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解讀| 端解讀:一宗中國間諜案,為何引發英國政壇焦慮?

從新疆到中國超級大使館,各種基於國家安全、產業利益、民主價值等的疑慮充斥英國政壇。

端解讀:一宗中國間諜案,為何引發英國政壇焦慮?
2023年2月6日,英國倫敦的大笨鐘前,手持擴音器叫口號的抗議者。攝:Frank Augstein/AP/達志影像

一宗無法進入法院受審的刑事案件,卻為英國政壇帶來超過一周的風暴。

這起案件引發兩黨領導人互相指控對中國政策搖擺、危及國家安全,政府也極其罕見地在短短四天內針對本案安排三次議會報告詢答。至於在野黨領袖更選擇將自己每周向首相提問的機會用於談論此一案件,捨棄當周多個其他重大政策議題,即使政府於同周首度證實可能即將增稅,也敵不過此一議題的重要性。

這起案件的被告是兩名英國公民,他們被控為中國政府擔任間諜,在2021年至2023年期間蒐集英國政壇內幕資訊;其中一位直到被捕時都仍在英國國會任職,而且為下議院先後兩任外交委員會主席工作,這兩位國會議員又同時是保守黨內對中鷹派群體的領導人物。

檢查官早在去年4月就已正式起訴兩人,卻在今年9月中、也就是原定首次開庭審判的半個月前宣布撤回告訴,本案因此終結,日後除非符合非常嚴格的法定條件,否則幾乎不可能再行起訴。而且,檢察官的理由是「證據不足」──但這不是因為檢察官相信兩名被告的說詞,認為兩人可能並未從事間諜行為,而是認定兩人雖然有為中國打探資訊,但由於沒有證據足以認定中國構成對英國的「國安威脅」,因此無法滿足入罪的法定條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