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檔案解讀:美國在印尼「930事件」前後所扮演的角色已經還原?

10月17日部分美國解密檔案透露出驚人事實:印尼美國大使館和美國政府對印尼大屠殺介入極深!
2016年5月4日,75歲的Eko Soetikno手持當年被囚禁的照片。 1960年代Eko是一名學生,因涉嫌與印尼共產黨有關係,被政府未經審判就囚禁在布魯島(Buru island)14年。

1965年,印尼發生了「930事件」,之後所引發的大屠殺慘案,最少有50萬人被殺;今年10月17日,有部分美國機密檔案解密,其中透露出一個驚人事實:印尼美國大使館和美國政府對此介入極深!解密文件顯示,美方清楚掌握了這個事件的許多細節,包括當地穆斯林團體如何配合印尼軍方,對印尼共產黨(印共)核心領導、黨員和支持者進行有計劃的屠殺行動,以及印尼各地區死傷人數、受害者被逮捕和處死的經過等等。文件也顯示,美國政府非常支持這場印尼軍方展開的左派大屠殺行動。這些文件中甚至指出,是印尼軍方編造了中國共產黨企圖指使印共發動政變的謠言。由於解密文件的內容頗爲聳動,國際和印尼媒體都非常關注。

這次被解密的檔案總共30000頁,10月被公布的檔案屬於第一批共39件。檔案記錄了印尼美國大使館從1964年至1968年之間傳送回美國政府的機密報告。我們今天有機會看到這些檔案,這要歸功於非營利網站「國家安全檔案」(National Security Archives)與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歐巴馬)在2009年成立的「國家檔案解密中心」(National Declassification Center);這是他們的首度合作。「國家檔案解密中心」為什麼會選擇將這些檔案公開?這是因為印尼1960年代的大屠殺事件最近引起了國際輿論和大眾的關心,尤其是英國導演 Joshua Oppenheimer 針對大屠殺事件製作的兩部紀錄片《殺人一舉》(The Act of Killing)與《沉默一瞬》(The Look of Silence),讓更多人知道了這件慘案。工作人員把30000頁的檔案數位化後,最終會上傳到美國國家檔案館的官方網站供大家搜尋瀏覽。

「不能說的秘密」

毫無疑問的,這批檔案讓研究印尼歷史的專家學者更清楚的知道,美國政府究竟在當時掌握了多少情報。從細節上來講,這批檔案的確精彩。我閲讀了剛發布的檔案,直接可以感受到印尼第一任總統蘇卡諾(Sukarno)在當時舉足輕重的地位。同時身為印尼國父的他,從青年時期從事印尼民族主義運動開始,就深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因此他推行的民族主義運動,充滿了馬克思主義的色彩。於是儘管印尼軍方不願意服從蘇卡諾總統的指令,但是他們處理跟蘇卡諾的關係,卻是極度小心翼翼的。再者,雖然許多印共黨員已經取得軍方開始屠殺他們的消息,不過他們依然堅信蘇卡諾有能力保護印共。印共仰賴蘇卡諾的程度可想而知。

印尼軍方一直宣稱1965年9月30號深夜至10月1號凌晨,印共率領了一小批左傾的軍方勢力發動政變,蓄意殺害當時印尼武裝部隊的幾名最高將領,軍方對此稱之為「930」或「印共運動的背叛」事件(Pengkhianatan G30S/PKI),其後發生的大屠殺就是軍方發起的反撲行動。軍方的講法在時任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蘇哈托(Suharto)於同年10月發動軍事政變,推翻蘇卡諾政權並執政後,順理成章的成為「官方歷史」。從檔案中看來,這一切的過程美國大使館都有詳細的紀錄,因此也就變成現在解密檔案的一部分。

亞洲最早、東南亞最龐大的共產黨不但在這場屠殺行動中瞬間土崩瓦解,而且蘇哈托執政後「印共」或「左派」也變成了「叛國賊」的代名詞。既然是「叛國賊」,當然是人人得而誅之。 即使蘇哈托政權早已瓦解,但是社會在長期的反共教育與龐大的右翼勢力籠罩底下,「印共等於叛國賊」的講法在印尼仍揮之不去,所以大屠殺的受害者與他們的家人一直到現在都無法被平反。在印尼,1960年代的大屠殺事件已成爲大家不能說的秘密。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930事件」。一批左翼軍官被指聯同共產黨試圖奪權,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後,蘇哈托領導陸軍戰略指揮部趁機獨攬大權。蘇哈托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加諾政權,掌握實際權力。圖為印尼蘇哈托博物館。
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930事件」。一批左翼軍官被指聯同共產黨試圖奪權,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後,蘇哈托領導陸軍戰略指揮部趁機獨攬大權。蘇哈托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加諾政權,掌握實際權力。圖為印尼蘇哈托博物館。

