會進一步撕裂社會黨。
馬克朗年輕、沒有太多政壇經歷因而沒有包袱,在極端主義流行的當下,似乎是温和派選民的「救命稻草」。從2016的美國、英國到法國,建制派和傳統政客似乎越來越沒有吸引力。社會黨寥寥無人的競選集會和總票數慘淡的初選(2011年社會黨初選第一輪投票人數達260萬,本屆初選第一輪只有160萬)、菲永纏身的醜聞,似乎都印證着這一點。從民調來看,目前領先的勒龐和馬克朗,居然都不是主流政黨提名人。也許世界的政壇都在呼喚新面孔和反建制的勢力,而法國的這股反建制勢力,並不僅僅是像特朗普(川普)這樣的民粹右翼,還有被不少人認為代表進步的馬克朗。
距離法國大選的首輪投票只有不到八十天,法國主要候選人也紛紛開始了集中的造勢活動。醜聞過後,目前排名前四的候選人(勒龐、馬克朗、菲永、阿蒙)似乎均有機會,只不過有了去歲英美經驗在先,也許法國選民們投票的時候,會讓「黑天鵝」出現的機率,降到最小。
(真理的縫隙,社會自由主義者。愛好政治國際政治、哲學與社會科學。)
@JohnathanLee 基要派加左翼?真有意思
基進左翼,不是激進左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