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上個月,端傳媒特約記者陳映妤重回戰火未停的烏克蘭,進入大屠殺三年後的小鎮布查。2022年夏天,她曾在利沃夫帶回三篇前線報導,記錄了戰爭爆發之初,烏克蘭人如何在戰火中互相支援,尋找生路。同年發生的布查慘案,或稱布查大屠殺,因戰爭手法極其殘忍,被各方視為俄羅斯戰爭罪的直接證據。昔日的屠殺令布查二字蒙上永久的陰影,而本文記錄的,是倖存者如何在未完的戰爭中回到家園,修補傷痕,帶回重建的希望。
此為重返烏克蘭系列二之一。
2025年8月,我重返布查——這座在俄烏戰爭初期曾被俄軍佔領、數百名居民慘遭屠殺、因俄羅斯的戰爭罪行而震驚國際的城市,如今已換上全新的面貌。
大樓正在重建、道路已經重新鋪設、學生回到學校,城市主幹道火車站街(Vokzalna Street)兩側原本被轟炸得體無完膚的平房,也換上整齊一新的屋頂,配上堅固耐用的圍欄。圍欄上方,一朵玫瑰花,探頭盛放。整條街一致得讓人毛骨悚然。
47 歲的伊瓦休克(Olha Ivasyuk) ,與家人在去年搬回煥然一新的火車街上。街道空蕩,少有人車經過。2022年3月初,俄羅斯的裝甲車隊,沿著這條街進入這座四萬人口的城市,佔領布查,居民倉皇逃難,但因為伊瓦休克的母親年邁,行動不便,他們不捨丟下她,選擇留在布查。她與父母、丈夫、13歲的女兒還有八歲的領養犬Lada,躲到附近公寓的避難所,但來不及救出另外兩隻貓咪。他們在斷水斷電之下,撐到烏軍解放的3月31日。