美國政府和印尼軍方的合作

其實,研究印尼的學者很早就對軍方與蘇哈托政府建構的官方歷史提出各種質疑。已故知名學者、《想像的共同體》的作者 Benedict Anderson 在1967年就懷疑當晚發生的事件不只與印共無關,其實更反映了印尼軍方内部的矛盾和政治鬥爭。Anderson 和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同事 Ruth McVey 為此撰寫了俗稱為 The Cornell Paper 的報告,結果遭到蘇哈托政府駁斥,Anderson 也被禁止進入印尼長達30多年。

蘇哈托倒台後,各種對大屠殺事件的講法紛紛湧現,其中比較權威的著作有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教授 John Roosa 於2006年出版的
Pretext For Mass Murder: the September 30th Movement and Suharto’s Coup d’Etat in Indonesia。Roosa 在書中指出,印共和印尼軍方都有各自的盤算。由於印共一直主張「劫富濟貧」的政策,印尼軍方十分畏懼印共在民間的高支持度;當時一般的專家學者都認爲,如果印尼舉行民主選舉,印共一定是贏家。由於蘇卡諾在1959年廢除了民主選舉制度,印共難以施展實力,他們只好在蘇卡諾的保護傘底下尋求發展,而蘇卡諾也相當仰賴印共的組織能力和高人氣。另一方面,軍隊的高級將領們都非常反共,如果他們認爲蘇卡諾無法制衡印共而導致印尼落入印共的控制,將領們將毫無疑慮會發動政變推翻蘇卡諾。蘇卡諾、印共和軍方的三角恐怖平衡關係,是到了1965年才面臨攤牌的結局。

事實上在「930事件」發生前夕,首都雅加達充斥了印尼軍方勾結美國,隨時準備發動政變的謠言。Roosa 的解讀是印共主席艾地(D.N.Aidit)、艾地的一名特助和一小批偏左的軍方勢力企圖先發制人,打算綁架與美國勾結的將領,然後把他們帶到蘇卡諾面前「認罪」。殊不知軍方配合美國的部署正在守株待兔,等待印共採取非常行動,好讓他們藉機將印共和左派勢力一網打盡。印共在9月30號的深夜按照計劃展開行動,然而因爲計劃不夠嚴謹,過程中疏漏百出,包括錯殺了好幾名將軍,也無法取得蘇卡諾的支持,所以行動很快宣告失敗。接着軍方就用最血腥的方式剷除了印共和印尼的左翼運動。

美國政府在五六零年代透過反共軍方勢力干涉印尼内政是歷史事實。Roosa 在書中引用其他學者的研究,參考了許多解密文件,包括一小部分源自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報告;他追溯了美國政府和印尼軍方的合作關係,論證美國政府在大屠殺的事件中並不是坐視不理的第三者。例如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大屠殺進行時,曾提供印尼軍方通訊設備,協助他們散播反共宣導。最近這批解密的檔案證實了 Roosa 和其他學者對於美國和印尼軍方存在密切合作關係的講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據1990年5月21號《華盛頓郵報》的一則報導,幾名印尼美國大使館職員在受訪時宣稱他們曾經把印共黨員的名單交給印尼軍方。職位更高的駐印尼美國大使在受訪時,甚至誇口說美國掌握印共的資料比印尼軍方還多。印尼軍方是否利用這些美國提供的名單和資料屠殺印共黨員和支持者,我們暫時不能確定,但美國在大屠殺一事中,肯定不只是一個旁觀者。

比較遺憾的是,目前解密的檔案純粹是美國大使館和美國政府之間的機密文件和書信往來,如果想徹底理清美國政府是如何參與印尼軍方所展開的大屠殺行動,我們期待將來能有更多美國情報機構的歷史檔案公諸於世。

(蔡秀敏,新加坡人,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歷史系,專長為東南亞史。2015年起定居台北,目前是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駐店學者以及台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助理教授。)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1998年的那次,不知解密後會如何?

  2. 難怪印尼的老華人都很反美。大屠殺在印尼華人眼裡是揮之不去的夢魘,美國牽涉在內,即使不是針對華人,但也使他們反美的意向更堅定。

  3. 「直接可以感受到印尼第一任蘇卡諾(Sukarno)」漏詞?應為第一任「總統」蘇卡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