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專訪中國產業政策專家陳凱欣:中國式AI如何崛起,路向何方?

「人工智能領域的某些原理或主題,跟中國其他產業政策和科技發展是一脈相承。」

專訪中國產業政策專家陳凱欣:中國式AI如何崛起,路向何方?
2025年10月18日,深海科技創辦人梁文鋒的家鄉--廣東湛江市米歷嶺村的牆上繪有「AI」字樣和深海鯨魚標誌的壁畫。攝: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達志影像

當2022年末OpenAI推出ChatGPT,中國和美國的人工智能差距肉眼可見;但當2025年初Deepseek橫空出世,反映中美AI差距已經縮小。自此,中國AI社群的自信心增強,受到的關注倍增,輿論更認為DeepSeek是人工智能的「史普尼克時刻」,即是美蘇冷戰時期開啟太空競賽的時刻。

當下,當美國AI巨頭押注超越人類智能的AGI,以不斷堆疊的⾼投入、⾼算⼒模式沖擊前沿創新,中國AI領域則專注於另一條政府深度參與的路徑——推動應用落地,建立國產替代。8月,中國政府頒布「人工智能+」的路線圖,促使AI與經濟社會各範疇的融合。10月,中共中央第十五個五年規劃建議文件出爐,提出「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搶佔人工智能產業應用制高點」的目標,為人工智能的發展吹響集結號。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