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倪世傑:G20財長會議,特朗普經濟國族主義的前哨戰?

人工智能自動化浪潮、企業大減稅又侵蝕稅基,一個財政困窘的政府如何能使「美國再次偉大」?

製造業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論的核心,意圖將國際供應鏈拉回美國國內。這容易嗎?自二戰後,全球只有德國、日本與中國這三個國家成為傳統意義上的世界工廠,他們今天對美國都擁有龐大的商品貿易順差。但在當前生產智能化的趨勢下,更多的是靠機器學習與機械手臂完成工作,製造業本身能夠吸納的就業越來越少,所需的人才也越來越高端。除非,特朗普政府對較低效率的生產方式情有獨鍾。

班農待過美國海軍、高盛銀行、網路媒體布瑞特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的節目主持人,以及,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的首席執行官。
班農待過美國海軍、高盛銀行、網路媒體布瑞特巴特新聞(Breitbart News)的節目主持人,以及,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的首席執行官。

一個邊緣化的美國?

話說回來,將國際供應鏈拉回美國恐怕終將使美國民眾嚐到苦果。一旦美國開始「重拾製造業」,由於單位勞動成本較高,將使得美國民眾必須用更昂貴的價格消費國內生產的商品。班農面對的困境在於,他的半調子凱恩斯主義遭遇人工智能自動化浪潮,因為雇主不用給付工資給機器人,導致失業率增高,甚至連帶國民平均購買力降低,企業大減稅又侵蝕政府稅基,一個財政困窘的政府又要如何能使「美國再次偉大」?

另一方面,經濟國族主義卻也有可能因為歐陸政治的變盤而成為主流。例如法國國家陣線的勒龐(Marine Le Pen)有機會當選法國總統,將給予其他國家的民粹派莫大的鼓舞,她必然會效法特朗普的經濟國族主義,採取「法國第一」的保護主義政策。

亂世出梟雄。特朗普旋風正剛剛颳起,G20財長會議使國際社會與美國兩方面都處於磨合的狀態;一邊在不驚擾美國的前提下看看世界自由貿易體制能夠怎麼繼續走下去,另一邊則是在美國優先論的鮮明旗幟下,試試這個國際自由貿易建制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夠接受一個準備挑戰過去國際經貿秩序的美國。

特朗普在「國際自由貿易建制的齒輪摻了點砂」,使其轉動降點速,與其將其視為一個搗蛋者,不如說是提供世人重新檢視這套體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的絕妙機會。

(倪世傑,台灣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註一:「301條款」原係美國美國政府於1974年制定貿易法案(Trade Act of 1974)的第301條,內容主要針對對手國家對美國廠商施以歧視以及不公平待遇時,美國政府能夠以這一個國內法為憑藉要求與對手國進行談判,到1988年之後,有鑑於智財權以及政府採購相關商品在國際貿易中獲利的重要性與日遽增,遂於貿易法案中增加訂定「特別301條款」與「超級301條款」。以台灣為例,在1980年代,為解決對台灣的貿易逆差,美國透過301條款對台灣施加極大的壓力,台灣政府因此派出對美採購團,增加美國商品的進口,1989年,台灣政府表示會以保護智財權、降低美國輸台商品關稅以解決美國對台灣的貿易逆差問題。到1990年代後,台灣展開放鬆外資投資限制等自由化措施後,台灣已經不再如過往,需要承受極大的美國貿易報復壓力。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